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4)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参与或牵头,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2.2.1.4 防范食品恐怖应急处置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食品中重要涉恐危害物的防范与处置需求,建立食品源恐怖危害物的特征解析、精确识别及溯源追踪技术并形成平台体系,重点开展基于特征标志物的涉恐食品溯源追踪关键技术和基于共性致/解毒机制的涉恐未知危害因子快速发现及通量筛查技术研究,开展食品源恐怖威胁的特征解析及防范关键技术研究;发展现场样品处理、原位检测、医学救援应急处置关键技术及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考核指标:解析并阐明食品源恐怖威胁特征及关键环节,提出并制定应对方案1个;建立防范食品源恐怖威胁应急处置平台,建立现场应急处置监测检测关键技术方法10-15项,产品不少于5项;建立未知危害物的筛查确证关键技术平台(不少于10项技术),筛查鉴定对象不少于1000种;构建10种标志物谱和共性筛查技术5项。编制反恐应急技术指南3-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5件,发表研究论文20-3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0篇)。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2.2.1 食品安全化学性污染物智能化快速检测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
研究内容:以食品非法添加物、农药、兽药和类激素等典型化学污染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发化学污染物识别、富集、净化的样品前处理材料,研发自动提取、浓缩净化、自动分离等样品绿色制备关键技术及其智能化设备;研究基于新型纳米材料、免疫生物识别等的多残留、高灵敏、高通量快速检测新技术; 开发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化学及生物传感、高灵敏荧光等技术的便携式、智能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新设备。
考核指标:研发样品快速前处理新技术10-15种及其便携式产品4-5套;建立适宜于现场或便民的化学污染物快速检测新技术15-20种、便携式产品4-5套,实现便携式低场核磁共振、高灵敏度荧光等快速检测产品的国产化;快速检测技术和产品检测时间比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缩短50%以上,回收率大于80%,灵敏度符合相关污染物限量标准要求;编制定快速检测方法标准草案15-20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5-20件,发表研究论文15-2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8篇)。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参与或牵头,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2.2.3.3 食品基体标准物质制备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国际互认
研究内容:梳理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中食品基体标准物质资源,研究制定我国食品基体标准物质发展计划;研究食品检测急需纯度标准物质,研究多特性、多含量水平的混合溶液和食品基体标准物质定值技术与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参数、不同含量水平的食品基体标准物质制备技术研究,达到国际计量体系和欧盟参比实验室等国际互认水平;研究提出多参数痕量水平食品基体标准物质评价技术规范;参加/组织国际比对或相关的能力验证,示范应用相关技术和产品,并通过国际互认,实现量值的溯源和国际等效,获得国际认可的国家核心测量能力。研制我国食品安全监测检测所需的稳定同位素标记标准品及食品放射性标准物质以及食品中内分泌干扰物等标准物质。
考核指标:建立食品安全重要标准物质制备技术5-7种;研制谷物、蔬菜及制品、乳制品、特殊食品等食品基体中农药、含溴有机物、环境激素、植物激素、有害元素和形态等标准物质20-30种;参加/组织国际比对或相关能力验证,实现等效互认3-5项;建立典型食品基体标准物质定值和不确定度评估模型1-2套;形成技术规范3-5个。研制稳定同位素标记标准品及食品中放射性标准物质、食品中内分泌干扰物等标准物质20-30种。制定食品基体标准物质制备技术标准5-8项,食品基体标准物质评价技术规范1-3个;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6件;发表研究论文5-1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3篇)。
美国即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