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选取教学内容的基本规定是哪个(2)
关注个性变化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这一模式注重程课要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喜好跟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变化根据这些差别确定学习目标跟评判方式,并强调相应的教学建议,这样可以确保绝大多数学生都可达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位教师都可感受到学习的顺利跟乐趣。学生即使不能达成课程学习目标,经常体验体育学习的失败,他就不会喜欢体育课,也就不会主动参与运动。
㈢课程标准的结构
第一部分 导言
一背景
二课程性质
三课程基本模式
四课程标准的设计模式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二学习领域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目标
学习领域一 运动参与
学习领域二 运动技能
学习领域三 身体健康
学习领域四 心理健康
学习领域四 社会适应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课程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四教材编写
课程标准的四个别结构,从理论上讲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正文,是课程标准的基本部份,包括第一部分的引言,讲它的指导观念;第二部分的课程目标,讲它的目标;第三部分的内容标准,讲它必须超过的标准是哪个。这一大类是课程标准更实质的内容。第二大类,我们把它叫附录。为了确保课程标准在实行中不出偏差,附录里做了具体的建议跟指导,使执行课程标准的学生无法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强调的一些观念。因此,课程标准的前面这一部分,它是建议性和指导性的。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怎样做,在评判上需要怎样做,在课程资源的研发和运用上需要怎样做,它都讲得非常具体。而后面的正文讲得非常概括。
这个结构也有跟国际拉轨的,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课程标准大体上也是如此制定的。
这个课程标准的构架与我们以前物理大纲的构架有巨大的不同。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强调应改变课程的结构。我们从体育教学大纲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最大的颠覆是课程结构的改变。我们把课程标准跟教学大纲作一个对比,就很容易理解课程标准跟教学大纲的差别。
㈣体育教学大纲及其功能和结构
1.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是按照课程计划以纲要的方式确定的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主要是要求教学内容,以年级划分学须,以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内容的分类。1年级教哪个,2年级教什么,3年级教什么,理论课教什么,田径教什么,体操教哪个,它都要求得非常具体。它是关于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2.体育教学大纲的功能
体育教学大纲的功能是哪个呢?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了体育学科的课本范围,教材制度,教材内容以及时数比重和教学法的规定。它只是撰写体育教材、进行体育教学、评估教学品质、实施教学管理的根据。
3.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
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第一部分是表明。说明的内容是体育教学的目的跟任务,选编和建立教学内容的方法,教学内容的时数、比例、分配和表明,体育课成绩成绩的考评和评定,贯彻的执行大纲的规定。第二部分是大纲的本文。这是大纲的基本部分,它要求了必修的内容,如1年级的理论课要教些什么,实践课要教些什么,它都要求得更具体。它还要求了限制性选修的内容。本文里面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体育教学大纲前面是说明,后面是正文,课程标准里面是正文,而后是附录。它们的结构是一样的。
㈤体育课程的主要创造跟不足
新全球成立五十多年来,体育教学大纲在每一次体育课程变革中起至了推进和推动的作用,对体育课程课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几十年来体育教学获得了巨大的创造。
1.体育课程对提高教师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编写体育教学大纲,1961年第一次编写体育教学大纲,就强调了从提高学员的体质出发来编写教材。也就是说,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的内容都可以把它列入教材内容。一些对提高教师体质不显著的课本,就不列入教材内容。到了1978年后的大纲,又表态了应加强教师体质,编写课本要遵守增强教师体质这个方法,并强调了一些对提高学生体质有效的、简单的课课练,就是每一节课都可以安排一些时间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些都实现了学生体质的提高。后来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观念里面,首先看到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从现在全面体质检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在形态、机能上发展比较好,但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柔韧这些身体素质有所下降。身体素质下降的诱因是多方面的。
2.增强教师体质已变成教育界和大学体育工作者的共识
体育课要把强化学生的体质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这除了在大学体育中,在教育界也受到重视。从
1961年到1978年,再到现在历次的教学大纲里面,都指出应加强学生的体质,这个观念在过去的教材、教学里面都是非常一致的。
3.学校体育课堂理论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学校体育教育的理论研究,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00年国家建立了一项文学跟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其中有一项子课题是大学体育史。在这项子课题的研究成果中提到了我国转型开放以来大学体育理论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如1986年,在大学体育报纸上发表了一篇从生物体育观到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的学术性文章,说的是从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向物理、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的转变。生物体育观主要注重体育的生物学方面的原因,它觉得体育就是一种运用身体运动进行教育跟训练的方式,是对普通学生跟运动员的身体进行生物学改造的过程,主要是探求个体水平生物学的效应。生物体育观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兴起一时。60年代以来,由于运动心理学的演进及长期新兴体育社会科学的诞生,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高度演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出现差异,对体育的了解跟要求日益增加,现代体育向着同很多的社会成员出现联系的社会文化、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的方向转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从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向三维体育观转变,使我们认识到了体育的多功能及拓展体育用途的切实作用。这让我们从体育的生物学境界推向了一个更广阔的境界。同时,当时在理论界还强调了一些新的看法。比如说,既应加强以教师为主导,又要重视以学生为主体,提出了如何在课堂中发挥教师主体作用的观念,而且还积累了这方面的心得。十几年来,还参加了这些的教学研讨会,如十城市的教学研讨会,五城市的教学研讨会,相互之间展示教学课,交流心得,都以得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我们进行课程变革的宝贵财富。
4.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规范的体育课程管理体制
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9月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其中有中小学体育学科的审定委员会,专门审定体育教材。但是教材审定还不是很完善。2000年6月召开了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对教材审定又做了一些新的细则,要求对教材的审定,首先应立项。这个立项要看教材的撰写人员、教材编撰的指导观念。立项通过之后,才能编写教材。教学行政部门正在开展和建立体育课程教材的管理。
以上是建国以来体育课程获得的主要成绩。这些成绩为课程变革的演进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跟教育事业的演进,体育课程也发生了一些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难题:
⑴体育教学观点相对滞后。
⑵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规定得过多、过细。
⑶体育课堂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中心地位。
⑷教学内容过于注重运动技能跟知识的系统性。
⑸教学评价过于强调运动成绩的评判。
以上这种问题,我们在第一章里讲得非常具体,在此就不再细讲。这些难题,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跑步兴趣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不利于培养教师的变革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体育课程变革势在必行。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按照体育课堂思想跟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须,提出了以下规定:
⑴学校体育应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观念。
⑵学校体育应落实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培养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体育意识。
⑶体育课堂不仅应让学员“学会”,还要教会学生能否学习,使教师“会学”。
⑷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要给地方、学校、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和造就的空间。
⑸体育课堂要培养教师的竞争意识跟开拓精神,又要培养教师的感情、态度、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⑹体育课堂要注意培养教师的变革精神和实践能力。
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的共同点和差别
1.二者的共同点
⑴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者是按照国家基础课程计划要求的体育学科的课程计划。其性质是一致的。
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功能是一致的。
2.二者的区别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以三维健康观划分学习领域
●以目标模式为主
●以水平分段
●有充分的弹性和选择性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强调自主学习方式
●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
●强调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强调全面的综合的评判●以学科教材为中心
●以运动项目进行分类
●以教学内容为主
●以年级分段
●弹性和选择性空间有限
●对个体变化重视不够
●强调教师的教法
●强调教学的统一性
●强调终结评价
●强调知识技能的评价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