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应“求真”、“求实”、“求活”|教师发展
原标题:【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应“求真”、“求实”、“求活”|教师发展
纵观这些名师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成为名师的必经之路之一是应会做科研。即会研究、会思考、会写作。著名教育学者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作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或许变成名师 。”这句话一语中的说出教师的课堂反思对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妨碍着很多老师走上反思之路教案的教学反思怎么写,甚至真正的使一些一线学生从教书匠成为了研究型教师,乃至名师。
然而,笔者在教育教学中观察到跟了解到一些同学在课堂反思上的“走偏现象”。
此文发表在《江苏教育(教师发展)》2018年第10期
现象一:教学反思缺意识,需“求真”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学生的劳动才能帮老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无趣的义务,那你就必须鼓励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公路上来”。站在大学角度而言,有责任鼓励学生从单一的教书行为逐渐迈向研究之路,不仅仅只是备好课、上好课,还要评好课跟有课堂反思。因此,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同学,特别是青年学生,学校基本上都会硬性规定学生讲课后在备课上写教学反思,包括成功之处跟改进之处,还可以是自己对本堂课课堂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综合反思,以此来提升老师们对教育教学实践后的再认识、再优化和再建立的思考观念。然而,一线学生仍因教学压力大、时间紧、任务重而不情愿写,但迫于学校检查、评比而被动而写,即就发生方式而写,“为写而写”。这样,在巨大程度上是被动而非主动去思考,也就能够真正改变教学行为,也不能真正将教育教学心得所得转化为教育智慧。教师要从心灵真正认识到教学反思对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性,主动投入其中,探索教育教学中的客观规律,自觉地撰写教学反思。
现象二:教学反思缺质量,需“求实”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强调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笔者认为,这里的反省应是有探讨、有品质的思考,而非轻易的“临时反思”、照搬乱套的“他人反思”。在一线学生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课堂反思相当随意,想到什么、看到哪些、听到哪个才会反思什么,甚至仅仅对教学过程继续进行“陈述”,这样的思考或许带有一定的价值,但是非常单一、缺乏自我反思意识,比较散乱,没有抓住自身真正存在的弊端或者思考着力点,这样的审视就没有更好的贴近自身最近发展区。另外,在教学反思中还存在照搬乱套、重复而写现象。即轻易将网上、书上或者教育市场常评说的语言套用,而且将这种语言重复发生在不同的教学反思之中,这样的空洞教学反思仅仅当作形式展现和表层型收获,并没有深层次的探讨跟挖掘,也能够真正推动教师思维的活跃和对难题的再学习了解。教师要把学校当实验室,用心的探究教材、研究教法学法、研究教师等,以科学的方式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探讨与整理,有自己的思索或者观念的体悟,从而进一步了解教育教学规律,以更好为教育教学服务。
现象三:教学反思缺声音,需“求活”
世界著名教育学专家范梅南说:“没有敏感的聆听,就不会有真正教育学意义上的理解。”在学生课堂反思中,我们也应聆听多种声音,才能让我们的思考更客观、更科学、更理性。然而教案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在一线教学反思中,出现要么唯独自己的声音,要么对象单一的声音,要么评价敷衍的声音等。唯独自己的声音,即唯有自己的自我评判,主观意识较为浓厚,自我感到良好以及较多,不具备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客观评判;对象单一的声音,即评价对象过度单一,主要来源教师评价,甚至仅是朋友科老师评价。我们了解,课堂的主体是教师,我们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要从教师出发,为学员发展而服务。那么,教学反思也不需要摆脱学生,而要将学生的声音纳入其中,听取学生合理评价或建议,帮助学生真正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让教学反思最具备魅力和生命力。同时,现在的课程不是单一化的,学科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和整合,教师还可以请非本学科老师一同研讨,以此形成不同的认知碰撞,以吸收不同角度的思考价值;评价敷衍的声音,即千篇一律、说好不说坏等方面的声音。这样不贴近教学实际跟学生实际的“套话”声音不但不能帮助学生专业改善,可能就会误导教师,既浪费时间又颇有价值可言。对于教师而言,应放开心态、坦然面对,积极倾听不同人的声音,不流于形式的学术研讨,那么教学反思才能真正把握问题实质,才能真正深入思考与优化教学,从而提升教育教学成效。
作者丨刘勇,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校长助理,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首届中小学教学名师,成都市首届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
作者丨袁成,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教师,成都市优秀青年学生,成都市优秀班主任,成都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双流区学科带头人。
图丨来源网络,仅供学习所用。
我
们
六
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