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谚语,体会诗文描写的诗意。
2.有情感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体会诗文描写的诗意。
2.有情感地朗读短文。
三、教学难点
比较《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背诵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今天我们学习描写春天美景的诗。板书课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回忆学法
谁还记得我们是如何学习第一首诗的?
小结板书:
1.结合注释自读自悟(什么景象?)
2.质疑、讨论跟交流
3.反复吟诵,
4.看图想象,绘画构思。
(三)学习新课
1.我们已有了学诗的心得,下面请同学们自学后两首诗。
出示自学提示:
(1)同是描写春天的秋景,苏轼笔下的秋天和杨万里笔下的春天一样吗?请你从内容跟写法上非常着来阅读。(在诗中画批)
(2)观察图画(或播放课件)想一想诗人描写了如何的景况,表达了如何的情感?
2.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3.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先叙后议,写西湖晴雨天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先议后叙,写了满山梅花荷叶;但都表达了画家对西湖风景的称赞热爱之情。
4.朗读诗句,展开想象。(教师能播放课件,学生朗读)
5.指名吟诵,背诵。
(四)激情创作
请同学们任选一首你喜欢的描写春天的诗,把诗中的景象画出来。
(五)作业
1.默写三首古诗。
2.完成自己创作的画。
附: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苏轼) (杨万里)
西湖晴雨天气 满河荷花荷叶
学法:
自读自悟,质疑,讨论交流,
反复吟诵,想象,绘画构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写西湖三月的美好景象,赞叹了西湖风景。
教学设计示例(二)
12 古诗三首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诗句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情感地诵读诗歌,并可背诵。
2.训练学生自我反思诗句意思的素养。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调,提高鉴赏美的素养。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
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诗词所描写的写景,体会作者所抒发的观念感情。
2.有情感地诵读诗歌、背诵古文。
(二)难点
体会作者的观念感情。
(三)疑点
“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涵义及它与“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关系。
(四)解决方法
1.多读品味。
2.发挥小组优势,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提供插图投影片,适当点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激趣导入,指导教师自学古诗,引导学员汇报交流,提供媒体展现,随机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备课,课堂自读感悟,讨论交流,朗读与抄写,为诗歌配画。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古诗是老师爱读爱背的哲学体裁。背诵理解诗歌对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是最有效的做法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三位大作家的新作。
板书:12 古诗三首
2.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学习第一首《游园不值》。
(二)自学、探究《游园不值》
1.读通全诗。
2.自主研究词语含义及作者所抒发的心灵。
3.小组合作,共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自学收获
1.指定一个小组的代表到台上来,给你们讲这首诗。(教师用电脑呈现写有这首诗的字幕片,或直接用投影。)
在学生讲的过程中,其他人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可以指责;这名“小同学”如答不上来或答不对,可由其它学生代答,学生都不会可由校长点拨。
2.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师生一同整理,梳理出通畅的意境,体会作者的观念感情。
(l)关于题目。
游园不值:意思是游览公园,没能出来,因而没游成。不值:没有遇到。
(2)“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涵义及与下句的关系。
师引导:这句诗不仅要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要想弄清含义还要调整词序,还要弄清各个个别的主语。
应:大概,表示预测。
怜:在诗中是爱惜的意思。
展齿:古时的木底鞋下的横梁。这里指鞋底。
苍苔:生长在地上的青苔。
“怜”什么?是屐齿还是苍苔?学生非常后,觉得“苍苔”柔弱娇小,应该“怜”苍苔。
是谁“怜苍苔”呢?当然是园子的主人。
这句怎样调整才通顺?“应怜苍苔屐齿印”。
通顺的含义是:大概是(花园的主人)太爱惜苍苔,(怕被我的)木鞋底踩坏。
第一句意思明确了,学生自然知道由于园子主人“怜苍苔”,所以才有“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因一果。
(3)关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的理解。
a.表面含义:园子里的春意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经探出墙头来。(看图印证)
b.这两句诗体现了秋天朝气蓬勃、生动活泼,使人感到生命力的强悍及不可阻挡。
(4)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前两句感到沮丧、遗憾;后两句则有对蓬勃生机的赞扬,心中富有惊喜、快慰。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对春的赞颂,对旺盛生命力的赞颂。)
(四)有情感地诵读这首诗,并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游园不值》。
2.本节课学习目标:探究《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主探究
1.读通全诗。
2.朗读、感悟诗意及作者的观念感情。
3.小组合作,共同讨论。
(三)汇报自学收获
1.指名到台上当小同学,指着字幕片上的词句,逐词逐句讲解需要点拨的地方:
(1)题目。
“饮湖上初晴后雨”,词序调整“初晴后雨”应该是“雨后初晴”,“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要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个别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2)西子,春秋时南齐有名的帅哥,叫西施。
(3)相宜:合适,适宜。
(4)前两句写的是实景,后两句则是作者大胆的想象,用西施之美来形容西湖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西湖风景的爱之深。
(5)前两句中的词句之间对仗工整,如“水光”对“山色”,让学生找出其它相对应的词句,体会作者创作、用词之精湛,充分展现了晴天、雨天西湖迥然不同的风姿。
让学生看绘有手稿的投影片(晴、雨两张)。
2.让学员质疑,师生一同解答。
(四)有情感地朗读这首诗
1.听范读。
2.学生练习。
3.组内交流读。
4.班上展示。
(五)背诵这首诗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前两首诗。
2.说说这两首诗中这些词语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3.本节课任务: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自主探究
1.读通诗词,诗准字音。
2.自读、感悟,读懂诗句,体会亲情。
3.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学习收获
1.请一名教师上台讲诗意,其他人随时质疑,“小同学”若解答不出,教师相机点拨。
学生的怀疑处或许是:
(1)“净慈寺”与“西湖”有何联系?
题目中的“净慈寺”是一个佛寺,在杭洲西湖边上。
(2)“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
(3)题目意思是早上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发现的景色。)
(4)“无穷”,在诗中指范围广,无边无际。“无穷碧”,指无边的绿伸向远方。
(5)“别样红”,红得非常出众,特别漂亮。
引导:同样是写西湖,这首诗与前一首有哪些不同?
(前一首诗中作者用壮丽的想象把西湖拟人化了,表现了西湖之美;这一首诗作者集中展现了水面莲叶、荷花,红绿相映,荷日生辉,把西湖之美具体化了。)
2.看图,(用投影)直观展现西湖六月的美。
(四)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五)总结、扩展
1.指名朗读三首诗。
2.说说每首诗的各自特色跟感情表达方面的相似之处。
3.谈谈自己的收获。
4.课下阅读相关内容的诗词并背诵一首。
(六)布置作业
1.正确书写5个生字。
2.将三首诗摘抄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
3.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配画。
4.把《游园不值》改编成一个故事,并讲给人家听。
附:板书设计
他的声音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