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范例(一)(2)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结合直观图巩固对加法及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沟通两者间的关系。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巩固除法竖式计算的方式,强化试商的技能。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以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的方法,突出对混合运算的运算次序的巩固,同时培养认真审题的素养。
(二)实践应用。
1.40个图形如下排列:……第34个图形是( ),40个图形中有( )个。
2.小晨准备用一星期(7天)看完一本60页的图书,第一天看了12页,剩下的平均每周看几页?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题的选取突出了不同层次,由简单巩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养教师思维的严谨性,还充分重视培养学生认知的灵活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备考,你把握了这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方式?还有那些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范例四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及本册丛书所涵盖的常识为复习内容
二、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
(1)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的推导方式。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具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次序。
(3)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浅显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2)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可增进理解,并融会贯通。
(3)引导学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浅显的实际问题。
3、关键:
(1)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感受,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要加强学生的差别,对学习有困难的教师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训,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使所有学生都可塑造自信心,有进一步发展。
三、教学要求:
1、使教师进一步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常识,加深对这种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2、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初步空间理念跟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幸福,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课时划分:
4课时
五、教学进度:
第17~19周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范例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员进一步掌握各类平面图形的基本特点,能更正解地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使学生在准确的情景中,复习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式,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剖析、判断。
3.通过复习,让学员经历总结归纳知识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数学常识间的内在联系,积累初步的搜集、整理数据的心得,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跟解决难题的素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让学员对平面图形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体会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式。
教学难点:图形的拼组与对分类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剖析与判定。
教学准备:课件、七巧板、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点明课题
(一)情境创设: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形状漂亮吗?这上面有我们学过的什么平面图形?
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补充:除了那些图形,我们还学过这些图形?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再次来复习这学期即将学过的常识:平面图形跟分类统计。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员回顾所学知识,快速开启学习状况。】
二、师生合作,复习整理
(一)平面图形
1.平面图形的特点
(1)课件呈现多个杂乱排列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按照认识,将这种图形分分类。
(2)组内交流:你是如何区分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什么知识?再整理汇报。
(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4)讨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不同?
(5)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
(6)说一说:圆与以上的平面图形有哪些不同?
2.图形的拼组
(1)拼一拼:
①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使学生说一说:你拼起来的是哪个图形?你是如何拼成的?
②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使学生说一说:你拼起来的是哪个图形?你是如何拼成的?
(2)设计图案:
①请用七巧板设计一幅的形状。
②汇报展示:让学生上台展现,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模式。
3.分一分:课件呈现P94第3题的20个图形。
(1)让学生分别提问是哪个图形?
(2)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员说一说:你是如何想的?特别是在学生说出第11、15、17个图形是垂直四边形后,教师应格外注重使学员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刚才我们都弄清了每个图形分别是哪个图形了,那每一类图形到底有多少个呢?我们后面就来统计一下,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活动,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了解,进一步展现平面图形的特点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积累数学课堂活动心得,增强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注意在互相研讨中培养教师倾听和交流的素养。】
(二)复习分类与整理
1.按形状分一分
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二个统计表:
(1)提问:我们想把这种图形按照颜色来分分类,你有哪些好办法?可能有学生强调:
①可以一类一类的找出来。
②可以按1~20号的次序将每个图形在类别分别确认出来,再在相应的颜色下面画一个符号表示个数。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统计表。
(3)汇报展示,核对数据。
(4)解决难题: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2.按颜色分一分
(1)你觉得:这些图形不仅按颜色分类,还可以按形状来分类。谁来说一说:按颜色分,可以分成几类呢?
(2)学生提问后,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一个统计表:你会统计吗?
(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统计表;
(4)汇报展示,集体评价。
(5)解决问题:哪种色彩的图形最多?哪种色彩的图形最少?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3.自己定标准分一分
(1)除了里面的两种分类标准,你能不能定一个标准,将这种图形卡片分成两类呢?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标准:
(3)每人按自己定的标准再来分一分。
4.观察发现: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种与中间的两种统计表一起展示,让学生观察:
(1)他们都是将这种图形分成几类?
(2)这些分类的标准仍然不同,但每一种统计表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了解是那里吗?
(3)引导学生看到:不管是哪个分类标准,他们统计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复习活动,让学员对分类与整理进行平台的复习,让学员变得熟练地运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可自行建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看待事情的观念。】
三、应用所学,解决难题
(一)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4题
1.情境创设:同学们看,这是邻居班的小朋友拼起来的三幅图,漂亮吗?课件分别呈现第14题的三幅图。
2.拼这些图案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第七单元及总复习表格式教案,都用到了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提问时,教师运用课件呈现空白的统计表。
3.你可独立完成这个统计表吗?让学生独立完成。
4.解决问题:
(1)哪种图形的数目最多?哪种最少?
(2)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①你是如何了解的?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方法:一是数出题中所给图形的数量;二是直接把统计表中分类计数的结果加出来。
②你既有哪些发现?引导学生看到:分类统计时,统计结果的跟与所给出的统计对象中数量是相同的。
(3)小明摆了4个火车,一共用了多少个○?你是如何想的?
(4)你能够强调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让学员经历统计与制作统计表的整个过程;引导学员体会习题背后隐含的内容,培养学员发现问题与强调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5题
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15题的餐桌图,师:同学们看这幅图,你有哪些感受?引导学生写出:摆放太杂乱,有必要将这种东西整理一下。
2.独立完成象形统计图,完成后交流汇报,集体核对,并鼓励教师相互评价,引导学员养成认真作图的习惯。
3.独立完成统计表:完成后集体展现,师生一同评价。师:你是如何受到每一项数据的?让学生知道:可以直接运用已经完成的统计图来完成统计表,不需要再逐个去计数。
4.解决问题:
(1)碗比盘多几个?
①你是如何得到这个答案的?
②还有不同的方式也可以受到这个答案吗?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式?你认为那种方式更方便?
(2)哪种餐具最多?哪种最少?
①你是如何得到这个答案的?
②谁也有不同的方式呢?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式?你认为那种方式更方便?
(3)你能够强调什么数学难题?让学员自己强调问题,并缓解,教师有意识的鼓励学员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
(三)查漏补缺:每班老师按照学生所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训练。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让学员经历整个统计过程,巩固学生对象形统计图跟简单统计表的理解,同时结合探讨数据、回答疑问的内容,使学生直观展现统计图、统计表在整理、分析数据方面各自的优势,感受统计图、统计表的价值,感受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跟应用。】
四、全课总结,畅谈感受
(一)全课总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这些知识?
(二)畅谈感受:通过本课的备考,你有哪些感受或体会?或者你也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员通过自主梳理,概括、归纳所学知识,学会总结学习体验与感受,并将这种与同学交流。】
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