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悟读《兰亭集序》的感慨系之作
《兰亭集序》语文备课笔记
一、课文悟读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传世之作,千百年来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这样两点:
1.作者以简单、素雅的笔调,娓娓动人的语言,描述了一次令人神往的同学聚会。请想一想吧:江南正是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在那祟山峻岭的茂林修竹之中,一伙亲朋挚友携手并肩而来,席地促膝侃侃而谈,林外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真是人生的赏心乐事啊!不仅如此,作者所叙写的是一次规格很大的聚会:从人员上说,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从聚会的气息来看,引“清流激湍”“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矣畅叙幽情”。这里没有觥筹交错,猜拳行令的喧嚷,没有丝竹管弦的欢腾;有的是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这似乎是清朝文人学士及现今传统知识分子所讲求的雅而不俗、素而不艳的乐境,也是她们淡雅人格性情的彰显。
2.作者对一生的感慨系之。有不少人觉得,文中流露出作者“人生无常”和“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消极心情,这是作品的悲观因素。但我觉得不可用“悲观”“消极”简单概括,应进一步详细探讨。“人生苦短”无论对凡夫俗子,还是英雄伟人似乎都是一个万古恒新的话题。且不必说《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也不必说汉武帝的“少壮几时奈老何”;更不必说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也发出“人生易老,天难老”的感慨吗?可以说,“人生苦短”是人类的一种普遍观念。那么王羲之对此感慨万千,有哪些不可呢?何况,作者并没有因一生短促、“人生无常”就醉生梦死,及时行乐,了此人生,而是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暗含对一生的眷念和痴迷之情,这在玄学兴起,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哲学的晋朝是难能可贵的。诚如《古文观止》所云:“只为后来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似乎正是这种“虽苍凉”的对人之生死的感慨,触发了后人众多人的不同感受,而使人“苍凉”的历程,演绎出新的对人之生死的叹惋的慨叹。
二、亮点探究
1.作者根据哪些说现在聚会“信可乐也”?“信可乐也”在第1段中起至哪个作用?“信可乐也”能否改成“信可乐矣”?
探究学习:在这一段中作者叙述了此次晚宴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是一乐;而聚会是在“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良辰,是为二乐;聚会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谓景美,是为三乐;宴会之中“一觞一咏,亦足矣畅叙幽情”,可谓情真备课笔记怎么写,是为四乐;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谓极视听之娱,是为五乐。作者觉得人贤、辰良、景美、情真、赏心五事齐臻,所以觉得现在聚会,“信可乐也”。“信可乐也”一句是对聚会场景的小结,突出了情感的.主旋律——“乐”。
“信可乐也”不可改为“信可乐矣”。因为用“也”语气平静,笔势活泼;而用“矣”语气劲健,笔端情感外露。仔细推敲第1段中叙述景物只在河、水、林、竹,而舍鲜花吐芳;就是写林写竹,只言“茂”“修”,而弃其蓝、碧、翠,极力营造素淡、雅致的情调。兰亭集会本是赏心乐事,但作者心灵的愉悦之情并不过分显露,这是他秉性高爽、性格活泼的体现。
2.第1段中“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探究学习:这句是对天气的描写,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而言,上文有“暮春之初”交待了聚餐的时间,“天朗气清备课笔记怎么写,惠风和畅”正是对“暮春之初”天气的详细描写。还有,上文所写他们的聚会,如果缺少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样的好天气,便不会尽显欢快的氛围。就启下而言,由“天”“气”而及下文的“宇宙”,又由“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而及“俯仰一世”。这些地方都可见作者行文勾连过渡之绵密。
3.怎样理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祥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探究学习:“向之所欣”,意为当时所喜欢的事情,即当时的“乐”事,具体指上文所叙兰亭集会这件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言其原本乐事,顷刻之间已成往事。“犹不能不以之昌怀”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意为仍然不能不因此而惋惜。“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意为即使对于生命不论长短,终究难免一死呢?整个词语是一个用“……犹……何况……”关联的递进关系的句式,可译作:人们针对像兰亭聚会这样原本所偏爱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尚且感慨万千,何况对于生命无论长短终难免一死这件事呢?
准确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就会看出,作者这句话一是对从兰亭聚会联想至的如今他们“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和“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两种心态的见解;二是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引出“死生”这个全文的议论中心。这个递进关系的句式,宛如一个链环,不仅把第3段与第2段,且把第3段与第1段连成一个链条,使全文意脉相连,成为一体。
4.为什么说“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探究学习:“一死生”“齐彭殇”是庄周对人生死的见解。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又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认为生跟死、寿命长与短没有绝对界限,是相对的,这本不错。但庄子夸大了相对性,以致否定了生跟死的差别,认为生跟死相同,活了800岁的彭祖和夭折之人没有区别,这就是荒谬的。这是以我们现代人的心态来评判庄子观点的错误。若从文中内容看,作者在第3段郑重引出孔子的“死生亦大矣”作为议论的滥觞,而后连述古代、今人和后代无不为一生无常而悲,对生死之事而叹。既如此,庄子的“一死生’一‘齐彭殇”之说就是荒诞之辞了。
三、选题设计
“书圣”王羲之研究。
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王羲之的资料,并作出摘录。了解王羲之研习书画的历程及其刻苦学练,继承创新的精神。
(2)收集王羲之的书画作品,如《兰亭集序》《丧乱帖》《寒切帖》《姨母帖》及《乐毅论》《黄庭经》等。
(3)查阅有关书法理论的文献。
(4)同学自行组合赏析王羲之的书画作品,交换赏析体会。
(5)写出赏析论文。
参读书目:
(1)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编《世界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书法》杂志。
(3)《启功丛稿》,中华书局。
【《兰亭集序》语文备课笔记】相关文章:
1.《兰亭集序》备课笔记
2.关于《兰亭集序》的备课笔记
3.《兰亭集序》备课设计
4.语文《蜀道难》备课笔记
5.《观潮》备课笔记
6.课文《越巫》的备课笔记
7.《兰亭集序》集体备课材料
8.语文《兰亭集序》说课稿
这种也叫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