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太极拳老师(教学基础理论)(2)
(五)比赛法
是把学生们织组起来,利用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的教学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引进“竞争”机制,会使学生精神集中,情绪高涨,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机体的能力,有效地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在复杂的条件下,合理运用技能、技术的能力。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比赛法多在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动作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的情况下采用。
(六)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在太极拳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动作,如果不及时纠正,会形成错误的技术定型,影响学生正确掌握技术,影响学习效果。通常说“学拳容易改拳难”,因此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十分必要。
要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就要先分析产生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
1、学习积极性不高,怕苦怕累;
2、对动作概念、要领不明;
3、教材不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4、身体素质差,协调性不好,接受能力不强;
5、受旧的错误动作影响;
6、学习环境和条件影响。
产生错误的原因,有的来自教师,有的来自学生,但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预防错误动作的产生,并采取相应的办法加以预防和纠正:
1、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品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加强学生太极拳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专项素质和机体活动能力,重点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
3、正确估计学生基础水平,恰当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师要提高讲解和示范的质量,可采取同时示范正确和错误动作,形成对比,让学生清楚错误所在。
4、指出旧的习惯动作错误所在、鼓励学生改变习惯,掌握新动作。
5、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尽量避免外界因素和新异刺激对学生的干扰。
教师在预防和纠正错误时,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动作的主要错误,并重点提示,以免出现。对于受旧技能干扰所产生的错误,要运用诱导性和辅助性练习加以预防和纠正。在纠正错误动作时,教师要耐心细致,热情诚恳,不能全盘否定,讥笑讽刺,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善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识别错误动作,互相纠正。
三、教学计划
太极拳教学计划,是太极拳教学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有计划地安排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全面和主动地安排教学工作,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正确处理教材、课与课之间的关系,便于经常、客观地检查和总结教学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掌握太极拳教学的客观规律,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包括教学进度和课时计划(教案)。
(一)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也叫阶段教学计划,是根据培训计划的安排(每学期一套拳或几套拳,系列班一个学年几套拳或其他内容)。按教学时数、课次分别安排出每一次课。是教师制定教案的依据。制定教学进度的步骤:①应了解和分析本班的基本情况:班的人数、班的性质、学生基础,初学还是提高,明确本期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②根据阶段教学时数,计算出功法教学、每段教学、考核时数。③制定教学进度
(二)课时计划(教案)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它是根据教学进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教师上课的具体计划。教案包括以下内容:1、课的内容:新授教材应写清教材的名称、要点和重点;复习教材着重写出完成教材的要求。2、课的任务,应全面、具体、简明扼要、切实可行,课的任务包括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3、教学组织与教法,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组织(如队伍调动、教学分组等),教学方法是指教学方法在本课中的具体运用。4、时间与次数,是指课的各部分所需的时间,每个教材的教学时间和练习的次数。5、小结,简明总结本次课的教学效果。
(三)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的教材内容和组织教学的安排顺序与时间的分配。课的结构,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确定的,可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1、准备部分:包括整队,检查出席、服装,教师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一般性身体练习或专门性准备活动。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机体各器官做好参加较剧烈运动的准备。时间一般为5-10分钟。2、基本部分:这是每一堂课的核心部分,时间最长。任务是传授知识、技能和技术。教师要认真贯彻教学原则,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采取切实措施,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课堂教学组织是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学组织应有步骤有秩序教案的理论依据怎么写,学生的每一行动都是在教师安排下进行。太极拳学生的年龄一般偏大,课堂教学要有张有弛,不能使其疲劳。时间一般40分钟到80分钟为宜,时间再长的课应安排中间休息。3、结束部分:逐渐减少运动量,做一些放松活动使学生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进行课的小结,布置课外作业和预告下次课的内容。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
四、太极拳技术训练
太极拳的技术训练主要包括太极拳基本功、基本技术动作和套路技术训练。一、太极拳基本功 太极拳基本功是人们从事太极拳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活动能力,是力量、速度、柔韧、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综合反映。太极拳基本功底扎实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技术水平提高的程度。 太极拳的基本功内容包括:肩功、腰功、腿功和桩功。其中肩功、腰功和腿功训练是加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以便更好地掌握基本动作技术,提高动作质量。桩功是指下肢固定或全身静止性的基本功练习,其目的是端正身型,强固下肢,培养敛神入静,调息用意的能力。(一)肩功的内容包括1、压肩:①单人扶物②双人对面2、抡臂:①弓步单臂绕环②双臂绕环(前后、左右)③交叉绕环④仆步抡拍(二)腰功的内容包括: 1、腑腰:①下振前屈②抱腿前屈③左右侧屈 2、涮腰(三)腿功内容包括 1、压腿:①正压(置物、原地)②侧压(置物)③弓步压腿④仆步压腿 2、搬腿:①正搬腿②抱搬腿 3、踢腿:①正踢脚(原地或行进间)②侧踢脚③摆莲脚④里合脚 4、控腿:①独立②蹬脚③分脚(四)桩功介绍以下四个功法1、松静桩2、起落桩3、虚实桩4、调息桩二、太极拳基本技术动作太极拳基本技术动作是组成套路的要素,也是套路技术的基本技术,基本技术动作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套路技术水平的提高。
基本技术动作包括:身型、身法、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眼法。
(一)身型身法:是指躯干各部位的基本姿势和在动作中躯干带动四肢完成动作的方法。
1、身型要求:虚领顶劲头正颈直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提腰落胯中正安舒
2、身法:转身法起身法伏身法翻身法等
(二)手型手法:是指上肢完成动作时的基本形态和运动方法。
1、手型:拳勾手
2、手法:绷捋挤按推掌插掌搂掌压掌托掌拦掌驾掌挑掌抱掌分掌云手穿掌打拳贯拳搬拳撇拳栽拳滚肘等
(三)步型步法:指下肢完成各种规定步型和双脚移动时的各种方法。
1、步型:马步弓步行步歇步并步独立步半马步侧弓步叉步丁步等
2、步法:上步进步退步撤步跟步侧行步等
(四)腿法:蹬脚分脚摆莲脚拍脚
(五)眼法:指在运动中眼神与动作配合的方法。
要求定势时,平视前方或注视前手,换势时,势动神随,神态自然,精神贯注。
三、太极拳的套路技术
套路运动是以基本技术动作为素材,按照攻防进退变化规律,既讲究形体规范,又追求精神传意,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整体观念编排的整套练习形式。
套路技术的基本规律是“内外合一”,外是“手、眼、身、步”,即人体外部的形体动作。内是“神、气、力、功”,是人的精神意识及内脏器官的功能。由“内”与“外”的双方所构成太极拳套路演练技术的统一整体。“内”与“外”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外”的合一取决于“内”的合一;而“内”合一,也要依赖于“外”的改变。按照“内外合一”的运动规律,在套路运动的技术训练上做到姿势正确、方法清晰、身法多变、手眼相随、精神贯注、劲力顺达、呼吸得法、节奏鲜明。
套路技术训练包括动作技术、组合技术、分段技术和整套技术练习。
1.动作技术是指在太极拳套路中各种类型的、不可缺少的典型动作,是由各基本技术动作相互合理连接而成,是发展难度动作的基础。
2.组合技术练习:是遵循一定运动规律的若干动作的结合。是将几个基本技术动作,根据不同的任务和要求,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技术练习。通过组合技术练习,可以在掌握动作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各类动作的质量,增进动作之间的协调性,是构成套路技术的要素。
3.分段技术练习:是按套路本身的分段内容,一段一段或选择某一段进行练习。可提高难度较大或掌握较差段落的演练水平。
4.整套技术练习:是初学者熟练全套技术,掌握节奏,表现风格,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可采用重复训练,间歇训练,计时训练等。
五、课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太极拳教学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是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开始就教、结束就散,一次课能教多少是多少,这种随意性教学现象普遍存在。既违背人体机能活动的规律,不利于身体健康,容易造成运动创伤,也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正确认识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重要作用,重视每次课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是民间教拳向科学教拳迈进的一步。
(一)太极拳教学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为了全面活动学生的身体,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动员机体,使其在思维上和生理上都做好参加各项基本练习的准备,以便迅速进入运动状态,充分发挥机体能力。
一般性准备活动的内容,可安排慢跑、原地徒手操、行进间徒手操、轻器械练习、活动性游戏等。选择和安排一般性准备活动时,内容要全面,动作由易到难,运动量由小到大,以达到全面发展身体的目的。为基本练习做好准备。
专门性准备活动,主要是根据太极拳运动特点,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后,采用与其动作结构、节奏、强度相适的专门性练习、加强主教材练习时所需要的大部位的机能能力练习,做些拉长肌肉,充分活动肩、腰、腿关节,增强灵活性、柔韧性的练习,也可做些桩功,增强腿部力量、端正身型的功法练习,以便提高体能,有利于掌握动作技术,提高教学效果。至于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动作、套路技术训练可放在课的基本部分进行。
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可先后进行,也可穿插进行。
(二)太极拳教学的整理活动
整理活动的目的,是使高度兴奋的精神状态安静下来,身体从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地过渡到相对静止的状态。较快地消除疲劳。
在剧烈或运动负荷比较大的活动中,所引起的身体生理机能的急剧变化,并不是随着运动的停止而同时消失的。运动后需要做一些放松练习,以补偿运动时所欠缺的氧气,调整呼吸、心率和血液循环,使身体逐渐趋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整理活动的内容多种多样,通常采用较缓和的全身练习,肌肉放松的徒手操和调息桩功练习等。打太极拳下肢运动负荷比较大。应多做些放松腿、膝关节和按摩。整理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在教师统一指导下进行,也可分散进行。
5%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