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如何用好英语新课本(部编本)?(2)
目前这些以探讨性的精讲记忆为主、课型又互相混淆的教学方法,的确太呆板,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兴趣和读书的兴趣,应当改一改。
“部编本”语文课本就有观念改变这些课型不分的情况,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别度,初中课本干脆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教读课设计非常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研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新课本格外重视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分清教读课和自读课两种课型,教读课教师讲为主,自读课就让学生自主阅读。而且教读课也不要老是一套固定程式,应当按照课文内容、文体及其单元要求的教学目标备课笔记怎么写,来设计不同的教案程序,突出每一课的特征和重点。还有,自读课要放手让学员自主阅读。新丛书对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也有不同的课型提示,这些提醒以及在预习与导读中,在探讨题中,或者在学生教材中,老师们可以参照实行。
“部编本”语文课本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式的课堂。以往语文教学非常注重精读,扣得很死,虽然有用,但这是很不够的。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以往教材与课堂都较少关注,结果是多数学生只会精读,只会考试,而阅读速度很慢,也不知道利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部编教材在多种阅读方式的教学上,是提高了一些分量的。希望同学们在课堂实践中非常注意阅读方式问题,重视阅读速度的教学。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制
“部编本”语文课本在这方面想了许多方法。比如,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小孩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鼓励读书兴趣。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初中则注重了“名著选读”,改变以前那样“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著选读”课,都鼓励教师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式。激发兴趣,传授方式,是“名著选读”设置的改革方向。
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等等,都各有办法鼓励。多数课后反思题或拓展题,也都有课外阅读的提醒鼓励。这就把数学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这或许是一个突破,让物理课更加强教师自主的阅读实践,包括课外阅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课怎样才算顺利?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员养成读书的生活模式。如果仅仅精读精讲,反复操练,没有调动阅读兴趣,也没有众多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作文能力是不可能提高的。扩大阅读量,这是转型的方向。
激发和培养读书兴趣,是数学课堂的“牛鼻子”。老师们使用新教材,要探究如何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千方百计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有这一条,语文能力的提高才不是空话。
六、阅读教学注重“1加X”
如今语文课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读书,读书少。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本,光是教课文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本仍然也往课外阅读拓展,阅读量还是不够。我主张加强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让儿子“连滚带爬”地读,也主张读一些“闲书”,不能都是为了写作或考试而读书,那样不会有持久的读书兴趣。我的这种模式并没有完全体现在新教材中。
但教学中你们可以尝试。建议老师们采取“1加X”的方法,即讲一篇短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目的就是要拓宽阅读面,增大阅读量,改变英语课读书少而且不怎样读书的情况。
“部编本”语文课本在这方面想了许多方法。比如,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小孩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鼓励读书兴趣。注意,小学中高年级以及大学课本,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教材实际上是把“延伸”部分列入制度,并尝试进行一些测试评价。不是可有可无个别。
有些同学反映说,“1加X”是好方法,但阅读材料如何去找?如今这些流行的读本,都可以当做“1加X”的阅读材料。我非常要介绍一下由清华物理教育研究所组织编撰,人教社最近出版的《语文素养教材》,选文的经典性、可读性都非常好,还注意配合新教材各个高一、学段的课堂目标,从学校到大学24册,每学年2册,大家可以参考选择。
七、上好“名著导读”课
这个栏目的课堂目标并且是拓展阅读。新丛书的“名著导读”一改以往那样介绍诗人作品的“赏析体”写法,改为“一课一得”,以示范读书方法为主,每次重点学习一种读书方法。
老师们设计“快乐读书吧”和“名著导读”的教案,一定要切记“激发兴趣”和“拓展阅读”,只要能让这八个字有效果就好。
包括“名著导读”中《西游记》的阅读,老师可以按照教材的提醒简要介绍一下这部名著的基本状况,主要是鼓励利用精读和跳读结合的方式。关于“跳读”,以前语文课是很少正面去讲的,这次专门作为一种读书方法让学生去尝试。没有跳读,像《西游记》这样大部头的名著孩子们是很难读完的。
关于“名著导读”每学期2部是必读的,另外也有往课外阅读延伸的三四部,属于自主选用阅读的。根据学生的普遍阅读素养,这个量可以灵活安排,处理成“2加2”,或者“2加4”。为了加强“名著导读”的推进,必需要和课堂教学有所关联,特别是那些综合性学习,完全可以运用“名著导读”资源,彼此结合进行。
八、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部编本”语文课本的编写力图突破既有的方式,在突出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写作技巧的鼓励。写作方式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课堂顺序,让同学无法推进,克服随意性。但也留意到导致应试式的反复操练。写作课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简明条理,有可操作性。初一两个学期一共12次写作课,每个单元1次。分别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把握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与想像,写出人物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每次都突出一点,给予方式,又照顾全般。举例来看,“怎样选材”这一次作文,集中要解决的就是选材问题结合《阿长与山海经》学习,思考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如何详略处理。然后出作文题,又是提示作文方法。
写作课很难教,写作教学内容撰写也很难,几易其稿,也未能达到理想状况。但和以前教材非常,现在的编法是希望有一个系列,更能促使学生写作的兴趣,也非常有“抓手”,比较便捷教学实施。到底如何编写作教学?非常期望能吸收一线的看法。
九、如何摆脱语文课的“繁琐”
部编本新丛书本来在课堂理念方法上尽力做了一些改进,但这或许还是纸上功夫,还得靠教授们一线教学中去推进。现今语文课普遍存在的一个缺陷,就是枯燥。备课繁琐,上课也枯燥。有些同学把注意力放到了设计组织各类其实无关紧要的活动上,语文课的活动,什么课前三分钟发言,分组讨论,分角色演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反思、总结、拓展,还有苦心设计的多媒体,声光电并用,好像课堂很活跃,其实教学效果不见得好,一堂课出来,没有留下哪些“干货”。
比如某些“形式大于内容”的“繁琐”,还有另一种“繁琐”,就是所有课全都有一套几乎固定的程式去套解,备课陈陈相因。诸如背景介绍、字词解释、段落大意、中心观念、表现技巧,等等,通常都是把课文“大卸八块”,进行僵化的“满堂灌”,然后就是题海战术,反复操练,应对考试。这种陈陈相因、繁复琐碎的数学课实在是折腾人,把鲜活的语文弄得面目可憎,学生也就被败坏胃口,毫无兴趣。
我这儿特别要多讲讲滥用多媒体现象,这只是一种流行的“繁琐病”,甚至是一种灾难。现在的物理课不断穿插使用多媒体,虽然很直观,可是把课本讲解与阅读切割得零碎了。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诸多场景、音响与文字,目迷五色,课堂好像活跃了,可是学生的阅读被挤压了,文字的体会与想像给干扰了,语文课特别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这样的多媒体对语文学习并没有益处。过多依赖多媒体,还会影响同学专业素养的提高。
这些老师得了“百度依赖症”,什么都依赖网上给结论,有论断没过程,思想容易碎片化、拼贴化。现在的同学很多不会板书了,甚至经常提笔忘字。不是要开设写字绘画课吗?找个会写字能绘画的同学更加如此之难。
我说多媒体的滥用已经给语文课堂带来“灾难”,恐怕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种需要应对的事实。我建议教师们的英语课不用或少用多媒体,让英语课重新回到朴素本真的状况中来。少用多媒体,祛除繁琐病,这只是新教材使用必须给你们的建议。
最后看看新教材备课的难题。很多同学希望能有一个平台,帮助同学备课,提供课堂资源,同时能借助系统来探讨新教材使用的一些疑问。为了满足同学们的还要,这里推荐一个网站——叫“云集备课网”,是北京高校英语教育研究所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学术支持的网站,大家可以出来看看。
以上说的是就“部编本”新教材的使用谈了9个难题,也强调一些教学的建议。“教无定法”,我的建议不是通用的,还得依据各自的“学情”来教。老师们也比我有心得。作为教材撰写者,我希望“部编本”语文能在一线教学中受到检验,以后再不断完善。
最终,专门要再看看读书问题。这和教材的使用似乎关系密切。
这几天网上又有我的一个关于读书的言论,题目叫《语文教师要当读书种子》。我宁愿在此处念一下,作为此次讲座的结束。
谁都明白,要教好英语,首先语文老师就要多读书。可是这些学生会说,如今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没有时间读。这是事实,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很忙。但能否可以想方法挤时间读书?若真的想提高自己素质与业务能力,还是要“充电”,把读书看作“充电”,再忙也不能不读书,那么时间也经常有了。不能期待,别指望等到有一个很悠闲无压力的时段再来读书。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可以挤出来的,每天少看点微信、电视,用这部分时间来读书,积少成多,就会很可观。
工作和生活越繁重,压力越大,越焦虑,就越要有自己的精神空间,读书就是解构精神空间的方法之一。如果读书变成习惯,成了一种良性的生活模式,可以带来情趣,提升能力,让生活更充实,更有美好感,这也可以帮助你对抗压力、减少“职业性倦怠”。
当读书变成一个人的生活模式,他的个性风范也会颠覆,这对老师来说很要紧。做学生,不必定要求知识十分广博深奥,但个性风范必定是偏向博雅的,因为这会让学生在父母们心中成为值得提倡的人,教师自己也是一生的创造感和充实感。在现今趋向物质化、功利化、粗鄙化的气息中,提倡“博雅”是有现实意义的。而化育自己、导向博雅,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读书。
虽然目前这些学生也在读书,可惜显然拘泥于“职业性阅读”,是目标很实际、很功利的阅读。我们终于很少自由地个性化地阅读。不是说“职业性阅读”不重要,而是说光有这些阅读,很不够。过于教条性的或则娱乐化的阅读,可能就会增加我们的生活品质,和学生所必须的“博雅”相悖。所以还是要恢复和提高自由阅读的空间。除了读实用的书、专业的书,应多读点历史、哲学、自然科学及其它领域的书,视野拓展了,口味才纯正,也能够逐渐找到自己的所长所爱,让自己再次开启自由的个性化阅读境地。
当前社会文化有庸俗化的偏好,“文化快餐”的阅读,特别是微信等新媒体信息轰炸式阅读,已经占去我们虽然就极少的阅读时间。读书而是要有自信的。年轻的学生或许在大学期间就无法好好念书,那么这次可以自己来“回炉”,我看这比许多培训更管事。怎么“回炉”?订个十年或三年读书计划,把大学期间必须读却无法读的书再次读一遍。这时你将要有了工作历程,读出来的觉得和收获会不一样的。
讲座要结束了。希望语文教师中有更多的“读书种子”,那么数学课都会好得多。有一篇报道说,部编本语文是“专治少读书、不读书的”。我很称赞这个表述。那么使用新教材,推进教学改革,我说了这些,最重要的是哪个?我看就是跑到原点,请同学带头多读书。
千字文(部分)-大拙临欧阳询行书
芝麻有虫子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