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刘鸿亮_西安环境科学研究院_各地的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刘鸿亮
中国环境修复网讯 10月23日,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兼巡视员刘志全率队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地下水创新基地调研指导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鸿亮、曲久辉、侯立安一同调研。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地下水创新基地首席科学家席北斗汇报了基地的建设情况和未来规划。基地占地22亩,经过3年的建设,已经初步具备开展各类地下水试验、地下水修复技术研发和评估的条件,今后将继续按照规划把基地建成集调查、模拟、修复技术研发、示范、转化、展示、培训、宣传教育和对外交流一体化科研示范中心。
席北斗汇报基地建设和规划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姜永海汇报了我国第一个针对地下水污染控制的国家重点课题《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阻断与修复技术及装备研究》的进展情况。目前,课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多层强化地下水修复技术、硝酸盐湿地修复技术、地下水修复药剂原位注入系统等一批创新地下水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落地。
姜永海汇报国家“863”课题进展以及多层强化地下水修复技术研况
北京建工修复孙尧向刘鸿亮、曲久辉、侯立安汇报地下水原位注入装置研况
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魏文侠汇报湿地修复技术和装置研况
在实地检查和听取汇报后,刘鸿亮、曲久辉、侯立安充分肯定了基地和课题的前期工作,建议继续把基地做强做大,并进一步评估和优化相关研发技术,从点到面,逐步拓展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
刘志全表示,地下水研究在我国是相对较新的环保学科,虽然环保系统开展较晚,但是从今天基地建设的情况看来,已逐步赶上。他指出,“十三五”期间,国家将明确地下水污染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特别是监管体系。刘志全强调,国家的需要就是科研的方向,科技是管理工作的支撑,地下水研究要牢牢揪住“两源”特别是饮用水源。
科学技术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资源环境处处长王磊表示,我国地下水修复技术研发能力基础薄弱,从“十五”起开展土壤修复研究,“十二五”开展了地下水修复研究,虽然晚了一些,但是现在看来晚得不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地下水基地和“863”课题示范工程建设做出了特色和创新,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果,下一步国家还会加大这方面的科研力度。
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饮用水处处长石效卷表示,基地是在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大背景下开始建设的,未来更要抓住“水十条”出台的重要机遇,并顺应科研体制改革和水污染防治机制改革,做到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协同控制。作为环保领域的第一个地下水研究基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地下水基地应在引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四处副主任李大鹏表示,基地建设很有特色,地下水研究要提升到饮用水安全的高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刘鸿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冯传平、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科技处处长许秋瑾、以及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参加调研。
很多核心技术还是差很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