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是为评聘职称而写教案,而是不写教案难以晋升高级职称
近日,蒲公英评论网特约评论员孙光友校长在《形式主义的教案早该休矣》文章中说,“明眼人都清楚老师们为应付检查写的教案,80%以上都是无用的,也极少有同学真正用来用。”
他说,他最佩服北京市昌平区城关小学校长柏继明的课件改革,老师不用每天都写这些程式化的教案,平时的备课可以写在书上,也可以不写,一个学期只应该交两份自己很满意的精品教案就行。此举深受全校学生的拥护。但是他仍不敢改教案怎么写,因为,第一上级检查总少不了教案,如果不规定学生写教案,上级检查过不了关,影响了大学名声如何办?第二,教师职称评聘也总少不了要上交教案,有的地方还要求教师不准写电子教案。如果不规定学生写教案,影响了学生晋级又如何办?也就是说,作为教授,他也觉得老师备课是没有用途的。“形式主义备课不仅提高了教师的负担,还耽误了教师的有效备课时间。有效备课时间不足,直接制约课堂教学品质,同时也影响了老师的成长。”
孙校长还举列说,孔子不写讲稿成了教育家,当下的许多名师也公开声称自己不写教案。某知名学者也讲到:“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作为名师,但即使写三年反思则有也许作为名师。”心理学家林崇德还强调过“优秀学生=教学过程+反思”的蜕变模式。
在孙校长看来,教案如此无用,浪费了老师宝的时间不说,还阻挡了学生的名师之路,实在是罪不可赦,实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但是,同时孙校长也承认,教师讲课一定要备课的,可是他仍认为“老师一定要写这种程式化的课件,甚至把备课简单地等同于写教案,就大错特错了。”
在这里教案怎么写,就有了一个矛盾,也就是孙校长把备课和教案对立起来,割裂开来,认为两者风马驴不相及,那我不禁想问:教师备课都备什么呢?上课都凭什么呢?既然备了课为什么不提到教案上呢?为什么非得上课一套、教案一套呢?这不明摆着是自己帮自己找麻烦,自己给自己加负担么?
作为学校,业务检查为什么什么仅凭一纸教案就定分?为什么只看表象的教案而不深入到教学查一查落实情况跟效果呢?
因此,不是备了课、写了讲义无用,而是学生对备课、教案编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校检查检测方法不够科学的缘故!所以,不能认为现今教案沦为了形式主义就否定教案、取消教案,当研究其沦为形式主义背后的真正成因,对症矫正之!
对教师课堂来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跟基础。教案是教研的结晶,是学生上课实施过程程的根据。课备得越充分,教案的品质经常越高,课就会上的越好。
孙校长学校的师资水平我不得而知,或许它们学校都是名师,或许你们学院学生专业能力较高,或许它们学校教师都乐于反思,因此,他们大学校长都不需要教案!
但针对大多数的普通高校、普通学生来说,如果连教案都不写、不想写,何谈可上出好课,何谈再有什么思考?
作为学生,备课、教案是很基本的工作,不是额外的负担,要想尽千方百计做好才是上策;那些宣称自己不写教案的名师,说的也许是它们“成名”之后的事,成名之前,他们也必定在教案上做足了功夫。普通学生,不要为部分拿不写教案做做秀、自我吹嘘、故意抬高自己的“假名师”所忽悠。
孔子写不写教案我们不知道,一名学生即使连教案都不写,甚至不想写,那必定上不出好课,教不出好成绩,成不了名师,更成不了教育家!甚至没法评聘上高一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