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备课方式的变革

2020-08-10 07:06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咚次哒次是什么意思_动次打次动次打次_二次备课怎么写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随着校长角色的转变和教师学习方法转变的规定,备课的性质、功能、方法尚未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它规定学生重新课程的观念出发,在推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上下功夫,在积极提升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方式需要怎样进行转型呢?笔者认为首先应发挥集体力量,提倡集体备课;其次要通过网络资源,实行电子备课;另外在备课的课程中应重视课前预设,同时记录课中生成;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课后反思,甚至二次备课,以此来提升备课质量,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演进。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备课改革;集体备课;电子备课;预设与生成;课后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广大学生对备课也有了新的了解,备课不仅仅简单地写教案,是对课堂过程的整体规划和预设。备课是课堂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尤其是在新的教育方式下,理念新,教材新,学生活,课堂生成多,备课就变得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将备课狭义地理解为写教案,也不能简单地觉得写完了讲义就备好了课。教案只是备课呈现的方式:备课是一个过程,它是由钻研教材、了解师生、设计教学计划、书写教案、教后思考等多个环节组成的一个系统过程;

新一轮课程变革的主阵地在教学,而课堂效益的提升完全取决于课前的充分备课。如何提升备课的成效,摆脱备课形式上的繁杂是一对冲突,这就规定我们在备课的方式上大胆地转型,在备课效益上做好文章。笔者通过自己多年教学的心得,对新课程背景下大学的备课制度变革有下述几点感触。

一、发挥集体力量,提倡集体备课

动次打次动次打次_二次备课怎么写_咚次哒次是什么意思

集体备课这一方式未被愈发越多的领导和学生所了解所接受。集体备课的特点是集体交流、集体讨论,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在合作交流中互相推动彼此提升。这种备课方式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体现集体的智慧。集体备课的过程虽然就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取的过程。在每天集体交流中,我们虽然探讨备课的课件,还就学生的苦恼反思或课堂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的研讨,这本来只是教研培训相结合了。

笔者曾经所在的大学就呼吁集体备课这种方法,达到了良好的疗效。我们的做法是采用集中研讨和分散实施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集中研讨即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时间里召集本组学生分配备课内容、提出备课要求跟应注意的问题,讨论审定备课讲稿,反馈教学信息。其中,讨论备课讲稿,首先由中心发言人提供本次集体讨论的备课讲稿,备课提纲包括单元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课时划分及每课时的课型、主要教学方法、全部知识点、配套资料、练习设计、检查与反馈等内容。然后组织本组学生探讨、修改、审定备课讲稿。分散实施即任课教师依据审定后的教案提纲再进行创造性的磨课,设计课时教案,组织开会和检测等。

这样的集体备课统一了备课中的重难点,主要教学方法,作业设计等,把课堂目标突出化,教师个人依据集体备课的目标再进行自己个性化的备课,即备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这样在统一的教学目标下,可以推动同课异构的观念,下次在教研活动时大家可以探讨集体备课前提下自己个性化备课的一些做法,以超过共同提升的目的。这样的集体备课方式,从根本上减少了学生的听课负担,教师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跟精力钻研教材,研究教法。

二、借助网络资源,实行电子备课

目前随着网络的科普,网络上的课堂资源非常丰富,这些网络资源为学生备课提供了极大的便捷,老师们都习惯性地上网去搜索一些资料,其实即使利用得好,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工作量。基于网络的诸多优点,我们崇尚“资源化+个性化”的备课策略,是指备课首先需要资源化,学会站在巨人的头部上,开放自己的观念,使自身的累积逐步丰厚。在学习、吸纳的同时应有自己独立的反思,要从中提炼自己的课堂思想,再去丰富教学资源。简单地说就是借助网络,查找比较好的资源,再进行合理地运用,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变成自己的教案二次备课怎么写,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电子备课,备课用电子稿的方式呈现。

二次备课怎么写_动次打次动次打次_咚次哒次是什么意思

当然电子备课的前提条件是每个老师都应有一台能上网的手机,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相结合,我校信息化硬件已经完全适应学校的发展,学校为每个学生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这为我们通过网络资源,实行电子备课提供了前提条件。

我校的“电子教研”采用以教研组为单位,个人申报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备课中尽可能考虑与表现以下方法,即“设计构想→预定目标→课前打算→预设流程→(板书设计)→教学随笔”六步。电子备课采取“电子+笔录”的方式,分为“方案基本区、方案微调区跟教学反思区”三块。“方案基本区”是电子稿,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分配到备课的学生通过电子备课完成的电子稿,同年级的同学人手一份,“方案调整区”要求使用电子稿的学生对电子稿的设计强调自己的看法,“教学反思区”是对于这节课上出来自己的教学反思,主要思考课堂中学生的生成跟改进意见。

这样的备课方式就又可集学生群体的智慧,让备课资源推动共享,又可促进每个学生勇敢创新,不俱一格,发挥个性,备出具有特色的教案。同时,这样的教研教改提倡课后反思,随笔的数量能按照自身发展必须而定。教师们觉得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多了,共享教案上的设置意见实了,教学后的思考深了。很显然,与先前一样,备课时间没有增多,但教师们觉得备课的人数下降了,但是质量仍降低了,走进课堂的自信心更足了。这种做法,既把老师从传统的枯燥的写教案中解放出来,又发挥了大学先进的课堂资源跟学生的团体智慧,使备课真正作为教学教学改革的前提、先导,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当然这些备课方式重在管理,必须应有一个完善的管控机制,否则弄得不好电子备课都成为了网上下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使我们既回到传统的手写教案的备课方式上来。

三、注重课前预设,记录课中生成

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学目标跟学员的兴趣、学习应该或者自己的已有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强调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动态调整,引导学员主动进行研究新常识的活动。所谓“生成”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跟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自主形成的活动。因此,我们应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心理跟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导学员自主活动、自发学习。

咚次哒次是什么意思_动次打次动次打次_二次备课怎么写

预设与生成是互相联系彼此促进的,课程变革关注动态生成,但动态生成绝不是随波逐流,好的动态生成是以预设为基础的。我们需要认识到,新课程对预设的规定不是降低而是增加了。在进行预设时,我们应更多地考量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预设他们会强调什么疑问,解读会有什么感受,探究会有什么答案,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韧性预案,用动态的观念去接受与拥抱课堂生成。

简单物理解,课前预设就是我们学生的备课,前面谈到了集体备课和电子的观念,在进行备课的之后我们就可以采取这两种形式最大限度地让我们的教学预设更加严密死板,充分考虑到一节课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或许出现的各类反应。在进行集体备课或电子备课的之后虽然应备教材备教法,更主要的是应备学生,因为学生的反应有时是我们能够想像的,在备课的之后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中或许出现的种种状况,进行精心的课前教学设计。

面对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我们该如何办?笔者认为应当进行二次备课,记录课堂中的生成情况。完整的二次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调整加教学中的生成记录加教学后的反省随笔。我的二次备课预案调整主要是按下列方法进行的:首先研读课本、分析学情,然后对比教案、发现问题,接着抓住问题、具体对待。如果教案与自己的想法非常吻合时,就进行勾画、完善;如果稍有出入时,既应有理有据地调整;如果出入较大时,则必须完全重备。

为什么要记录课堂生成?因为在教学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往往会不约而来,它是教学更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没有关注生成的观念,一些偶发性的资源都会从教师的手边悄悄地流走,从而丧失许多良好的教育时机。因此,教师首先应对生成资源有关注的观念,能够迅速记录有价值的生成并对其进行审慎的剖析。课堂生成记录的内容能包含:抓学生精彩对话时的生成;抓学生肤浅认识时的生成;抓学生争论不休时的生成;抓学生答问错误时的生成;抓课堂出现意外时的生成。如果我们经堂记录那些课堂生成也为我们写案例探讨留下了可贵的素材和资源,也就是第一手材料。

四、强调课后反思,提高备课质量

二次备课怎么写_咚次哒次是什么意思_动次打次动次打次

前面谈到了备课改革的方式包含集体备课和电子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非常注重课前预设与课中生成,并有意识地记录下很多课中生成,进行二次备课。但是这并意味着备课的结束。一节课上完了就会这么或那种的看法,把那些构想写下来就是对教学进行思考。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认知活动跟再学习活动二次备课怎么写,一个优秀学生的蜕变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心得是愚蠢的经验,至多只能是平庸的常识。所以我们呼吁学生一定要进行教学反思。反思的内容可以多方面的,可以在上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

集体备课和电子备课是转型的一种手段,如果做得好就能摆脱传统的备课方式,从而大大节省学生的听课时间,使学生可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到教育研究中来。而课后反思是很可促使学生成长的,我们的反省可以写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将一节中学生表现好的地方记录下来,为现在写案例累积素材。当我们在课常上遇见问题时也可以写出来,记录课中不足之处,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解读、梳理,并对其作深切的反省、探究和分析,使未来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我们的课堂反思除了写成功跟不足之处外,还可以写师生的变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都会有“创新的火花”在耀眼,教师必须充分肯定学员在教学上强调的一些新颖的看法,这样除了让学生的好办法、好策略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有一种赞赏和鼓励。最后我们还可以写“再教设计”,一节课出来,及时记下课中的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抉择,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需要怎样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这样通过不断的思考,积累经验,不仅增加了备课的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的思考,教师可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难题,从而真正改善教学品质。

总之,面对新丛书、新课标、新课改,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方式的变革具有必然性。经过备课改革的实践摸索,笔者认为采取集体备课、电子备课可以大大促进备课的变革,教师通过记录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从而较好掌握学生学习的过程,然后再借助写课后反思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备课的品质,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走上教学研究的道路。但是在这种环节中对怎样有效开发跟利用网络资源,如何构建更科学,更具备能操作性的评判体系,还需在未来的备课改革实践中再次构建研究。

参考文献:

[1]麦曦主编. 教学设计的理论跟技巧[M]. 广东:新世纪出版社,1996.

[2]毕田增、周卫勇. 新课程教学设计[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杨九俊. 备课新思维[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