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5)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优先支持标准物质研制体系通过国际同行或第三方质量体系评审,具有相关国际互认良好工作基础的单位。
2.2.4 新型生物识别材料库的构建及其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食品安全典型危害物(非法添加物、重要细菌和病毒、生物毒素、农兽药、环境污染物等),研究高适应性重组抗体库构建技术、筛选技术、体外亲和力进化技术,构建亲和力强、高稳定性的抗体库,筛选高适应性食品安全危害物抗体;基于新型骨髓瘤工程细胞、流式细胞精准分选技术、微流控等筛选技术,开展新型单克隆抗体高通量筛选、制备技术研究,制备食品安全危害物超灵敏、高特异单克隆抗体;针对食品安全新发危害物,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技术,构建高质量抗体基因资源库,开展虚拟筛选等快速筛选及制备技术研究,实现新发危害物特异抗体的快速筛选与制备;应用核苷酸修饰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构建亲和力强的大容量核酸适配体资源库,利用数字/单分子 PCR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核酸适配体快速筛选平台,获得一批高特异性或高广谱性的核酸适配体;以典型食品安全危害物如农药、激动剂类、大环内酯类等对象靶标,构建可识别污染物族或类的高效受体资源库,开展受体蛋白筛选与制备关键技术研究,筛选获得污染物的高亲和力受体。
考核指标:发展具有高特异性或广谱性的食品危害物特异筛查识别元件,建立食品安全危害物高适应性抗体库、抗体基因资源库、大容量核酸适配体库和受体资源库等生物识别材料库,制备食品安全危害物抗体不少于300 种、核酸适配体 15-20 种、受体 8-10 种,制备相关食品安全危害物检测试剂盒10-15种,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40件,发表研究论文不少于3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5篇)。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拟支持项目数:1-2 项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参与或牵头,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2.3 监测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2.3.2.1 生鲜食品中混合污染物联合毒性效应评价及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以果蔬和畜禽等主要生鲜食品中近年来监测发现的残留杀虫和杀菌用农药、多类抗菌用兽药等化学物质形成的混合污染物为对象,研究建立基于毒性联合效应的广谱筛查与监测技术,实现混合污染物联合风险的高效识别;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组学及毒理学等,开展典型残留农兽药及其代谢物等混合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探明联合效应互作规律;研究建立同类与跨类混合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评价技术方法,开展主要生鲜食品中农兽药混合污染物的安全性评价;研发联合风险评估整合模型,开展主要生鲜食品中典型农兽药混合污染物诱导的总风险概率评估;通过标准转化将部分技术及方法形成国家/行业标准,并在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得到实际应用。
考核指标:构建生鲜食品中混合污染物联合毒性筛查与监测技术3-5种;摸清5-10种果蔬和畜禽等生鲜食品中20-25种典型农兽药等化学混合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规律;建立混合污染物的联合毒性评价方法5-8种,风险评估模型及方法3-5个,形成标准(草案)3-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10件;在国家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应用技术方法5-10项;发表研究论文40-5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20篇)。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3.2.2 食品污染物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食品污染物敏感效应靶点和剂量效应评估技术,研究基于替代毒理学测试方法和循证医学的危害物毒性识别方法及其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转化技术。开展不同类型污染物联合暴露的累积风险评估模型和技术研究。开发基于疾病负担等综合评价指标的化学物和微生物健康风险分级和定量风险评估模型,研究风险评估导向的国家食物消费参数模型和稀土元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长期低剂量暴露精准评估技术,开发食品污染物数据综合分析和快速风险评估技术平台,完成食品中典型污染物的系统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