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办政委公文写作内部培训讲稿(透彻!)
文稿服务既是我们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在机关工作的必备技能,在这里和你们交流文稿服务的一些技巧体会。
文稿服务,既包括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14种公文,也比如领导发言、致辞、经验总结材料、感谢信等各种应用文体。
今天,主要是结合平时的工作实际,特别是我们自己在文稿服务中犯过的一些错误和部分部门报送材料发生的一些弊端,从操作层面,与你们进行交流,分享我们的一些感受。
在说问题之前,我先谈一个观点,“文无定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写文章没有固定的格式,没有绝对正确的结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有一点是我们十分看重的,就是写材料,一定要有方向感。
写文章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为什么写稿?什么场合用?什么背景用?受众是谁?想要解决什么难题?
不同的场合、背景、对象,文章的写法是不同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叙述方法也有不同的。如果搞不清楚这个难题,就有也许下笔千里、离题万里。
我觉得,文稿服务应力戒五个问题,在五个字上下功夫。
01
力戒空洞无物,在“实”字上下功夫
文稿,它的涵义不是起草者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而是要使受文者知晓、领会、理解、贯彻、执行。因此,必须应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丰满、实在,不能空洞无物。
目前,从某些部门报上来的材料来看,内容不实是第一大难题。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是宏观有余、微观不足,只有原则性,缺乏操作性。有的文稿,看了后不知道该如何去加强工作,不知道开展这项工作到底该超过哪个目标,感觉不到这项工作做与不做、做好与不做好有哪些区别。
前一段时间,某个部门制定了一个意见,其中一个部分是讲“明确工作目标”。里面提到:“要推动全市加快建设一批、开工建设一批、争取入规一批的新突破”,后面没有具体的数据,戛然而止。既然是目标,就必须量化,但看了后不知其所以然,也能够检查考核,相当于没说,这就没有起至建立文件想到达到的效果、目的。
二是空谈套话太多,渲染铺陈,虚无飘缈,不着边际。文稿要讲究效用性,但有的同志不明白其中之义,总是为文笔而著文章,为文笔而写材料,文稿里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藻,有的并且还非常讲究很多词句语句的借助方式,或对偶,或修辞,煞费苦心。
应该这么讲,适当的渲染铺陈可以让文稿增色不少,但过于重视就会适得其反。
有一个部门,给局长起草了一个讲话稿,本身是一项特别准确、非常实在的工作,但后面都处遍布着大道理,到处充溢了恰当而无用的空话,比如,“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说了半天都没说到工作上来,看了后使人认为最空洞,很无趣,很枯燥,当然也让我们大家很受伤,浪费了你们的时间,怎么不叫很受伤呢!
三是片面追求方式简洁、结构厚实,生编硬造,无话找话。
有的同志很喜欢“三三”制的结构,一篇文章分三点,每个个别又三点。于是,在写作中,其实在某个个别只有一两点实在、有新意的观念,为了形式简洁,敷衍成篇,硬拼凑出三层意思来。
还有的虽说三点内容都合理,但某些个别内容极少,为了追求三点字数基本一致,东抄西凑了些语言凑字数。
形式虽然重要,但方式需要服从于内容,服务于内容。
我们即使一味追求方式美,结构美,东拼西凑写一些无关痛痒、无病呻吟的话,把一些能写可不写的话也写出来,不但文字冗长,而且易于把新鲜和重要的观念,淹没在一般化的东西上面,冲淡主题。
我们在从事文稿服务时,一定要力戒空洞无物的偏重,尽量把文稿写实。
一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说理论,主要是为实际服务,立足点在实际,在于确保我们的工作。这是我们从事文稿服务的根本出发点。这个实际,就是我们部门的实际,我们单位的实际。
必须坚持从我们的实际出发,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写自己的东西,不能“下抄上”、“如法炮制”,同时也应表现针对性。
二是强调用数据说话。用数据说话,就是要使用真实、准确、有权威性的数据。
比如上级来检测工程工作进展状况,我们在制定汇报材料时,就必须写明总的项目完成投资多少、增长多少,续建项目多少个,完成投资多少,新完工工程多少个,总投资多少亿元,其中过亿项目多少个,新引入项目多少个,总投资多少,等等。甚至有必要把一点重点项目的状况也说一下。
但是在数据利用上,不能让数据打架:
不能在不同的地方数据不相似(举例);不能让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上经不起推敲,一看就是拍屁股得来的数据(举例)。
还有,不能数字与内容不对等。比如说是9个项目,如果只点两三个,后面加个等字,这就是正确的,但9个项目点了8个,后面也加一个等字,肯定就有问题,明显漏掉了1个。不能数字描述方法前后不一致,一会儿用文字叙述,一会儿用阿拉伯数字。(比如,不能写九十年代,应为90年代)。
还有,该使用模糊语言仍使用了具体数字,该使用精确数字仍使用了模糊语言,使人难以信服。
三是尽量把措施写具体。
我们部署某一项工作,比如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就要写出目标是哪个,重点是哪些,分那几个阶段,每几个阶段应做那几项工作,达到什么标准,责任领导、责任部门是谁,怎么样强化保障等等,让人一看就明白、就明了。我们向上级党委、政府报告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状况,就要写明白在学习传达上做了那几样事情,在详细贯彻上提了哪些指导观念、工作目标,采取了哪几项措施,落实了这些责任,提出了什么确切要求等,尽可能采用写实技巧,少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
四是不故意铺陈渲染。如果过于渲染,就会造成修辞失体,虚浮不确凿。
如某市乡镇企业局的《关于我省乡企迎接WTO挑战的通报》的后面部分这种写道,“国际化经济浪潮汹涌澎湃,怀有强国之梦的国家就是以可加入WTO为最高梦境。随着入关的步伐一天天逼近,我市的乡镇企业大军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精神抖擞。我区乡镇企业局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观念,真抓实干,使我市乡镇企业的境况生机盎然,发展蒸蒸日上,千帆竞发,波澜壮阔,入关前的我市乡镇企业的态势非常喜人……”这段内容,表述事实渲染铺叙、修辞不得体,给受文者的第一印象是:浮华夸饰,矫揉造作,堆砌华丽繁缛,滥用辞格,一点儿也不实在,必然导致受文者的厌恶、反感。
02
力戒烦冗啰嗦,在“简”字上下功夫
烦冗啰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内容面面俱到、四平八稳。
有的同志片面地以文稿的长短来评判对某项工作的注重程度,开长会、写长稿、讲长话就是很重视,短了就不重视,就没水准,有失部门跟领导身份。所以,常常把文稿写得更长,写成宏篇巨著,洋洋万言,主次不分,像开中药铺似的。
二是结构庸肿,系列化、集团化。
有的同志写文稿,层次很多,第一是一二三四,第二是扩号一二三四,第三是阿拉伯数字一二三四,第四是圆圈一二三四,第五是中文字母ABCD。在探讨一个问题的原因时,也是一二三四五六七,条分缕析,不厌其细。
看上去很全面,很有条理,实际上是烦冗散乱,把自己很精彩、最打动人的东西淹没了。读了一篇文章出来后,你根本记不清他在说什么,记不住其中的重要观点。
三是语言描述不简炼、不干净。
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很多。有的是句子更长,中间既有顿号,又用“和”、“与”、“及”连出来,一口气读不完,稍不注意,读稿子的人要读窒息,心脏停止心跳半分钟。
有的是一个意思翻过去说,又覆过来说,反复解释体现。还有的是,话虽通顺,但用了这些动词词组,致使语句不简单、明快。
比如,“市委对抗旱救灾工作更加注重”,如果改成“市委非常重视抗旱救灾工作”,你看,角度变了(由被动为主动),对象变了,文字也简单多了。
精文简会、提倡写短文是省委、市政府抓行政效能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市委、市政府对一些文件字数都作了相当明晰的要求,如党代会报告不少于1万字,一般文件2000、重要文件3000、请示报告1500以内等。2008年党代会报告只有5000余字,开创了全国党代会报告最短的先例。
大家一定要深刻理解其积极含义,在“简”字上下功夫,努力使文稿简短、简洁。
第一,尽量写短词句。关于文稿语言的规定,主要是“两通一短”,“两通”,即通俗、通顺,“一短”,即句子要短。
当然,我们提出使用短句子,并不排斥长句子,只是一定要少用,尤其是这种一口气读不完的语句。一定要简明扼要,文约事丰。在这方面,大家可以读读毛泽东同志1942年写的《反对党八股》。
第二,注意材料取舍。文稿的篇幅长短与材料取舍有巨大的关系讲课稿格式,我们需要用主题去统率材料,用材料去体现主题。
凡是与主题关系密切的,能有力地表明、烘托、突出主题的就采用;凡是与主题关系不大,不能很好反映主题的材料还要放弃。
切实做到宁缺毋滥,舍得忍痛割爱。一定要选择这些可体现观点、支持观点的材料,力求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特别是在小结经验时,不能把所有的材料都选出来,一定要把握住重点,选取这些传统鲜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材料。
03
力戒雷同僵化,在“新”字上下功夫
有这种一个故事。一个领导去上课。没带笔记。千篇一律。
有人曾经问过这种一个问题:“鹤立鸡群”和“鸭立鸡群”有哪些不同?只见鹤而不见鸭。
为什么,因为相对于鸡而言,鹤仪表堂堂、超群绝伦,显得更突显,但鹅与猪相比,无论是是身高、体重、形态,都差不多,很一般化,很容易淹没在鸡的海洋中。
同样的道理,公文起草,最怕的就是失去独特的时尚、风格,寻常普通,雷同僵化,照搬照抄,千人一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貌相同,没有一点新意,没有一点儿灵气。
从我们平时知道的状况来看,雷同僵化主要有下述具体体现。
一是借鉴照抄上级文件。比如,起草文件时,有时省、市两级文件却如出一辙,除了把“我县”改为“我省”外,差不多全盘照搬。又如,给领导起草讲话稿时,今年的讲话稿跟往年一样,有时是结构一样,有时是内容、结构、观点都差不多。二是文稿模式化、程式化。缺乏生动性、新鲜感。
有的领导在布置文稿任务时,开头怎么写,正文怎么写,结尾怎么写,规定得更具体。结果,写下来的材料,内容似曾相识。
比如,文稿主体内容都是一个模式:意义作用—目标任务—思路措施—加强领导。又如写加强领导,就是一应各级领导加强,列入议事日程;二要加强工作力度,层层推进落实;三应加强各项政策,严格基础管理;四是推动团队建设,提高员工能力。又如总结工作经验,就是一是领导重视,加强指导;二是层层发动,提高了解;三是推动试点,以点带面;四是推进体制,带好队伍。“众稿一词”、“千人一面”,使文稿失去了生气、灵气、秀气。
造成雷同僵化的缘由很多。有的是新手上路,还在模仿阶段。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军”,文稿人员在不断流出和输入,这些从事文稿服务的新手,认为跑前人走过的路就是对的,还不敢大胆地创新,主要是模仿他人、前人写;有的是“油条”,怕动脑子,不愿下功夫去琢磨,应付了事,图完成任务。(逾期不报、过期不报)
公文写作如同材料“加工厂”,每天都在加工生产,要写出一篇有见地、有新意、能打动人的稿件确实不易,可以说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怎么避免雷同僵化,写出有新意的稿件来呢?
一是选择新材料。
我们一方面要随时知道领导的所思所想,关注领导的紧张点,要力求与领导不断变化的观念、理念同拍同步,不落后,不掉队。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随时注意一些新事物、新观念、新见解,随时掌握外地的心得做法,自觉地融入到文稿中去,让文稿鲜活起来,靓丽起来。
二是提炼新观点。有了新材料,简单堆砌不行,必须对材料进行探讨、综合、归纳、概括,注入自己的观念,从而提炼出一些新鲜的观点出来。
三是运用新描述。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即便是同一项工作,我们也不能老是用陈旧的、不变的语言来描述。必须敢于把握时代节拍,尽量采用一些独特的语句。
比如,同样是关注民众切身利益,以前提出“以民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后来,我们强调“坚持群众满意根本标准”,如果还是采取当时的说法,就变得很落伍了。
写出新意,要学会提炼:如高度加强,市政法委“三个集中”,同样,表述几个坚定不移,几个强力,文字逗款了讲课稿格式,也不新,于是,把新内容描述出来,创新“四种方式”,推进城乡统筹;做好“四篇文章”,推进新型城镇化。就变得有新意了。
04
力戒杂乱无序,在“顺”字上下功夫
杂乱无序,就是又多又乱,没有条理,像麻花一样,读了半天理不清头绪,让人一头雾水,摸不着脑袋。
一是文不对题。文稿人员没有领会领导企图,没有紧紧围绕确定的主题来展开,观点与主题若远若近,内容与看法貌合神离,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涉及过多、过细,以致主题不突显,或者“喧宾夺主”,甚至发生“跑题”现象。
二是结构紊乱。
第一种情况,就是整个文稿内容太多,不仅没有提炼概括,而且一级标题上看就是互相交织、理扯不清。
第二种情况,虽然一级标题看上去很顺序,无重复交织,但在详细内容上,同一个含义在文稿的不同部分发生,给人一种“搅”的觉得。
要避免杂乱无序,把文稿写“顺”,需要切记几点:
一是以主题统揽材料。
我们在起草文稿时,一定要有主线,用主线把材料串起来,能够对表达主题有作用的才选进,没有作风或作风不大的不必写出来。同时,对选择的材料必须上升到一定高度,而不能简单地去堆砌。
二是反复锤炼语言。要提高语法修养,以朴实严谨的文笔,去组织句子,锤炼语言,认真检查文稿中有无语意混乱、错漏百出的弊端,特别是我里面提及的成分残缺、表达不清等问题,确保文通字顺、少出纰漏。
三是强调逻辑关系。特别是要加强不同段落的逻辑关系,做到不重、不搅、不乱。同时,要切记不同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自然,不生硬。
05
力戒平淡无味,在“特”字上下功夫
我们在座的好多同志都偏爱吃开水,因为饮白开水既方便、经济,又有益健康,特别是能防止发炎、咽喉炎及其它皮肤病,能够防止疲劳,焕发精神。可以说,喝白开水好处多多。
但是,我们在文稿写作就不能像白开水一样,如果观点的提炼、语言的借助,都仿佛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味,没有气势,波澜不惊,就抓不住受文对象的心。
文稿如同白开水,平淡无味,一是缺少对难题的深入探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论述浮在表面。
二是缺少对本地情况的详细探讨。照搬照抄上级或外地的文稿,没有针对性。
三是缺少对语言的打磨。
怎样把文稿写得精彩些,写出特色、特点来,给人以极力的震憾力、穿透感和鲜明性,撩动人的心弦呢?
第一,要有的放矢。就是要有强烈的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谈。
比如起草领导讲话稿,就要心中装着观众,领导发言的读者是讲话稿写作的重要依据。毛泽东同志就批判过:“对牛弹琴”不是牛的错,而是人的错。牛听不懂摇滚、迪士高,但听到懂“尾来、折折”三。
所以,在写讲话稿时心中一定要装着观众,揣摩听众心理,摸准听众的所想所盼;要考量领导发言时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不能总让领导演“独角戏”;在语言的选用上应注意书面语言与讲话语言的区分,要按照听众的教育层次、理解水平决定讲话稿的俗与雅、长与短。
第二,要有相当视野。包括横向比较、纵向比较,主题非常、修辞比较,等等。拥有相当视野,可以让文稿更加开阔,更加圆润,更有深度,更有震憾力跟感染力。
比如,我们在探讨全市的经济发展质量时,既应看自身的增长,与往年相比较,还在把本市放在全省、全国的大局面中去相当,通过非常,你就可以受到用以论证观点的数据。我们想论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额下降快,经济效益好,可与全国各地市相当,你看我们2007年、2008年、2009年总量分别达到了好几个市州,自然找到根据。如果我们想论证而且财政质量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弊端,你既可以看地方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总量,全市目前不到八个百分点,比全省少五个多百分点,而沿海地区有的超过了百分之十几。
通过非常,大家一下就知道了,紧迫感和责任感自然而然增强了。所以,大家在之后的写作中,一定要有相当视野,多作非常,在相当中把握好一些逻辑关系、因果关系。
第三,要充满创新。创新,最重要的是构架的变革、语言的创新,打上作者浓厚的印记,展示作者特有的活力。在强调格式创新的同时,要留意语言创新,尽量使用一些生动的语言,让人认为耳目一新,记得住。
中国海军对日最大的优势在固定翼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