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药品的不良反应分类 莫让‘吊瓶森林’压垮了健康(2)

2017-12-25 03: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药品不良反应可分为_药品不良反应案例分析_药品的不良反应分类

采访中,东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韦敏萍告诉记者,最近几年,随着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不断完善,来社区医院看病的患者也多了。“在这些病人中,大约有50%到60%,都是自己在家吃过一些口服药,未见明显效果后才来就诊的。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来医院输液的。”韦科长说,病人自行在家口服用药后来到医院,如果医生再给患者开口服药,很多人就会觉得再吃药也没用,有的甚至还会认为自己不受重视。“还有一些患者,自以为对药物很了解,对抗生素的药名也记得很清楚,一来就向医生点名要打某种针。”面对这类病人,医生往往会对其加以劝说,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听从医生的建议。韦科长说,在儿科患者中,这种情况尤为明显:“现在家家都是一个小孩子,一旦生病了全家着急,总想让小孩子快些好起来。小孩子一般不愿意乖乖吃药,所以家长都直接要求医生给小孩子打吊针,而且动不动就要打‘最新的、最好的’。”

谈到越来越多的病人主动要求输液的原因,该社区医疗中心副主任何严说,这与近几年来病人参与医疗的主动性加强有很大关系:“过去的病人,虽然对医疗知识懂得不多,但比较听医生的话,无论吃药还是打针,都能遵照医嘱进行。而现在的病人医学知识增加了,参与医疗的主动性也更强,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病人为追求‘速效’而坚持要求输液,不仅不会对控制疾病产生好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医生的正常治疗,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关注自身健康 警惕输液隐患

据媒体报道,曾有医学专家警告说:如果放任抗生素滥用,人类将陷入无药可用的境地。这并非危言耸听,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超级病菌”,就已经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谈起过度输液造成危害,孙忠民教授也表示了担忧:“无论大病小病都输液,输液专捡新药、贵药,这对于我们中国人的健康而言,实在是一件有害无利的事。”孙教授表示,这不仅对医疗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还大大增强了人体内细菌的耐药性:“药品的生产速度远远赶不上人体内细菌的变化,记得前些年,对感冒发烧的患者,医生常常用肌肉注射青霉素的方法来治疗,注射40万-80万单位的青霉素就能够起作用。而现在给患同样疾病的患者输液,一次就是400万单位,剂量增加了5-10倍,效果却并不见得比过去好,由此就不难看出,很多患者已经对青霉素具备了一定的耐药性,过去的小剂量的注射已经不能杀灭常见的病原体了。”人们一味地追求“新药”、“好药”,不但多花了钱,还给身体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隐患。

与此同时,输液所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据《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注射剂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最多的剂型,占到了所有不良反应的59%,而口服制剂则只占37%。孙教授也告诉记者,药物直接进入静脉,虽然药效的发挥较快,但因此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更快、更严重。因此,在很多西方国家,口服药的种类和数量要远远大于注射用药。“如果医生告诉病人需要静脉注射,病人和家属都会很紧张,因为只有得了很重的病才会需要打吊针,输液被认为是‘十分不安全的给药方式’,而在中国则恰恰相反,很多病人只有挂上了吊针,才会觉得安心。”针对这一问题,孙教授特别提醒市民,如果患了普通的伤风感冒,应当多休息,多饮水,利用自身免疫力对抗疾病,不要盲目服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更不要立刻去医院要求输液。如果一定要要借助药物,则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优先选择口服药物,对症下药,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也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

图为社区医疗中心的观察室内,有不少市民正在输液。

生活中常见医疗纠纷包括医疗事故纠纷、医疗保险纠纷等。医疗保险是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在单位为员工缴纳费用时往往会发生纠纷。同样,医患关系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话题,就医诊疗过程中难免发生医疗事故,处理不当便会触及法律,法律咨询律师建议您日常多了解一些此方面的法律信息,在发生事故时可正确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