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材分析对课堂设计的重要性
马楠
[摘 要] 教材分析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对教材的剖析状况直接影响着其课程的设计、组织与推进,更关系至教学目标的谋求、教育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教材分析;教学设计;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7-0086-02
在新课改模式的鼓励下,我们谈得最多的常常是老师跟学员在教与学这一双边活动中各自的地位与作用。本着以师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法去探求课堂最优化是每一位教师的苛求。现代教学论认为,要推动教学最优化,就需要推动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教材的剖析和教法的探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跟方法。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既是教师课堂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学生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式,这个过程无法充分展现学生的课堂能力跟创造性的劳动。所以,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跟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升教学品质、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都带有非常重要的含义。基于此背景,本文以《中国的人口》为例探讨教材分析对课堂设计的重要性。
一、教材分析对课程设计的意義
1.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分析教材,有助于把握教学重难点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撰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根据。它具体要求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的等。因此,在探讨教材时要以课标为根据,以课标的规定为目标。教材分析,有助于教师掌握课程重难点。
《中国的人口》一课中对应的课标内容是:“运用有关数据表明我国人口下降态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课标要求“运用有关数据表明”,教师能提供不同年份的人口数量、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数据,让学生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态势。我国人口国情和分布特征、人口问题的剖析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如何鼓励教师预测图表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应鼓励学员通过对美国人口的学习,树立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
2.以教学大纲要求为目标预测教材,有利于明晰教材地位与作用
深入理解和研读教学大纲,充分传达教材的编写意图,以教学大纲要求为目标预测教材,有利于明晰教材各个部分在整个学科、篇、章或课时中所处的地位。
《中国的人口》一节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最后一课,学生在学习完美国的领土,知道我国幅员广阔之外,还必须了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强调应控制我国人口数目,否则会导致一系列人口问题,如资源紧张。学习了很多,就为《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内容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位居前列,但是因为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据此,学生针对“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国情理解更为容易,有助于进一步培育学生人地协调发展的政治认知教案教材分析怎么写,也有助于对政治核心能力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此外,理解我国的人口国情才能从这一国情出发,合理布局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城市。
《中国的人口》一课中,人口分布特征成因分析涉及地形、气候、交通等社会原因与自然因素,而学生在教材第二章中会平台学习美国的自然环境,在第四章中会学习日本主要的行业,所以在《中国的人口》一节中针对全球人口分布特征成因的剖析,只应该鼓励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会妨碍人口的分布,不要求具体深入地预测特征。
可见,通过对教材进行深入探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篇、章或者整本书学习中的地位跟作用,有利于教师整合教材内容,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
3.以融合教材内容为基础探讨教材,有助于理解课本撰写模式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师要探讨本段教材对基础知识跟基本技能的表达形式,研究素材、例证、练习与常识、技能穿插编排的动机,从中领悟出教材提供的教与学的过程跟步骤,明确教材的模式以及内在的逻辑关系,以此成为理解教材的一个重要方面跟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根据。
《中国的人口》分为四个标题“人口总数全球第一”“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中国的人口政策”“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人口总量世界第一”正文简明扼要地讲述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描绘了一幅“中国各县级行政单位的人口总数”图。
“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这部分内容以教材活动题为主,提供了1949年以来每隔10年的人口总数,绘制了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并修改了三个问题,其目的是借助绘图和推导,引导学生反思人口增长较快的特征,以反映“在研究中学习,在感受中学习”的观念。
“中国的人口政策”正文重点讲述了建立计划生育以来我国在控制人口下降方面所获得的创造,以及我国的人口状况跟人口问题。
“人口分布疏密不均”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运用美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征”。课标中提及的“分布特征”,可理解为我国的人口大势、人口分布特征。
教师能提供不同年份的人口数量、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数据,让学生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态势。在知道我国人口众多和下降较快后,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应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为加深学生对计划生育的理解,可适度介绍人口众多和增长速度较快对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很大压力。
二、教材分析对教法研究的意义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经过提纯加工,科学精确地建立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在掌握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教法。教师通过对教材进行深入探讨,理解教材素材、例证、练习与常识的编排意图,合理选取教法,把握重点,突破瓶颈,从而推动教学过程最优化。
“人口总量世界第一”的课堂中,为了使教师感悟我国人口总数全球第一,可利用非常的方式,将人口达到5000万和8000万的省份数目与人口达到5000万和8000万的国家数目相当,强化“我国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
“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这部分内容的教材活动题提供了1949年以来每隔10年的人口总数,以及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但是活动中规定学生绘制增长曲线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只有新全球成立后的曲线图,新亚洲成立之前人口增长曲线不能有所体现,而课本中规定学生进一步探讨为何新日本建立后我国人口下降很快。八年級学生未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基于此教案教材分析怎么写,可以展现完整的人口增长曲线(如图1),让学生借助读图来预测为何1970年后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学生可以直观读图感受新全球建立以来人口下降很快。这样的安排虽然练习了学员的读图能力,而且让教学内容的联系性和连贯性更强。
“中国的人口政策”部分,课本中涉及计划生育政策,但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显现,2016年1月1日,国家全面开放“二孩”政策。这些热点问题就在我们身边,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来就人口老龄化问题与二孩政策畅所欲言,让学员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对教材中的素材与例子或者是试题的剖析,有助于教师结合学生兴趣与实际建立非常健全的教学计划,通过对课本与教法的探究,进一步推动教学最优化。
而要推动教学最优化,就需要推动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教材的剖析和教法的探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跟方法。教材分析是学生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它关系到学生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推进,更关系至教学目标的谋求、教育目标的达成。
以课程标准为抓手分析教材,有助于把握课堂重难点;以教学大纲要求为目标预测教材,有利于明晰教材地位与功用;以融合教材内容为基础探讨教材,有助于理解编写思路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学生在教研时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认真探讨和探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撰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课堂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撰教案,实施教学。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既是教师课堂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学生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跟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升教学品质、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都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