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语文】小学语文这是教学知识点归纳(二)(2)

2021-12-05 23:5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脸上有一个鼻子,

我头上有扇子

四根粗大的柱子,

一个小辫子。

答案是什么?大象。你是怎么猜到的?告诉我。你真懂谜语。

2、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

请看老师的作文题目,同学们也可以举起金手指跟老师一起写。

3、板主题,一起阅读主题。(黑板:象耳)看完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大象的耳朵是什么?大象的耳朵怎么了?)

(二)听故事认识生词

1、 带着问题,听老师讲故事。教师朗读,边读边展示关键词(课文生词)或图片。

2、刚才同学的问题谁来回答。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你从哪里知道的?显示第一个自然段落。

寻找文中出现“范”字的地方,仔细阅读,准确读出复音“范”字,并牢记“范与范风”。用图片理解“范”字的头部. 一扇门(门)(老师写作)

再找一个复音词“like”,发音准确,想想这个词在你之前学过的课文中出现的位置,以及你读到的内容。(二月春风似剪刀。)

了解下垂的意思,结合下垂的字形,了解大象的大耳朵。并让学生做头下垂、眼睑下垂的事情,了解下垂就是垂下。找出它的反义词:直立(意思是站起来)

(三)导读,读好题

1、想想大象下垂的耳朵怎么了?请自由阅读课文,标记自然段落,并在课文中提出问题。

请学生回答。在同一张桌子上互相复述故事。好好阅读这三个问题。

2、 展示兔子和大象的对话,同桌玩耍和阅读。

请出来,戴上头饰阅读。

全班起立阅读。

3、 大声检查阅读,在火车上阅读整篇文章

4. 在文中画出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思想是如何变化的。

(四)编写说明

半封闭词:范、于、痛

(五) 布置作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讲故事。

排版设计:

识字教案怎么写_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二教案_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1教案

验收等级: 验收等级:19、象耳

验收等级: 验收等级: 巴掌

验收等级: 验收等级:兔子直立

大象耳朵识字课程计划第 4 部分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畅、情绪化地大声朗读课文。

2、 了解文字内容,体验大象的心理变化。

3、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道理。

主要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在朗读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大象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进口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复习上节课(小组阅读、领读)中学到的生词。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大象的耳朵》识字教案怎么写,看看它的耳朵有什么特别之处。(黑板题目)

二。品尝话语

1、阅读第一段

你知道什么!(耳朵的特征)

课件展示了大象耳朵和扇子,引导学生发现两者的相似之处。解释比喻句。

谁能用比喻来形容大象身上的其他地方,

这一天,我们可爱的大象去森林玩耍。它会遇见谁?将发送

什么是出生?

2、自读2-8自然段

(1) 带问题解读:这段话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说了些什么?

(2) 群聊:用一张画动物说的话,看看他们对大象耳朵的看法。

用~~画大象的想法向学生汇报

A:小动物说了什么?(指导性问题,抓住任何“?”),

兔子说的话(按名字读,一起读)

然后想象一下小老鼠会对大象说些什么!(清同学回答)

B. 这些小动物有什么共同点?(都觉得象耳有毛病)

C、大象第一次怎么回答?后来发生了什么?(出示上面2-8头大象的话)

D. 学生在阅读和体验前后表达了什么样的想法?解释“自言自语”造句

E、大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学习9-13自然段

(1)自读文,想想大象后来怎么样了?

(2)它的耳朵是怎么竖起来的?

(3)我竖起耳朵会发生什么?你不习惯什么?

(4)耳朵站起来不舒服,怎么弄的?大家一起来看看吧。(5)看完我们也知道大象下垂的耳朵是干什么的了?)

(6)大象,为什么之前大家都用同样的方式改变自己,但是这次因为不舒服又变回原来的样子,小伙伴们还是会讲呢?它是怎么做到的?

(7)明白“人就是人,我就是我”

请学生回答

三。扩张

四。家庭作业

相关文章

《二年级三、园三课文》:二年级一、园三课本【展示架】本单元词汇积累 ①描述自然的词汇:关于天空的词汇:白云、乌云、朝霞、日落云和天气词:雨滴、霜、雪花和冰雹。湖海词:小溪、河流、湖泊、海洋 ②形容春天的四字词

《却举教学设计》:第一绝句教学设计 【课本解析】这首诗由两句整齐的对联句组成。前两句识字教案怎么写,两黄黄鹂绿柳,蓝天上一排白鹭,是动人的风景。第一句是黄鹂在山寨前的绿柳间鸣叫,是近景;第二句是白鹭飞上蓝天的远景。这些风景的图片色彩鲜艳:亮黄色

《绝句教学法》:绝句教学法第一章【设计理念】打破传统古诗串通的教学模式,尽量避免一字一句解读分析的死板方法。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意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