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教案(2)
卡夫卡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不断运动的生活纽带把我们拖向某个地方,至于拖向哪里,我们自己是不得而知的。我们就像物品、物件,而不像活人。”(侧重于心理感受层面)
学者袁可嘉在《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前言》里这样解释“异化”:“现代派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典型特征是它在四种基本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全面的扭曲和严重的异化: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质世界)和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
简言之,人失去人的本质,异化为“非人”。
在《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同家人应该互相热爱,互相帮助。可是,亲人们认为格里高尔不能再养家,把他看做累赘,最终抛弃了他。格里高尔死去,亲人们也不悲痛,反而去郊游。在现代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被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甲虫,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独立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轻自贱;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
八、思考、讨论、交流:
1.小说中的人物到底是谁发生了“变形”?
格里高尔发生着外形和习性上的“变形”,有着甲虫的外部形态、甲虫的生活习性(特别是他对食物的喜好的转变)。但他始终是“虫性人心”,保持着对家人的热爱和眷恋,至死不变。
家人发生着心理和精神上的“变形”。
父亲:恼怒、驱赶→狠命打击→厌弃→如释重负,充满希望(也许他身上还有着卡夫卡父亲的影子)
母亲:惊骇→可怜儿子,但躲避着儿子→漠然处之→如释重负,充满希望
妹妹:关心哥哥,为之痛苦→精心照料→不耐烦→厌弃→轻松愉快
看来,真正失去了人的善良本性、人的高尚感情的是那些表面上还保持着人形的家人。
2.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物的“变形”?
对于格里高尔而言,他的“变形”毫无征兆,也找不出确切原因。但我们可从字里行间寻出一些踪迹来。他工作辛苦,饮食低劣,友情稀缺,内心苦闷。他受着老板的气,承受着巨大的债务,心理处于重压之下。这些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心理原因都可能导致他的扭曲变形。但卡夫卡恰恰没有按传统情节模式写成格里高尔心理扭曲变态成为“怪人”“疯子”(这样的创作也许更能为大众所接受,但那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让格里高尔在极端现实的环境之中变成了一只极端真实的甲虫!为什么不是“怪人”“疯子”,而是虫性人心的“甲虫”?看来,其中冥冥中还有着神秘的因素在掌控着人的命运。这种神秘的因素高于强于诸个现实因素之上,是上帝,还是魔鬼,是老天,还是宿命,是玩笑,还是惩罚,是秩序,还是混乱?还是什么都不是?这种“荒诞”的变形,是现代主义艺术家对世界、对命运的本能意识的反应。(他们是那么敏感、恐惧、绝望。)
对于格里高尔的家人而言,他们的“变形”来自外在环境的变化。灾难突如其来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它揭开了原本笼罩在这一家人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马克思曾用这个比喻来形容资本主义的罪恶),人的自私和冷酷就显示出来了。
3.请找找其他作品中的“变形”(异化)的例子(影视、小说、戏剧、诗歌……)。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Moden Times):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被流水线弄得麻木机械,把直径一英寸的圆状物体如人的鼻子、钮扣等当螺母拧紧。(人成了工业机器)
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蜷缩成了“套中人”。
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对金子的“偏执狂”,让他丧失了对宝贝女儿的爱。
鲁迅的《狂人日记》: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让“狂人”的家人和周围的人成了“吃人”的人。
蒲松龄的《促织》:繁重的赋税、帝王的私人喜好让天真纯洁的孩童变成了蟋蟀,去偿还他不该承受的重债。(这篇可以和《变形记》做一个重点比较,以进一步了解现代主义文学的特色)
法国荒诞派戏剧家尤金·约奈斯库的独幕剧《椅子》:满台的椅子展现人被物所奴役、排挤的场景。
尤金·约奈斯库的戏剧《犀牛》:全城各色人等都变成了犀牛。主人公贝朗瑞恳求妻子与他一起拯救人类,但她神往犀牛世界,不辞而别。贝朗瑞几乎为次发狂,最后发誓:“我是最后的一个人,我将坚持到底,绝不投降!”
英籍美人艾略特的长诗《荒原》:现代伦敦城里的人们,由于缺乏虔诚的宗教信仰而变得贪婪狠毒,犹如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有的寡廉鲜耻,出卖肉体;有的胡作非为,亵渎宗教;有的招摇撞骗,巧取豪夺;有的花天酒地,挥霍无度。人们处于卑劣猥琐之中,唯求刹那间的享乐和兽性的满足,连爱情的影子也消失了,一切都在不停地崩溃、腐烂。
4.请找找生活中的“变形”(异化)的迹象。
这一环节要注意引导学生。
5.如果你是《变形记》的人物,面对变形,你会怎样,你能怎样?
……
6.如何抗拒人的“变形”(异化)?
卡夫卡并不是一直阴郁绝望的,在他的语录里(书信、日记、笔记),他写下许多光明的句子:
“我们有罪不只因为我们吃了知识树,也因为我们没有吃生命树。”
“人不能没有一种对某种不可摧毁的东西的持久信念而生活。”
“人只须有一次转向善的一边,他便得救了,无须顾及过去,甚至无须顾及未来。”
“结婚、建立家庭,接受所有降生的孩子,在这不安全的世界上保护他们,甚至给予些引导,这些我确信是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极致。” “尽管如此,你们这些沉默、被推动著的、前进的、互相信任到无以复加的人们,尽管如此,我们不会扔下你们不管,即使在你们做了天大的蠢事时也不会,而且尤其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抛弃你们。”
上帝不会撇下人类不顾,这是卡夫卡对上帝出于希望和爱的表白。
对于我们而言,应坚持去爱,无私地爱。学会舒缓心理压力,抗拒物质诱惑,追求精神上的快乐自由。
九、结语:
仰望现代文学这座高耸的奇峰,布洛德说得好:“他虽然想做一团火,但他却是一块透视苦难的冰。”
(略)
失道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