上海东方肝胆医院地址_上海市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_上海肝胆医院医生排名(7)
独木不抗风。
单兵难排阵。
护卫生命和打仗一样,一个人的力量太小。
吴孟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自己的刀法再精,能治疗的肝癌病人也有限,必须不断地培养人才,建成一个强大的医学攻坚团队,才能持续地向肝癌发动攻击,达到最终制服它的目的。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随后又恢复研究生制度,他在第二军医大学第一个打报告,要求在肝胆外科设立硕士点。国家教委批准后,他1979年就招收了两名硕士研究生。1981年,他又申请并建立了二军大的第一个博士点,开始培养肝胆外科的专业精英。至今,他还带着博士生。这些年,他先后培养了26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1000多名肝胆外科专业人才,其中有18人次获得了中国青年科学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荣誉。
他对们的专业学习抓得极严。会做、会说、会写,这六个字是当年他的老师裘法祖对他的要求,如今,他也用这六个字来要求他的学生。会做,就是手术做得漂亮;会说,就是能在讲坛上阐述自己的看法;会写,就是能发表论文撰写专著。吴老的学生严以群教授说:老师“训人”实在太狠了,有时简直一点面子都不给。他训人的途径有二,一是考,二是查。考,就是当众提问。在手术台上,在病房里,他随时都会对你发问,而且有时还“诈问”。比如某个问题的答案是甲不是乙,你开始答甲,明明对了,若神情紧张,心里也无把握,这绝逃不过他的眼睛,他会盯着你追问:到底是甲还是乙?你心中一慌,可能就又答乙了,当众出丑了。他紧跟着就会板着脸说:为什么不多读点书?要是人命关天的紧要关头,能犹犹豫豫吗?再就是查,他每次查看病历查化验结果时,你站在旁边看得心里直发毛,多半会有毛病被挑出来。查病人,如果发烧的没有看咽部,没有进行肺部听诊没有查血象;如果有内科情况没有及时请人会诊;如果大便次数多的没及时做直肠指诊或者便秘几天没有采取通便措施,所有外科医生容易疏忽的事都会被他很容易地查出来。一旦查出来就训你,训的话还很难听:如果让你也憋上几天大便,你会怎么样?挨训的时候心里真不舒服。但我听他说过:你心里难过,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他慧眼识珠,善于发现人才。王红阳并不是他的研究生,不是“吴门嫡传”,只是他在一次中德医学协会学术年会上偶然发现的一个苗子。当时,王红阳还是一个消化内科医生,被临时抽调到会上做会务工作,她冷静的头脑、严谨的作风、好学的精神、扎实的英语功底给吴孟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觉得这个女子身上有一股潜下心来做学术研究的素质,是一个可造之材。当时,德国医学协会每年给我国10个进修学习的名额。没过多久,吴老就与裘法祖教授联名写信推荐她到德国攻读博士学位。王红阳苦读10年回国时,提出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建立一个与德国马普研究院的合作研究中心,专门研究生物信号转导问题,而且要能保证工作人员来去方便。吴老当即答应,然后到北京找人多方疏通,最终得到军队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允许。之后,她带着250万元经费及一些仪器设备和技术员,来到了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主持中德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工作。如今,她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并荣获亚太女科学家奖。
他带出的博士郭亚军告诉笔者:你别看吴老年纪大,可他的观念新,人极为开放。1989年他送我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临行前嘱咐我,要学会用国外的先进研究手段来进行国内极需的科研项目研究。我到美国后,于1991年开始主持肿瘤转移免疫治疗研究室的工作,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和数目可观的科研经费。那年,吴老赴美进行学术交流,特地去看我,我俩就中外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的事情,进行了彻夜长谈。当时困扰中国出国学者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要不要回国进行科研。不回,容易被人说成是不爱国;回,又会失去在国外的研究条件和实验室。吴老当时大胆设想,能不能让这些学者在进修国和祖国同时拥有实验室,人两边跑。吴老的这一构想,很快得到了第二军医大学、总后勤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上海市科委的大力支持。在吴老的努力下,经过5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在新落成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大楼里,肿瘤免疫和基因治疗中心就宣告成立。此后,我就在中美两个中心之间飞来飞去地工作,解决了“回国服务”和“为国服务”的关系,使两个中心优势互补,很快出了一批成果……如今,吴老提出的这种模式,已被命名为国际科技合作的“哑铃模式”,在全国推行。
一般人活到90岁,想得最多的可能是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身后事的安排:孙子孙女去哪里就业?房产和存款如何分给孩子们?遗嘱怎么写?该向组织再提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可近90岁的吴孟超没想这些,他眼下想得最多的是:在上海郊区安亭新建的国家级肝癌研究和治疗中心何时能建成?何时能开业?我们采访他的那天,他的一个下属说希望我们的采访中间能暂停一下,说吴老要去安亭处理肝癌研究和治疗中心建设中的问题。我当时很诧异,低声问那位下属:天这样冷,为何偏要一个老人跑那么远去处理事情?你们为何不去?那位下属苦笑一下:他不去会不放心,而且要与地方上打交道,很多事情只有他出面才能很快解决……那一刻,我望着这个老人,从心里涌上了真正的感动:真是一个罕见的老人!他的心里一定储满了对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爱,所以才能把爱遍撒人间,才能如此挚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挚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挚爱自己的病人,挚爱自己的学生和所有可用的人才。要是我们的党员都能像他一样,那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怎么可能会不成功?!
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