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知识点】古诗教案、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2021-03-23 21:1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牧童》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这种安然与宁静,自由自在与美好的生活。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打算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

教案古诗牧童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一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背诵古文。

3、 结合图画和注解了解句子的大意,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古诗教案怎么写,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大家认为大自然美吗? 今天学习一首古诗《牧童》,诗中描写了海边的风景和牧童快活的生活。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文,认读字词。

1、借助拼音自读古文,画出本课的认字。同桌之间相互认读。

2、自由读。 同桌互读,

三、诗人眼中的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到诗里去找找吧!

诗意描述:

“草铺横野六七里”在辽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六七里”在这个不是实指,而是虚指。下句 的“三四声”也是虚指。

“笛弄晚风三四声”牧童悠闲的放着驴,吹响了吉他,几声悠扬的琴声和着缓缓的晚风传来。

“归来饱饭黄昏后”牧童回到家里已经到了傍晚,晚饭吃得饱饱的。

“不脱蓑衣卧月明”连蓑衣都没脱,就睡下去,有滋有味地观赏那逐渐升起的明月。

(这首诗形象,鲜明的体现了郊野辽阔的秋景和牧童自在的快活的生活。诗句抒发了惬意自得,怡然自乐的意趣。)

三、巩固。

配乐背诵古诗。

试着默写一下。

板书设计:

牧童

草 六七里

笛 三四声

写儿童的古诗小学_写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的范文_古诗教案怎么写

归来 黄昏后

不脱 卧月明

教案古诗牧童二

教学目标:

想象词所展现的情境,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境。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文。

2.理解词中短语的含义或者整首词的意思。

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观念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改名称作“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乡试,做过知县。后来清朝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深山修行。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终于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文,读通顺古诗教案怎么写,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跟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语句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提问学生的指责)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2.反馈:你读懂了哪些?

3.根据学员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词语的含义:

写儿童的古诗小学_写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的范文_古诗教案怎么写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隐传来三四牧童声清脆的琴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傍晚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趴在草坪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场景,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场景说帮你们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感悟诗人的观念感情。

4.体会到哪些,迅速写出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感受到的观念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渴望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文。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观念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教案古诗牧童三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恰当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认识宋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词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歌中短语的含义或者整首短诗的含义,想象文学描写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诗词所展现的情境,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出来。

教学难点

想象诗词描写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课前准备

写儿童的古诗小学_写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的范文_古诗教案怎么写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洁、难忘的时光。身处童年,我们经常都在编织着美好的独白。这些故事充满着我们的幸福、梦想跟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展现了多彩的童真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能否有他们的影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偏爱的方法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含义,想想这首诗大体写哪些。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含义,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含义。

3.根据学员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词语的含义。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情感

1.教师有情感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场景说帮你们听。

3.学生运用不同形式的跟读,边读边感悟诗人的观念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农村生活的观念感情。)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跟作家一样的情感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写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的范文_古诗教案怎么写_写儿童的古诗小学

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古诗──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情感的方式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些方式学习《舟过安仁》。

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通过词典查不懂的词。

(2)指明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篙、棹”)

(3)多种形式读诗,要求恰当、流利。

(4)自学,看看是否弄清诗的含义,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提醒:看图理解是好方式。

(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心底中想像诗歌抒写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2)全班交流,说说你所想像的场景。要求:内容详细,人物形象生动。

(3)师生共同评析。

4.品评诗句,悟其情感

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猜猜诗人后来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

5.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六)拓展活动

1.课外读读写儿童的诗。

2.推荐背诵杨万里的其他诗。

第二课时

(一)乐调情

1.用学生熟悉的乐曲听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学生交流有关宋词的常识,教师适时小结。

3.板书题目,读题。(强调“乐”的读法)

4.介绍辛弃疾生平。

(二)读入情

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音节,读通顺,看看注释或通过词典查不懂的词。

古诗教案怎么写_写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的范文_写儿童的古诗小学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读准:醉、相、媚、锄、媪、亡赖、剥)

3.采用各种方式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读词,理解字词意思,准备质疑。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合作,结合插图和注解,理解段落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5.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场景。

6.请学生自由谈所想像的场景。(特别提示:作者是如何写出孩子们的漂亮的呢?)

(作者运用写实技巧,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她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个可爱纯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7.学生自由读,边看图边读边悟情。

(四)议深情

1.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观念感情。

2.总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句子,通过抒情与写景,创造了带有诗情画意的美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山村生活图。这样的情境作者不但更加的偏爱、而且十分的──热爱、向往、羡慕。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近代文化遗韵,而诗歌则是这灿烂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一朵洁白的奇特,每首诗歌都如同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希望同学们利用闲暇时间,读读宋词,感受我国近代哲学的美术魅力。

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偏爱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课文。

3.用自己喜欢的乐曲听《清平乐村居》给父母听。

教案古诗牧童教案相关文章:

1.二年级语文下册《聪明的牧童》经典教案案例

2.诗三首语文教案经典素材

3.关于古诗两首所见备课讲稿

4.幼儿园清明节教案最新精选2020【5篇】

5.小学二年级语文《所见》精品教案三篇

6.教案设计《野望》

7.《野望》教学设计教案

8.2020幼儿园清明节主题团日教案最新3篇

9.精选2020清明节幼儿园教案最新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