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模板:《苏州园林》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州园林》。
一、说教材
《苏州园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以建筑庭院、名胜古迹为主题。所选的五篇课文中,有相当规范的说明文,也有具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这样编排,既便于进行非常教学,又能使本单元不至于单调、枯燥。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准确掌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点,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体现了浓厚纯熟的文字功底,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认知水平。 教学大纲规定本册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规定为把握特征表明事物。本课的特性是把握主要特点,按总分结构进行说明。心理学研究证实,初二初三是培养教师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本文所具备的科学性、条理性、逻辑性等特征,正合适培养教师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课在培养教师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本文不仅在本单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也有本册书的重点书目。
二、说学情
对于说明文体的学习,八年级的师生在本单元前两课才刚刚开始接触,还没有接触到全部的表明原则、说明顺序或者事理说明文或事物说明文等分类,但对表明文体阅读应把握的重点内容必须有所知,如:明确表明对象;所说明的事物有哪个种类;运用了这些表明原则、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有哪些特征等等。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培养教师的语感和认知,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造就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由于说明文本身文体特征或许带给的枯燥感。同时,他们的年龄段心理特征为感性认识多于感性认识,逻辑思维能力尚有待发展。结合教材和教师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跟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课堂让学员对说明文的四要素有初步认识,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点,总说跟分说的结构及表明语言的多样性。
2.过程跟步骤目标
整体认知课文,培养说明文阅读素养,初步学写说明文。
3.情感态度跟价值观目标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教师的美术鉴赏力,激发对戏剧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因此领会作者的整体创作跟语言传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而理清作者想法,把握课文说明顺序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因为高中教师来说,“逻辑”还是一个新名词,如何突破这种重点和难点呢?
在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以直观展现,多给学生看苏州园林的图片,甚至观看有关苏州园林的电视专题片等,与课文相配合,方便教师理解,同时教给学员理清说明顺序的方式跟欣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教师,而是教师生学。”现代教育理论也觉得,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鼓励教师学习兴趣跟培养获得知识的素养。因此,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探究如何激发师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教师学习的方式。鉴于此,我认为应当在教学中塑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1.问答式教学法:它可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员思维,培养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难题的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
2.情境教学法:本文的表明对象是具有审美条件的园林艺术,文章既是辞藻优美的典范,完全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达成教学目标。具体运用多媒体课件(苏州园林的图片、故宫和西方园林的图片),尽量帮学生以直观展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
3.小组合作交流法:在提问法中结合运用讨论法。其优势在信息交流量更大,信息呈立体交叉方式释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民主氛围更浓。同时在学法上,本节课主要教给教师阅读说明文的方式,以及自主研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跟朗读法。
六、说教学程序
本课课时计划为两课时,这里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课堂程序。本课时主要目的是确立说明对象特性,理解文章总分结构。
(一)激趣导入,新课教学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国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天下”足见苏州园林之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巨大程度上是鉴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乃至全球著名的中式庭院。苏州园林,处处展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珍品极品,处处彰显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多媒体放映图片)有一位从小在苏州长大的知名画家,他以一双欣赏美的慧眼,以对家乡的丝丝眷情,写下了一篇质朴又优雅的文字,引领我们去参观苏州园林之美。这就是叶圣陶的《苏州园林》。
设计根据: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又补充了与课文有关的详细状况,增强直观展现,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进入理想的学习氛围。
(二)整体认知,把握说明对象特性
1.作者介绍
2.检查字词预习
3.设疑引导速读课本,我使教师读后考:为上海人的叶圣陶认为苏州园林具体一种什么样的美?
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为一个词。
4.学生速读全文,教师佐以学法指导——扫视法:找中心词、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结句、起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提示、思考跟练习快速掌握文章。带着明确的目标扫视课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
5.提问并鼓励明确: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务必让浏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并概括为“图画美”
设计根据与目的:本环节主要是以问答式教学法进行教学,用一个提纲挈领式的难题引导学生掌握文章表明对象的总特征。并在过程中予以学生“扫视法”这一学法的指导,培养教师背诵、速读的习惯苏州园林表格式教案,提高概括能力。
(三)品读课文,交流研究美与策略
1.提问式引导过渡,我设定了如下问题
①为实现“图画美”设计者和匠师们是从哪几个方面考量的?
(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峻峭的配合,花草林木的衬托,近景远景的层次)
②他们的愿望达到了吗?
(“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人们的梦想”)
③文中哪句话是因此证明?
(“浏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想着“如在画图中”的”)
④你读了作者的文章,也有同样的体验吗?
设计根据与目的:这四个问题紧跟第(二)环节,环环相扣,步步引导,答案都在第二自然段,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紧跟随老师的鼓励进入本环节。
2.自读课文3-9段,划出能准确体现图画美的句子,在小组中交流互读。
3.多媒体出示照片,让学生用今天从文中找到的词语里所体现的“美”去鉴赏图片,说说“美在……”
4.归纳学生所说,逐步补充板书
设计根据与目的:充分展现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的魅力,并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看到美,领略美,并学着鉴赏美苏州园林表格式教案,以照片跟文字彼此配合补充,全面深刻地传达苏州园林“图画美”特征,同时在令她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受到训练。
5.对照板书,思考回答
⑤3-9段与第2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2段是总说,3-9段是分说,他们之间是总分关系)
6.小结本文结构:总-分-总
设计根据与目的:对照板书,学生对文章结构的了解一目了然。
(四)小结拓展,引申练习
1.小结: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从主要设计到次要的细节都到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仍然指出苏州园林总的特点。由此我们可以了解说明文始终应留意紧紧把握被表明事物的特点。
2.拓展练习
多媒体出示本校多视角照片,让学生说说,如果写一篇关于我们的校园的说明文,你会把握它的哪些特征,用何种说明顺序去写。
3.作业:完成写作提纲,结合下节课表明原则等常识的学习后完成写作。
设计根据与目的:继续采用情境教学法,并联系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利用中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集中表现本课表明对象的特点,并充分展现文章结构特征跟说明的顺序,使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直观的了解,深刻的印象。
脸皮可真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