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初中语文片段教学_初二数学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2020-09-30 13:09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初中语文片段教学 两个“同底数幂的除法”课例片段的非常分析 我区中学语文进入新课程已是第三个年头, 为了让新课程理念更好地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我市组织了青年学生优 质课评比,上课内容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14.1 幂的运算中第一课时《同底数幂的乘法》。虽然是就同一内容上 课,但上课教授的处理技巧仍大不同样,听后使人感慨颇多,现选取其中两个课例中关于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探讨过 程,进行非常分析,以期给新课程的课堂带来一些启示。 1、两个课例的片段 课例 1 老师:同学们:喜欢看《幸运 52》吗? 学生:(齐声)喜欢。 老师:那我们先一起来做一个《幸运 52》里发生的问题吧!(屏幕显示问题)猜一猜,她是谁?①她原藉波兰,后移 居法国;②她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③她跟她的妻子一起发现了一种放射性元素;④她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夺得诺 贝尔奖的人。 学生:居里夫人。 老师:她看到的放射性元素叫什么? 学生:镭。 老师:非常好!你知道居里夫人的这一看到对人类的含义吗?(停顿,学生急于想知道)看以下的疑问(屏幕显示): 1 千克镭完全衰变后,放出的热量相当于 3.75×10 5 千克煤燃烧放出的热量。

估计地壳里含有 1×10 10 千克镭,试 问这种镭完全衰变后放出的潜热相当于多少千克煤燃烧放出的热量? 学生 1:3.75×10 5 ×10 10 千克。(有学生小声说:“3.75×10 15 ”,但已造成老师注意) 老师:很好!这里的 1 0 5 、10 10 各有哪些意义? 学生 2:10 5 中的 10 为底数,5 为指数,10 5 称为幂。10 10 中的底数为 10,指数也为 10。 老师:象 10 5 、10 10 这样底数相同的幂叫同底数幂。10 5 与 10 10 这两个同底数的幂相乘后积为多少呢?就是 我们要探究的难题(板书课题:同底数幂的乘法)。 老师:请你们看屏幕上疑问:你会算吗?①5 2 ×5 3 ②2 3 ×2 4 ③a 3 ×a 2 ④a m × a n 先完成①②,要将过 程表达起来。(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板演后由学员纠错,老师适时进行赞扬与引导。再口答③④,教师在师生口 答时板书(略) 老师: a m × a n = a m+n 如何证明? 学生:(疑惑,思考片刻后恍然大悟)上面的计算过程就是证明过程。 老师:下面我们先利用这个公式来处理一些简单的计算。

(以下略) 课例2 老师:现在我要用一道抢答题来考考大家,题目是:(投影)已知三个数 2、3、4,你可从中任取两个数组成算式, 使其运算结果最大吗?(有人脱口而出 3×4=12) 老师:(微笑而不作答)想想我们未学过了这些运算?(停顿) 学生 1:4 3 ! 学生 2:不对!应该是 3 4 !(其它同学点头表示认同) 老师: 3 4 进行的是哪个运算?这里的 3 叫做?4 叫做?3 4 =?这里的三个数能够组成这些幂?(老师一句一句问, 学生一问一问集体回答) 老师:幂也是个数,那幂能否再进行运算?(引入课题:幂的运算) 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得到的六个幂(允许重复使用)来探究幂的运算,怎样入手研究呢?我们的探究方式是:(投影) 第一步:试验 寻找一些形如下图的式子。可先考量加跟减,再看乘跟除。 第二步:观察 ( 1)你找到了这些等式? ( 2)你从这种等式中有哪些发现? ( 3)你可用语言概括你的看到吗?请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学生立刻展开争论,大家七嘴八舌,气氛非常热烈,老师在学校里巡视,不时参加小组 的探讨。) 老师:请各小组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在黑板上。(立即有几位同学拿着草稿纸上黑板去写研究所得) 学生 3:(板书在黑板上)①2 3 +2 4 =4 7 ②2 4 -2 4 =0 学生 4:(板书在黑板上)③2 3 +2 4 =128 ④3 2 +3 2 =2×3 2 学生 5:(板书在黑板上)⑤4 3 -4 3 =0 ⑥4 3 +4 3 =2×4 3 老师:还有没有不同的研究成果?(停顿,确信没有人发言后)这里的六个式子都是等式吗?你有方法验证吗?(有 许多学生立即拿起计算器,很快验证得到①③不成立,②④⑤⑥成立) 老师:从②④⑤⑥你看到了哪些?(学生小声议论) 学生 6:相同的幂相减一定为 0,相同的幂相加就等于 2 乘以这个幂。

老师:回答得非常好!如果将④中的 3 换成 a,就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合并同类项吧?(学生点头认可)现在我们有了 一个研究成果,那就是:相同的幂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下面我们再次研究:幂能不能进行乘法运算。仍以小组为单位 合作研究,并请小组代表将研究成果展示在黑板上。 (学生再次投入讨论,教室里不时传来“你这个不成立,两边不等”,老师却在教室里巡视,不时参加小组的探讨,恰当 给予指点。) 学生 7:(板书在黑板上)①3 2 ×3 4 =3 6 ②2 3 ×2 4 =2 7 ③4 2 ×4 3 =4 5 学生 8:(板书在黑板上)④3 3 ×4 3 =12 3 ⑤3 2 ×4 2 =12 2 老师:这五个等式均成立的吧?(学生齐声回答:成立)两位老师给出的等式好像有点差别,你们看出它们的差距了 吗? 学生 9:①②③每个等式中幂的底数是同样的,④⑤每个等式中幂的指数是同样的。 老师:这是个伟大的发现!我们看见①②③都是相同底数的幂在相加,而④⑤是不同底数的幂在相乘,今天我们先重 点来探究相同底数幂相减即同底数幂的除法(板书课题:同底数幂的乘法)仔细观察①②③你能够看到哪些? 学生 10:(急不可耐)左边幂的指数相加就等于后面幂的指数。

(学生因看到而面露喜色) 老师:刚才我们是在计算器的帮助下找到①②③三个等式的,现在他们可不用计算器,告诉我 5 2 ×5 6 的结果吗? 结果用幂表示。(学生脱口而出:等于 5 8 ) 老师:那 a 2 ×a 3 =?说说你的原因。 学生 11:等于 a 5 .因为 a 2 ×a 3 =a×a×a×a×a=a 5 . 老师: a m × a n = ? 学生 12:a m+n .因为 a m 表示 m 个 a 相乘,a n 表示 n 个 a 相乘,所以一共有 m+n 个 a 相乘。 (老师板书:略) 老师:用语言能否叙述? 师生一同: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老师:这就是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下面我们来用一用今天研究起来的法则。(以下略) 2、两个课例的非常分析 2.1 以问题为出发点,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怀念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员造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心底状态,而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 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惫状态下的大脑,是很难有效地吸取知识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修改恰当的 情景,一开始就吊起学生的胃口。在这两个课例中,我们发现,两位同学都改变了以前为复习而复习的做法。

课例 1 从教师熟悉的伟大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的发明入手,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主要难题片段教学教案怎么写,同时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发明 之伟大,大大激发了教师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课例 2 则通过学生熟悉但易错的难题入手,让学生在抢答中感受到乘方 运算的重要性,同时营造了让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幂的运算性质的氛围。应该说,两个课例所采取的情境都更有效,但 在后续处理上,课例 1 就有所欠缺了,首先是同学无法看到学生的不同意见,未能帮学生以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其 次是在后续内容的学习中忘记了这一激发学生兴趣的弊端,缺乏呼应。而课例 2 始终给人以融为一体之感。因此,在 课堂教学中,我们虽然应建立问题为新课服务的观念,而且要一直关注学生对难题的不同认识,根据课堂上的详细情 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而不是演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剧。 2.2 以开放的学习情境,让学员体会做英语的真谛荷兰著名物理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 “学习物理唯一的方式是建立?再成就',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 发现或成就出来,教师的任务是鼓励跟帮助学生进行再成就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常识灌输给学生。”他还觉得:“学 习英语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需要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让学员在亲自实践中去感受、去体会。在这两个课例中,我们发现同学都可成就条 件使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研究。在课例 1 中,教师设置了步步深入的四个小计算题,让学员通过训练一步步去看到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在课例 2 中,老师借助给出研究问题的方式,使学员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经历了看到与再成就 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及研究素养。相比之下,课例 1 在教授修改的弊端下,学生也是机械地服 从老师的安排,有一种被牵着屁股走的觉得。而课例 2 中,教师将师生置于完全开放的学习情境之中,学生的认知空 间更大,更有利于学生的“做数学”,事实上,在课例 2 中,学生的“做英语”的热情并没有因为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得出 而告结束,在上课前,学生进一步猜想得到:①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加;②同指数幂相乘,底数相乘, 指数不变。可见,只有老师创设真正的“做数学”的氛围,才会让教师的“做数学”的积极性不因上课铃声而告终。 2.3 以老师为主导,让学员获得数学活动的心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向师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人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 理解跟掌握基本的物理常识与技能、数学观念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课例 1 中,教师用四个小题让学员 去探索,缺少对教师数学观念方法上的指导,更谈不上教师从中获得进行数学活动的经验。如果可将出示的四个小题, 改成引导学生确认研究方案,让学生反思出从特殊到通常的探究问题的观念方法,就不失为一种以学生为本的设计。 在课例 2 中,教师一直关注对学员研究方式的指导,在令学生就准确的数值,通过非常、猜想,获得了真理的过程中, 学生可解决的难题,教师不着急告诉,而并非作一些必要的提醒,让学生感受成功;当学员进行探讨时,教师积极参 与到小组探讨中去,使小组探讨顺利进行;当发生错误时,老师并不是直接指出,而是使学生去看到错误,从中掌握 排除错误的方式,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这些都充分展现出教授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跟发展,以及在活动中表 现起来的感情与心态的关注。因此,在课例 2 中,虽然“做数学”化的时间这些,但学生的收获必然大得多,真正表现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4 以尊重与引导,让学员体会老师的真心 不会激励教师的同学不是好校长。曾听一位老师说过:“在教学上片段教学教案怎么写,我谢谢每一个敢于发言的朋友,无论他是答对了还 是做错了,我都要说声?谢谢!',因为它们使我看见了学生对难题的不同理解。

”确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虽然应对有 创新或另类观点的学生表示称赞,对有错误观点的学生相同不应吝啬我们的真心。在两个课例中,我们都可看到同学 对学生发出的“很好!”“回答得非常好!”等引导的话语。课例题 2 中还把学生写成的等式称为“研究成果”、归纳出的结 论称为“伟大的看到”、当一部分学生展示研究所得后,老师却不忘问一句:“还有没有不同的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了 老师对教师劳动的敬重与欣赏,这对学生鼓励的作用是其他任何语言所能够比拟的。 2.5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可以不必讲求于教材形式,可以不完全按教材教学,只要以新课程为根据,达到新课标规定的 整体性的理论跟目标就可以了。同时强调,教师应有独立性,要可按照自己的教学实际状况去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这 里的两节课在情景创设上都不同于教材,比教材上的处理更为生动,更可打动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课例 2 的整个教 学模式与教材都有了显著的差别,这样开放性的处理让学生仍然进入探索过程,更可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 果必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