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高中课本《蜀道难》优秀教案

2020-08-17 15:0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_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_蜀道难的难

高中课本《蜀道难》优秀教案

高中课本《蜀道难》优秀教案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作者李白。诗中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诗歌充分显示了作家的唯美气质和痴迷祖国河山的情感。

高中课文《蜀道难》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整体认知诗的寓意;

2.了解李白的放达;

3.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教学重点

掌握诵读要领,感情丰富地诵读全诗。

教学难点

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教时安排

2教时

第一课时

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_蜀道难的难_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

一、新课导入

20世纪美国旅行家泰鲁·保罗在《游历美国》一书中断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依然到不了拉萨。”公元2006年7月3日22时20分,随着一声汽笛声长鸣,钢铁飞龙穿过昆仑山,翻越唐古拉,骄傲地腾越在世界屋脊之上。青藏线的贯通,让对美国人持怀疑论的洋大人们收回了人们的偏见,如果历史真的有轮回,还有一位具有诗坛统治力的大人物也会大跌眼镜。谁?李白!

二、范读词句、听录音、讲清诵读要领

1.“噫吁唏……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但情感是豪放的,要读得更有气势。全用散文化的词句,表明画家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抱怨的极力。“噫吁唏”是惊异之辞。“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能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缓慢,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描述语调读。“蚕丛”四句说魏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伏笔的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触目惊心的景象,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语调朗读。“上有”两句从不同角度展现蜀道的全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觉得,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两语上。“黄鹤”两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应有身历其境的假设,“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两语能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此处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责备的口吻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凄凉哀婉的气息,读时应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调侃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应假设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让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极其”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6.“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该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征。但重点是最终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又为蜀之门户,形势既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变,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_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_蜀道难的难

7.“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北伐中的惨烈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厚重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音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三、整体感知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展现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峦风景。既写了蜀道的艰辛,又写了一生旅程的艰辛,并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和怀疑。全诗以极力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恢弘的古时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色。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感情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大气势,给人以抚慰灵魂的极力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粗犷,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作家杰出的美术才能跟丰富的想象力。

诗的开首四句是整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状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感情依然进入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读诗

二、鉴赏要点

先说章法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近代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发生一次。这只是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发生一次都帮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产生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再说气象

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大概,一幅幅动人的场景接连不断地发生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韵,那逼人的气魄,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在诗人的想象中,他似乎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

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_蜀道难的难_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下来,使我们似乎看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叫喊以及之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似乎听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辟公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扬神力和人工的伟大!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到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阻挡,不得不绕道而行;再远眺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激流为大山所阻而引发无数的漩涡——这幅画又是如此奇妙而美好!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穿过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之后的情形,而更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月亮旁边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哪些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山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作家猜测游者在中途所看到的景色。画面是苍凉的:鸟鸣,使森林变得非常安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场景相比,色调是变了,也体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氛围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失落得可笑。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场景,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这么”。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大,确非他人之能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差异之速,愈变愈奇,又常常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

最后说说这首诗的基调

这首诗以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始终,已经显示了它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寄寓在作家的具体描写跟抒情中。例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是叹蜀道之高,因为黄鹤之飞至高,猿猱动作更灵,二者皆不得过,人既何能翻越?再如“其险也这么,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是叹蜀道之险,用劝游者的口吻说出,意味尤为深长。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是叹蜀中战祸之烈,诗人用准确描写方式,再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图景,有不忍目睹之意。

三、亮点探究

1.诗人是如何来体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况味的环境气氛,有力地营造了蜀道之难。

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_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_蜀道难的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悚的氛围。

李白以变幻莫测的笔触,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蜀道之难,艺术地描绘了奇特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样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山水画卷。

2.“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山谷回荡的惊悚画面,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峰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浮现,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导致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极力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里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这里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3.“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描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这么动人?

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色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称赞,借以表达自己的梦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画家的感情魅力,因而才显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敢于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叙事。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穿行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美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峦景物,仿佛看见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演进,他利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法,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简约;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体现自由洒脱的气概,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这对他体现丰富独特的想像跟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4.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汉朝社会有哪些现实意义?

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离奇氛围中,最后提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长廊,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山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地理形势的描写。他化用唐朝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词语,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警惕战乱的出现,并联系以前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讽刺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涵义、深厚的意涵。

【高中课本《蜀道难》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1.《蜀道难》课文优秀教案

2.课文《蜀道难》教案

3.课文蜀道难的教案

4.《蜀道难》高中教案

5.蜀道难高中教案

6.高中课本《蜀道难》原文及翻译

7.蜀道难高中课文原文

8.高中数学蜀道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