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英语《18古诗二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2020年2021年_语文(2)

2020-08-13 07:09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诗歌阅读教学的起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充分发挥教师学习的 主动性。落实字词的学习,为教师对文学的理解奠定了基础。三、想象场景,理解诗意。1. 观察课本中的手稿,结合句子,说说诗中写了这些景物以及自己对草原的印象。 2. 学习“敕勒川,阴山下”。(1)敕勒川:指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 (2)教师利用插图让师生知道“敕勒川、阴山”的位置。3. 学习“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随文学习“似”。“似”是个多音字,这里是平舌音,读“ sì”,表示“好像”的含义。 (2)教师利用插图让师生知道“穹庐、笼盖”的含义。(3)理解句意。天空像游牧民族居住的尖顶帐篷,笼罩着四面的原野。用牧民最亲近的生活居所来形容,写出了牧 民对自己家园的热爱。4.学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苍苍、茫茫”形容不同事物时的不同含义。课件出示:天苍苍——天空蓝蓝的白发苍苍——头发白白的 野茫茫——田野没有边际大海茫茫——大海没有边际 (2)结合教材图片,引导学员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场景,体会“吹、低、见”三字令当时安静的草原活跃起来,从而展现草原的壮美富饶。

课件出示: 图文结合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心得拓展学习,引导学员积极参加,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学生借助想象场景,更容易理解诗意。第 10 页 共 13 页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英语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1. 多媒体播放“阴、似、野、苍、茫”的书写动画,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笔画和位置。 2. 明确: (1)书写姿势。强调“三个一”的要求: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2)书写技巧:3.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跟着书空。 4. 学生当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 评价:同桌之间互评;教师点评。 设计动机: 识字与写字是学校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重点,课堂上应留足训练跟老师指导的时间,学生也应学会 对照书写技巧评价自己跟朋友的书写,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五、实践作业。1. 背诵古诗。 2. 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结合教师的讲解,想象场景,画一幅简笔画,并将《敕勒歌》抄在旁 边。 设计动机: 引导学生拓展图文结合的观念,让教师通过美术体现对诗意的理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 力,又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第 11 页 共 13 页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英语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夜宿山寺》是古代作家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诗人发挥大胆而夸张的想像,极力渲染山寺之 奇高,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山寺屹立的超凡气势。《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 阔、壮丽富饶的美景,抒写了农民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豪情。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到了下面几点:1. 抓住特点,个性导入。 依据学生的古诗积累,学生对李白的诗了解得非常多,因此,我选用诗人介绍导入,可以促使学生 的求知欲。而《敕勒歌》中草地美景的场景和背景音乐的渲染,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人们理 解诗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想象场景,变式朗读。 阅读是教师重要的数学实践活动,只有提高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意。我采取多种 形式的读,或老师范读,或教师自读。学生的读,又有自己读、个别读、合作读、齐声读、边做动作边 读等。另外,我还指导教师朗读时留意停顿、节奏等,不断提高读的品质。 在充分挖掘想象力的状况下,我使学生按照简单的场景,配上戏剧,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这样,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十分精辟。这堂课,我非常注意到这点,让学生在想像中朗读,运用形象思维,感悟 作者的心灵。如讲解“手能摘星辰”时,我鼓励教师想象诗人站立之处距天最近更近,做抬手摘星的动 作,深情地朗诵时就可体会诗人想象力的丰富,构思的绝妙。

讲解“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时,我使学 生用手势模仿穹庐笼盖四野的场景,体会大草原的广袤。 3. 语言表达,提高素质。第 12 页 共 13 页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英语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要教会学 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对方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主要方法。因 此,在课堂中,我鼓励教师大胆地说,鼓励人们敢说、指导她们会说。在学习《敕勒歌》中“风吹草低 见牛羊”一句时,我使教师结合教材图片进行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场景,体会“吹、低、见” 三字令当时安静的草原活跃起来的效果,从而展现草原的富饶。在本课课堂中,学生针对诗句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所以,今后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反复诵 读、创设情境及多媒体辅助,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教师无法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象。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