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古诗教学讲稿怎么写

2020-07-19 23:07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写雨的古诗_古诗教案怎么写_写人生第一次的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是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 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跟亲情为主题,体会相互关怀带来的欢乐和 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别人。 这首诗是唐朝知名作家、画家跟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东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 赶到渭城来为亲戚送行,其深厚的情义,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 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心情,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 分手在即时的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眷恋、关切和问候。 教学这首诗的重难点是鼓励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想象诗歌所展现的情境,体会作者的观念感情。 1.有情感地诵读诗歌,背诵古文。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 歌所展现的情境,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挚友谊。3.激起对祖国诗歌 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认识作者相关资料并搜集 有关送别诗。 (1)你们在课外都积累了这些古文?学生反馈背诵。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试读课题。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 由读读课题,想想怎么读比较好? (2)指名读课题,学生探讨:从课题中读懂了哪些?学生反馈。

教师提醒:诗题告诉我们是谁送谁到哪个地方去? 安西:指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伊犁库车附近,唐朝时建立在东北边疆的最高军政机构。 【设计动机:本环节通过学生积累的一系列古诗,引导学生走进美好的古诗世界,创造学习诗词的氛围。读清、读懂题目,为 后面的理解诗意、品味感悟诗情奠定基础。】 (1)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1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来读读阅读提示?(提醒学生:在读的过 程中,注意两个生字和几个多音字的发音。) 教师相机强调多音字,区别不同意义的多音字的字音,并使教师组词。(舍、朝等)。教师指导学员书写“舍”。要求:这是教材 中要求掌握的字词,大家在写的过程中要切记人字头的写法。教 师巡视。 (1)请你们默读古诗,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这首诗讲了哪些?提醒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地名时,教师能适时出示从渭城到安西 的地图,引导学生感受渭城至安西的旅途遥远。 (3)指名学生说全诗大意。老师看到学员理解的难点,并尽早指导理解难理解的词句。(如朝雨、轻尘、故人等) (5)出示背景视频,教师总结诗意并抒情解说,学生回想古诗大意,体会古诗中同学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 (2)学生多种方式读诗,教师指导有情感地读诗。

(学生互读、师生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背景音乐:《阳关三叠》)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指名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使教师才会把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在读的基础上, 学生交流已读懂的内容,教师适时点拨,从而梳理出诗的大意, 感悟诗情。】 1.过渡: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了离别时朋友之间的依依不舍,请各位看大屏幕,你们既会有哪些感受呢? 3.引导学生感受:渭城距安西路途遥远,自然环境恶劣,一路上交通不便,元二孤身前往安西,远离朋友,举目无亲,作为朋 友,王维心中必定充满眷恋和忧虑。 此地一别不知何日再相逢,因此,在这离别的时刻,王维举起酒杯,脱口而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启发学生反思:这一杯杯的酒中包括着哪些?师生引读后两句。(板书:酒。) 师:离别之际的眷恋与不舍,都带给了临别时的这一杯酒,让我们拿起杯子,送别元二,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 师:前路珍重的关切与思念,都凝聚为离别时的瞬间豪爽,让我们再次拿起酒杯,送别元二,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 关无故人。” 师:建功立业的盼望与问候,都汇成离别时的这杯酒,让我们再次拿起酒杯,送别元二,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

写人生第一次的古诗_古诗教案怎么写_写雨的古诗

” 【设计动机:通过情景的营造,角色体验,拓展想象空间,带领学生处于诗人的心灵世界;通过情感诵读,师生共听千古名曲, 摘抄千古名篇,让学子体会中国特色文化经典的活力。】 同学们,如果有两天,你们来到渭水河畔,看到杨柳依依,你必定会记起两个人在这里依依惜别的情境,也必定会想到这首送 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因此也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 2.古诗中也有许多是写送别的,请同学们读一读你们课外所搜集到的送别诗。 【设计动机: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勇于利用文本,充分开掘教材的有利资源,填充“空白”的过程原本就是让学生驰骋想 象,激越创造性思维的实际操作行为。设计本环节,使学生除了 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上有所提高,也在精神上与诗人出现共 祝福关切 期盼 个生字。能恰当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诗文, 背诵古诗。 3、体会词语的含义,想象文学描写的诗意,感受朋 友依依惜别的情愫。 4、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 生字,有情感地诵读、背诵古文。 生——课前熟读古文;收集李白的诗词、生平资料;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试着理解诗歌。 2、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

知道我们今天所对的古诗是谁写的吗?你知道李白吗?(课件李白素描图出现) 3、(过渡)千年圣地黄鹤楼,如诗如画江南春。当时画家李白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这时老朋 友仍要东下南京,这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词人诉心曲。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缅怀诗。(出示课题) 1、师:同学们,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课题少了什么字呀?(陵)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把握的生字之一。现在他们观察下,有哪些要 给你们提个醒的?(“陵”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观察细致, 请你们伸出小手和同学一起把课题补充完整。 2、从题目中,你了解了哪些?(学生交流自己读题后所得: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意思、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知道、 李白和孟浩然友谊故事等) 3、教师随机点拨学习方法:是啊,搜集资料,也是理解古诗的一个方法!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都明白了,你可连出来看看题目 的含义吗?(生试着说题目意思) 4、古代交通不便于,朋友分别期间就很难再见,于是呀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跟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样多。 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导致了轰动,在文学史上 堪称千古一别啊。为什么如此著名呢?这里有三名,在名楼黄鹤 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

论年龄,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 岁,然而一样的兴趣爱好,一样的才华横溢,使它们相互倾慕, 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别离,也如此依依不舍。 1、就是这么一首千古流传的名句,我想你们将要迫不及待地想读了吧,来自己先放声读读,读的时侯一定要看清字形,读准字 2、学习生字(我们先跟先前还未了解的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容易读错的再帮你们提个醒。个别读——所有字词句子 都来了,全班齐读) 3、请一个同学来读这首诗,老师帮你加点伴奏,希望你可读出韵味。其他同事边听边想想你的脑子中会浮现出如何的情境? 4、想象得很好!正象你们说的,这首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和李白站在远处凝望孟浩然远去这两个情景。有谁知 道哪几句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的情境,哪几句诗 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境? (学生读古诗,交流:前两句描写了孟浩然告别的情境,后两句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1.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抵达广陵。我们在英语课上早已学过方位,知道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北。 哪个朋友可给我贴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指名上台贴出“黄鹤 楼”“扬州”贴对了吗?生:对。评价:真厉害!为什么如此贴? 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指名说。

写雨的古诗_古诗教案怎么写_写人生第一次的古诗

“故人”是哪个意思?(老朋友)在这指谁?(孟浩然)从那知道 的?(注释)真好,结合注释是弄清古诗意思的好方法。 烟花给他们哪些感觉?(漂亮,绽放?)为什么用烟花形容三月呢?还可以说什么样的九月? 生:百花吐蕊的四月,争齐争艳的四月,阳光灿烂的六月,鸟语花香的四月? 师:扬州是西南都会,自古繁华,现在每逢十月,这个夏天去扬州,李白仿佛看见了扬州怎样的一番景象? 师:老师请你们欣赏下此时的江南一带的风景。(播放课件)此时此情此景,好友要去繁华都市,你有哪些想说的?(小结:孟 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正确。李白对友人的 这次出行自然非常佩服。也抒发了作家内心的愉悦与渴望。) 有一个读书的好办法就是展开想象,请想象刚才说的场景并带自己的觉得读读这两句诗。 2.孟浩然的船跑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哪个啊?指名说:船。几只?生:一只。师:诗中那里告诉我 们?生:孤帆。师:对!孤帆就是?生:孤孤单单的一只船。 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需要有许许多多来往的渡船(课件点击:江上千帆)。为什么李白只看到孟浩 然的孤帆呢?生: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情感都在孟浩然身上。

师: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中唯有——孟浩 然。看到的自然就唯有孟浩然的——孤帆。(点击课件一支孤帆。) 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这是如此深厚的友谊啊!谁来读读,指名读。你的心中有孤帆了。谁再来读?眼中只有孤 帆了,能不能读出心里只有孤帆的觉着?你再试试。很好,范读, 再来一遍。齐读。 3.“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哪个?不尽的是滚滚黄河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会在心中默默地对逝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江 水是依然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今番远去,何 时再可相逢?愿你一帆风顺,一路平安?)能否用上我们积累过 的送别诗来送送孟浩然?(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可不识君。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 送我情。) 5、就像教授上课开始时介绍过的,送别诗早已变成后来一种风俗,有许多诗人都在悼念他的长辈跟同学时,寄情于诗抒发出自 己的温情厚义。请看(出示送别诗)古诗的学习还必须经常的积 累,希望你们课下可多积累、多背诵送别诗。 6、孟浩然的孤帆渐渐散去,渐渐消失了。

李白还在看哪个啊?生:江水。哪句诗告诉我们?生:唯见长江天际流。一起读一读。 唯见是哪个意思?只看到。对,只能见到江水了了为什么李白还 不离开啊?生:舍不得。这既是如何的情啊?生:依依惜别、难 分难舍。是啊,怎样能够读出难分难舍的情感?自己读看看。指 帆尽了能情未尽啊,碧空尽和天际流降下来,延长来读就更有味道了。一二组读。我似乎听到了哪如长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温情。 三四组读。我似乎听到了哪如江水般绵绵不断的厚谊。男朋友站 起来吧。让我们一起送孟浩然。这是豪壮的相送。女朋友他们也 来送送他。这是深情的相送。 导读:我的眼前是哪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哪一个个翘首东望的李白: 帆船逐渐远逝了,已成了帆影。李白没有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 帆船逐渐散去了,已消散在蓝天碧水的尽头,李白还不肯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默念—— 帆船消失了,只剩下那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想起今天种种,他踮起腿来,又在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念—— 师:是啊!人虽分,情永在,这两句诗写成了作家目送朋友离去的情境,抒发了朋友之间怎样的情感?(板书:依依惜别) 一年后,李白对自己的同学,对后来送别孟浩然的场景仍然念念不忘。

古诗教案怎么写_写雨的古诗_写人生第一次的古诗

这深深地情,这浓厚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老师情不 自禁想吟诵。师范读。你们也来读一读。生齐读。师生配合读。 老师读一、三句,你们读二、四句。 五、小结。是啊,相见时难别亦难,从这首千古传诵的悼念佳诗中,我们展现着古人那浓浓的情意,其实这种的温情谁没有遇 到过呢?谁没有这样的长辈亲戚呢?一样的温情,别样的独白, 下节课我们再次展现作家王维和朋友依依惜别的温情。 六、作业。课下,背诵默写这首诗,可以搜集送别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还可以把这首诗歌改编成一篇小故事,好吗?下课。 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本课时的设计模式:以读促悟,想象古诗所展现的情境;以语言采用为中心,通过朗读、想象、合作、表达等多种方法培养学 生的语感,激发师生的感情。让教师在诠释个性中,边学,边积 累,边创造;让学生在自读中真正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味,体验到 成功的真谛,得到心灵的陶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巧妙设计 引语拓展知识点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 学生语言表达的素养,想象思维的素质。发掘诗句中关键词,利 用图片帮助理解,有利于学生认知的活跃。通过视频的情境朗读, 体会诗文的诗意。拓展送别诗积累扩大学生阅读量,进一步诠释 友情、友爱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