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第1篇)(2)

2021-05-03 13:1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还有一些纯粹孩子式的问题,一派天真烂漫。比如有一个学生不解地问,阿长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她不是不识字吗?我灵机一动,反问说──“你们来想像一下,阿长是如何才买到《山海经》的?”我使它们用小组探讨的方式一起来想象这个过程:阿长怎样向对方询问,又如何一次次地败北,遭人奚落,她既是如何地不甘休,最后总算大功告成……。于是乎学校里人声鼎沸,所有的小孩都积极参加,只听到整个学校里一片“阿长阿长……”的声音。忽然有一个小组吵吵了出来,还听到人们喊:“问同学去!”我过去一问,原来她们在讨论买《山海经》的钱是谁出的。──这虽然个大问题!我一下子懵了。想了想,说需要是阿长出的吧,因为鲁迅事先并不知道阿长会去买书的。

当然,其中还有问得非常深的,或者说带有如此一点学术气的困惑。比如,一个学生问:“为什么说‘仁厚黑暗’的地母,‘黑暗’是哪个意思?‘地母’又是哪个?”他的问题还真把我考住了。因为在美国民间传说中,是说人死了要到地府的阎罗王那里去报到,那里是一个阴森可怕的去处。可这里的“黑暗”显然不是这个含义。我想了想解释道,这里的“地母”可能是借用了西方神话中的大地母亲的表述,而“黑暗”是指地旁边是黑暗的。不过,我既对她们说,这个问题我可以再向鲁迅研究学者去请教,也许他会有很满意的解释。

那天晚上,我打电话给北大中文系的老师钱理群先生。他听了先是一愣──大概从来没有人向他问过这个疑问吧,然后他说,有也许是运用了西方神话中关于大地妈妈的表述──“你稍等一下,我去找一点资料。”他一会儿便找回来了,说:这是一首流传在湖北神农架地“区的古时民歌,题目叫《黑暗传》,我念一段给你唱──

先天只有气一团,黑里咕咚漫无边,有位老祖名黑暗,无影无踪无脸面。

那时没有天和地,那时不分高和低,那时没有日月星,

人和万物不见影,汪洋大海水一片,到处都是黑沉沉。

……

他接着说:可见在国内民间传说中,也有类似于地“母的那样的人物。”至于文中的“黑暗”,他建议,你可以“让孩子们回忆一下,小时候跟父亲一起睡觉,睡在父亲身旁时是不是有一种黑暗的觉着。”我脑子中一闪,接口道:人在出生之前,在父亲的子宫里的时侯,也是处在“一片黑暗中的。”“对,只有当他发出第一声哭声时,才冲出黑暗,来到人间。实际上,人是生于黑暗,又归于黑暗的。”“那么,这里的‘黑暗’并不像一般含义上所说的喻示着邪恶、恐怖,而是意味着安宁和归依。”“可以这么说吧。”他认同道。

第二天,我把与钱先生的探讨告诉学生。他们用惊讶、兴奋的眼神望着我。我知道,在它们后面,有些孩子听懂了,有所领悟了;有些半明半昧的;而还有些仍是茫然。但这都不要紧──只要它们的灵魂曾被这种一种充满人性之光、人情之美的文字沐浴过,他们就不会一无所获。将来在某一个时候,碰到某一个机缘,再与这篇文章相遇时,他们虽然会恍然领悟的。──人生应该期待,需要细心,需要机缘,一个人的念书学习既何尝不是如此?

在第二节课上,我让学员再一次通读全文,找出文中表达鲁迅对长妈妈感情的语句和更感动自己的地方,体会其情感的差异流动。为了帮助学员体会,我还在黑板上画出展现其差异轨迹的板书。之后,我带着学生反复朗读文中的重要段落,尤其是课文最后一段──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是了三十年了罢,我已经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了解有一个过继的女儿,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这最后一句宛如裂帛似的倍感颤栗的呼告,既是发自赤子心灵的对父亲的温情祝祷,也是人性的升华。当我用庄重的曲调为教师朗读这一段时,教室里鸦雀无声。读罢,片刻,突然响起一阵掌声。

下课之前,我布置了作业:以《阿长买〈山海经〉》为题,写一篇300字的想象短文。接着,我拿起从家里带来的《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给学生们传看。他们兴致勃勃地寻求着“人面的兽、九头的鸟……”,还问我哪里可买到这本书,他们也想买一本。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后记第3篇

教学目标:

一、 掌握课文的字词生词,整体认知课文。

二、 准确掌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

三、 领会文中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观念感情。

四、 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征选取典型材料的方式。

教学设想:

一、重点难点:

1.准确掌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

2.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征选取典型材料的方式。

二、教学方法:

讨论、

写秋天的作文评讲教案_如何写教案_教案后记怎么写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课时教学目标:

掌握课文的字词生词,整体认知课文;领会作者的观念感情。

教学技巧与内容:

一、引入:有谁还记得我们初中学过的,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独白?记得这故事是谁讲的吗?我们现在来学习鲁迅先生专门写她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阿长与《山海经》。在学习课本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遍生字生词。

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二、检查预习

(一)注音:

掳( )去 震悚( ) 惶( )急 疮( )疤( )

诘( )问 惧惮( ) 粗拙( ) 疏( )懒 骇( )

(二)为以下句子中加空格的字选用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莫(名)其妙 ( )

A 名字 B 说出 C 名誉 D 有名的

2、(念)念不忘 ( )

A 惦记,常常地想 B 念头 C 读 D “廿”的大写

3、(疏)懒 ( )

A 分散 B 不亲密 C 粗心 D 不熟悉

4、烦琐之(至) ( )

A 极 B 以至 C 到 D 至于

(三)点评检查状况并一分钟记忆。

三、导入:

现在我们发现课文的标题。作者将阿长与《山海经》连在了一起,那么,她与《山海经》有哪些关系呢?

她不仅帮我讲过美女蛇的独白还为我做过哪些事?在少年鲁迅的眼中,她既是如何的一个人呢?

请你们将课本仔细地阅读一遍,解决以下问题。

四、课文讲解,完成目标二、三:

(一)仔细阅读短文,思考以下问题,可以自由探讨。

1.看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什么事情?依课文记叙顺序列举。

2.依次领会并归纳每件事情所描绘出的阿长的形象特点,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再感受这种写真人实事的好处。

3.依照文中事件的顺序划出事件中说明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的词语,对比前后的情感有哪些差异。

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4.领会作者对阿长的观念感情。

如何写教案_教案后记怎么写_写秋天的作文评讲教案

(二)学生提问,教师归纳。

1.明确问题一:适当引导,大概含义正确就能。从记叙事件的篇幅的长短、情节的详细及表达的中心思想可得知这些是重点。

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睡觉摆大字。

懂得许多规矩如春节吃福橘,还教给我这些道理。

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给我买来《山海经》。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2.明确问题二:引导归纳,教师小结

“切切察察”“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摆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脸颊”的举止――饶舌多事。

摆“大”字等细节描写――不拘小节。活画出她的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情特征。

元旦吃福橘,将福橘“塞在我嘴巴”,虽是迷信却是真诚直率的问候。教给我的好多道理也有出于对我的关心爱护。

讲长毛的故事,讲到“脱下裤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起来,再要放,就烧了!”的话,更是让人看见长妈妈的无知和善良。

写到买《山海经》时,作者用了比较多的篇幅和特别详细的细节来写,作者也是随意地告诉阿长《山海经》的事,她仍真的买了出来,而让作者对她造成了深切的欣慰。体现了那位长妈妈的自私、热心和对儿子的关心、爱护。

而文章自始至终就经常在塑造她对儿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从她“不许我走动”到吃福橘的祝福跟“晒裤子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及之后买《山海经》都充分展现出来。

所以她仍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既开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劣势,但更有着朴素、善良、仁慈的美德。

点评:作者这种写阿长,“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这种把她的自私仁慈的美同愚蠢落后的丑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使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长这个人物写得非常真实感人。因此本文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

3.明确问题三:

作者对她的“喜欢切切察察”和“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讨厌”的。

对她的烦琐的规矩和这些道理也认为“非常麻烦”;

而后对她讲的“长毛故事”却产生“空前的褒奖”教案后记怎么写教案后记怎么写,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敬佩和尊敬的心意,因为“这种敬意”,后来却“淡薄起来”,甚至“完全消失”。

最后她买来《山海经》时,作者产生了“新的敬意”,这才是真正的敬仰和尊敬,才是发自内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因为作者说:书的模样,到目前还在眼前。这样才有作者当时的真诚的愧疚、怀念之情,所以最终作者发出一声深沉的问候: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称赞,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非常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种先抑低后扬起的写法就叫先抑后扬。

4.明确问题四:

总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出现“新的敬意”,到最终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描绘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女性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慈爱、关爱孩子的长儿子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敬爱、感激和离别之情及深深的回忆。

(三)小结:将里面归纳的内容整理成表格方式,构成附表一。

五、巩固性训练 :

1.完成“品读与分析”第一题。

2.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跟写作模式。

相关文章

《陋室铭教学目标》:陋室铭教学目标第1篇一、教材分析(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陋室铭》是编排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

《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语文教案-驿路梨花1.知识目标(1)理解插叙及其作用。(2)了解悬念的设定跟作用。2.能力目标(1)提高整体认知课文的素养。(2)提高速读和复述能力。3.情

《黄河颂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黄河颂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内容,培养老师爱国主义情感。2、提高朗读诗歌的素养教学重点:有情感地诵读诗文,理解文学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