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基础是什么 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通关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18】(10)(6)
52:下面诗词搭配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李白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C、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陶渊明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凉州词》王昌龄
53:在现代社会,每一个行为主体都__________有基本的社会责任,而实现社会责任的手段是社会契约,诚信即是社会契约得以实现的基本__________。因此,加强诚信建设对于个人、企业、社会乃至国家都可谓意义重大。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
A、承载方式
B、承担途径
C、履行渠道
D、担负要素
单项选择题
A、一如既往解决
B、历久弥新考察
C、一唱百和思考
D、经久不衰面对
55:整个社会的道德环境与每个人微小的道德行为 ,涓涓溪流可以汇聚成汪洋大海,如果每个公民都能在道德上有所作为,全社会就能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这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 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
A、相辅相成
B、休戚相关
C、息息相关
D、一脉相承
56: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古人比较重视步行,无论是走路的速度,还是步行、体态都有较为明确的划定和区别。步行须遵制合礼是古代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代以右、前为尊。道路之上,男居右行,女居左行;与父辈外出,小辈随后相从,不得逾前;与兄弟朋友外出,须并行,有如雁阵,不得超速领先。否则为越位,越位即越礼,要受到非议。在古人看来,走路的速度、方式须在不同的场合有所区别。《尔雅》说:“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东汉人解释,两脚进日“行”,徐行日“步”,疾行日“趋”,疾趋日“走”,“奔”即后人所说的奔跑,如果不遵此行走,无疑既不合礼,又不合理。汉代还明文规定在帝王面前要“疾趋”。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或皇上特别亲近的人,可以免去此礼,当然那是独沐皇恩、荣耀无比的事了。在官场之中,则有“趋礼”之说。对趋礼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如行走迟缓则要遭到斥责,甚至有降职免官的危险。县令拜谒知府若行步迟缓,知府的守门人便可斥责县令。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在不背道逾礼的情况下,古人也十分讲究步行美,以此体现人的性格情趣和风度的教养。先秦君子步行鸣佩玉,既喻示着君子言行举止要符合德行的要求,而佩玉之声伴随着步行的节奏,又显示出一种庄重和谐的美。对待步行,儒道两家态度素不相同。儒家容美于善,道家容美于真。因此,庄子曾尖刻地批评了学行于邯郸的寿陵余子和亦步亦趋效仿孔子走路的颜回,借此嘲讽了儒士们拘守礼义、失去故我的荒唐。但同时,寿陵余子和颜回的行为又从侧面反映了一种“时尚”。寿陵余子认为首都邯郸人的步法独特优美,有节有度,有仪有威,是有许多可学之处的。颜回步、趋、走、奔处处要学孔子,除了他遵守纪律外,起码在他的眼里,这些是非学到手不可的特技,是他人无法企及的极美的东西。汉末至魏晋时代,随着儒学的日益衰落和人们思想的逐渐解放,人们对美的崇尚与追求更为显著,因此节度迟缓不迫、举止舒泰优雅的步行,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和风度的重要标准,常为品评者称誉。乐府民歌《陌上桑》载秦罗敷在拒绝使君求婚时,就夸说自己的丈夫:“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人还把与步行有关的词语用来表情达意。
计10条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