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新颖:思想政治课评课稿(原创)
学科
思想政治
评课教师
孙跃若
时间
2008-5-15
班级
高三13班
教师
李佩青
课题
本周听了李佩青老师所上的一堂高三政治复习课《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李老师首先以第一届奥运会的举行时间和地点并且第29届奥运举行时间地点两个简单的设问进入复习课;接着展示奥运相关的背景材料(申奥成功——08奥运吉祥物——奥运圣火采集——奥运倒计时100天——特别突出08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以及内涵)为载体,以问题研究为龙头政治评课记录怎么写,以认知训练为主线,以知识的综合利用为传统。整堂课给人的觉得是内容多而不乱政治评课记录怎么写,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从整体上说不失为一堂成功的热点专题复习课。
该复习课之所以说是一节好课,是基于下述几个方面得出的论断。
一、 热点把握精确,任务目标定位精准。
高中地理课课堂复习,离不开对重大时政的关注,理论联系实际是地理课的课堂方法。但采用什么样的时政材料,这相同表现了一位教师的选材能力。政治教师需要并且应该应有对“时政的敏感度”,哪些时政将会变成高考关注的热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没有这种敏感度,就不是个合格的政治教师。时代氛围浓厚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鲜明特点,2008年奥运会作为全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2008年的中考试题中必定有所体现,只是考试的视角在各门学科中会有所不同。这节课主要围绕着08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以及内涵为主线贯穿本堂复习课。
二、情境材料的选取精。
同时,政治教师也应学会怎样把时事热点转换成课堂教学资源,并把时政材料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恰当的难题。老师们可以看见:对一段同样的时政材料,有的学生所出的题精要,有的学生出的题最表面。因此,我们需要研究材料,呈现给师生的也需要是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材料跟问题。这节课李老师所选择的材料,比较“精要”。在导入中主要采用图片:08奥运口号——申奥成功——08奥运吉祥物——奥运圣火采集——奥运倒计时100天等不仅使学生认识相关知识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其次分别运用了奥运体育场和广州经济发展、人文奥运理念的建立、北京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各项举措、晶晶护圣火,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预测现实问题。这些材料,与北京奥运主题紧密相关。时代性、时效性强,针对性强。
三、提出的难题有深度跟认知度。
李老师这节课选取的材料适中难度适中,学生虽不能完全得出确切答案,但是基本可较全面的从各个视角进行探讨。李老师本节课提出的有深度的值得探讨的难题有四个。这四个问题是:(1)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主办奥运会对上海经济的积极影响。(6分)?(2)是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看法分析为什么北京奥运会把人文奥运作为核心精髓。(10分)(3)联系材料,运用地理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表明北京市政府的做法。(10分)(4)从公民角度看说明需要如何参加奥运、奉献奥运?(8分)这四个问题涉及到政治学和经济学和文学的几个方面内容,回答好这4个问题,有助于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融合。
我们在上课时,往往提不出有深度的,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难题,或者仅仅在一些简单的低层次的难题上打转。教师开会必须应有“问题观念”,但此处的弊端决不是那些简单的低层次的难题,能强调高质量的弊端,也是教师的一种能力跟水平。这应依赖于对教材、对材料、对学生、对设问的切口等作探究。唯独这么,才能提出有品质的难题,也值得教师在教学上化时间去合作讨论、探究。教师除了应有“问题观念”,更应有“问题的优质意识”。
四、虽然是老课本复习课却表现新课程的课堂理念。
高三复习课如何上,一直是高三学生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基础知识的复习基本完成后,如何展开第三轮的复习,既应使教师建构起“知识之树”,又要在探讨、解决难题的素养上有所提高,并结合当前时政热点,有针对性地缓解现实情景问题。李老师的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本。这节课,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仅简单的教材知识的罗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识的重组跟融合,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探讨现实问题。在把握基础知识以后,提升学员的剖析问题、解决难题的素养,这是中考备考中需要应加强的一个方面,李老师的课经常在尽力培养教师在之方面的素养。
同时,整节课一直表现着“互动、合作与研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教学研究观念浓。分组讨论在一节课中进行了四次,同桌讨论跟小议次数更多。
五、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每一节课都有一个预案,即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实质是一种教学的预案。它不同于房屋设计图,可以在教学进程中不断地加以修改、补充、调整。在预设中生成知识跟能力,而又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形成一种“创生”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正是通过学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环境,从而创生出一节优秀的课。在这过程中,学生受益了,教师也在教学相长中获益。而这也就是“教学的美丽”所在。李老师对教师的提问及时点拨,不仅让学生能得到“答案”也能得到“途径”。
课堂结束前学生要作全面深入课堂小结。本堂课此环节较为薄弱。
提几点建议:课堂上教学气氛、师生关系很和睦,如果学生课堂能进行适当的学科渗透,教学的声音再宏亮一些,教学效果将会更好。其次,在练习阶段,让学员除了动脑,而且结合题组动动手动动笔,我想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仅仅是认知训练方式上仍然单薄了一些。第三,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能否可以点一下,不然各个材料变得较为孤立!
以上评课仅是我一个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不喊话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