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第四章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学习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形的概念, 掌握基本形的组合方式及群化方法;了解平面组成中基本 形产生空间感的基本形式,掌握其组成的空间方式及冲突 空间;掌握各类基本元素在拆解与建构中的构架和基本规 律,以及对组成形态的控制与表达。重点难点1.各种基本形的群化构成方式及表现形式。 2.基本形形成空间感的基本原则,以及冲突空间的形 式设计与体现方式。 3.有序地分解设计基本元素,并借助创新重新组成。第一节基本形概述形是外形的基本元素之一,是在带有厚度和长度的二维空间内,通过以轮廓线 作为界定图与底之间的界线来展现的。世界万物皆有其形平面构成教案下载,任何复杂的形均可还原成 最基本的形——点、线、面。点、线、面则是经过高度概括的更基本的形态要素,有 一定的颜色、位置、面积、浓淡等特点,作为触觉元素,它们不同于几何学上所谈到 的点、线、面。点、线、面等要素在平面上占有空间则称之为“图”,而展现图中点、 线、面图案的剩余平面则被称为“底”或“背景”,形与形及背景之间能产生分离、 接触、透叠、差叠等多种组合关系(图4-1、图4-2)。图4-1 形与形及背景的关系图4-2 形与形及背景的关系一、基本形的概念 平面组成多由一组重复的或互相有关 联的“形”构成,这些形称为基本形。
基 本形是一个最小的单位,根据一定的组成 原则对其进行排列、组合便可得到所需的 构成效果。基本形可以由一个点、一条线、 一个面等形象来构成,也可以借助对这种 形象进行分离、组合等不同的组织关系构 成。通常由一组相同或相近的基本形组成 画面,在构成内部起至统一的作用。在用 基本形构成画面的过程中,必然出现形体 聚成一团的型态,或出现由基本形所包围 的空隙空间等现象。对基本形的设计应充 分考虑到在不同的组织关系内所产生的组 织后的效果,使基本形能随组合的不同而 产生丰富的差异。基本形设计以简为宜, 通常多使用几何形态(图4-3)。图4-3 基本形设计1. 形态融合 把基本形组合出来的方式,有单一基本形的组合与混合基本形的组合两种。 单一基本形组合,因为其基本形相同,所以组合方式较为单纯,统一大于变化 (图4-4、图4-5)。图4-4 单一基本形的组合图4-5 单一基本形的组合混合基本形的组合,是指不同形的混合形式。任意两形均或许融合,故能结合成 多种新的形体。这种组合方式较单一基本形组合变化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图4-6、图 4-7)。图4-6 混合基本形的组合图4-7 混合基本形的组合2. 间隙空间 所谓间隙空间,是指基本形之间围合所产生的空间形态,也就是我们一直说的 “负形”或“虚形”。
一般有两种方式,即分离组合间隙与环形组合间隙。 分离组合间隙,顾名思义就是基本形两两相离,其中空间所产生的间隙形式。因 为没有围合,所以间隙空间无外轮廓,外形不明晰,具有延展性(图4-8)。图4-8 分离组合间隙环状组合间隙,就是基本形连接而产生的中空间隙。这种空间负形整齐,且形体 轮廓清晰,具有完全的空间填充性(图4-9)。图4-9 环状组合间隙二、基本形的组合方式 在单元式造型中,一旦决定了某一种(或几种)基本形后,将他们组 合而成的形体的差异形态是无限的。然而,把基本形组合出来而是有章能 循的。 一般来说,形的组合方式有三种,即分离、连接和重合,由此三种类 型可以再引申出不同的单元式造型手段。当两种以上的形相遇时一般能产 生八种形式: (1) 分离 面与面之间互不接触, 始终维持一定距离( 图4-10)。图4-10 形的分离(2)接触 面与面在相互靠近的状况下,其边缘线恰好相接(图4-11)。图4-11 形的接触(3)覆叠 面与面靠近时,接触最近一步,一个或一些形象覆盖于另一个或另一些形象之 上,产生或上或下、或前或后的空间关系(图4-12)。图4-12 形的覆叠(4)差叠 面与面交叠部分形成出一个新形象,其他不交叠部分消失(图4-13)。
图4-13 形的差叠(5)透叠 面与面交叠时,交叠部分形成透明效果觉,形象前后之分并不明显(图4-14)。图4-14 形的透叠(6)联合 面与面相互交叠而无前后之分,可以联合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形象。联合的形象常 处于同一空间平面,而其颜色与肌理必须维持一致(图4-15)。图4-15 形的联合(7)减缺 面与面覆叠时,前面的形象并不画下来,只出现前面的减缺形象。减缺可使原有 形象变为另一新的形象(图4-16)。图4-16 形的减缺(8)重合(重叠) 面与面完全重叠,成为一个独立的形象。绝对的重复并没有实际含义。因此, 重合与覆叠、透叠、联合、减缺之间有相同之处,只是相重叠的面积不同而已(图 4-17)。图4-17 形的重叠第二节基本形的群化在实际设计中,面对限定的空间跟各式种类的元素,要想有一个出色的体现 效果,就必须在这个限定的空间中,组织多个元素的基本方式,运用规律性的方 法,形成设计图面。也就是说,当有了特定的基本形时,还要有诸多有秩序的变 化方式,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场景(图4-18)。图4-18 由基本形按照一定的差异形式组成的场景一、基本形群化的概念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一模一样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目的、方法加以群集,称之为基 本形群化。
基本形群化主要是从写实形态(几何化的点、线、面)入手,进行形的再次 组合与排列,由于“形态融合”而形成新的“形”,所构之形相对独立,且极为简练、 有力而具符号性(图4-19)。图4-19 基本形的群化基本形的群化有下述一些特征: (1)基本形宜少不宜多(一般2~5个),且形状不宜繁杂,构成之后也力求简练、 概括、醒目、不琐碎。 (2)基本形群化,一般均为将基本形围绕某个中心进行集中、有序排列,组成重复 的群化图形。基本形既可以进行垂直及旋转对称排列,也能采用不对称的自由排列。基 本形的排列方法如下: ①线状排列。排列有更强的方向性,发展作为线状图形。可以水平方向或斜线方向 发展。 ②面状排列。基本形以二次方向排列,构成面状图形。 ③环状排列。把基本形线状的排列发展成为曲线,使两端连结。 ④放射状排列。基本形由中心向外排列,构成放射图形。 ⑤对称排列。基本形左右对称排列,排列有规律、整齐。 (3)排列组合时,在方向、位置等方面能灵活多变,且充分利用接触、透叠等多种 组合关系,但需紧凑严密而不松散。 (4)所构形态独立完整并带有美感,特别应注意整体效果,黑白、虚实等关系应得 当。 (5)基本形群化后所产生的图形各部份结构力求稳定、平衡。
在进行基本形群化的过程中,由于形态多变,有时很难事先在大脑中想像出其最终 的组合效果,所以为求得最佳效果,可以事先将设计好的基本形用剪刀剪下若干个(包 括正形和负形),然后进行随意的排列组合,对基本形排列组合之方向、位置、距离、正形、负形以及形与形的组合关系要多尝试。但排列一定不是单纯的元素列举,而是有 意识地加以组合、配置、构成。 二、基本形群化的组成方式 基本形群化的技巧有很多,如对称、平衡、平移、反映、旋转、扩大、错位、回旋 等,但其方式能分为三大类(图4-20、图4-21)。图4-20 基本形的群化图4-21 基本形的群化1. 对称放置 将基本形对称放置,两个形象可以是相交对称、分离对称、边缘相接对称、局部 重合对称。在方向跟位置关系上,可以利用反射、移动、回转、重叠、透叠、交错等 形式。依据不同的基本形,可选用不同的对称放置方法(图4-22到图4-24)。图4-22 对称放置 图4-23 对称放置图4-24 对称放置2. 旋转放射式放置 将基本形以某一点为圆心进行旋转,并根据放射形式放置。这时形体可以是相交、 分离、边缘相接、局部重合等关系。依据不同的基本形,可选用不同的翻转放射式放 置方法(图4-25到图4-28)。
图4-25 旋转放射式放置图4-26 旋转放射式放置图4-27 旋转放射式放置图4-28 旋转放射式放置3. 按不同的方向自由放置 只要画面中的图形具备较为稳定的平衡关系,基本形的位置关系在合乎形式美法则 的前提下,可相对灵活地利用(图4-29到图4-32)。图4-29 按不同的方向自由放置图4-30 按不同的方向自由放置图4-31 按不同的方向自由放置图4-32 按不同的方向自由放置三、基本形群化构成作品例释 图4-33、图4-34所示为多种特定形的群化设计。将渐变、发射等组合方式与基本 形的特征搭配,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设计作品。图4-33 基本形群化构成作品 图4-34 基本形群化构成作品图4-35、图4-36所示为矩形的群化设计。将自由的组合方式与基本形的特征更 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两种相似风格、不同表现的设计作品。图4-35 圆形的群化设计作品图4-36 圆形的群化设计作品图4-37、图4-38所示为三角形的群化设计。运用多种组合方式,使三角形的基本形 特征体现得更突显,形成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设计作品。图4-37 三角形的群化设计作品图4-38 三角形的群化设计作品第三节空间与基本形一、基本形形成空间感的基本形式 平面组成中的空间,是立体形态在二维平面中的空间体现。
空间是先于形而存在的, 但是形决定空间的性质。没有形,空间是一张白纸;形象的出现占据了空间,使空间作为 有设计意义的空间。 空间感与立体感虽有共同之处,但是立体感通常强调的是个体的立体效果,而空间感 则以多数个体来体现画面的深度及开阔的效果。立体是以一种空间方式存在的,这种存在 也使空间作为立体 。 立体空间感的构成仍然也应用透视法的机理,但并不完全根据透视法去复制一个以固 定视点出发的客观空间,而是打破视觉经验的桎梏,人为地颠覆其固定的消失点,变成多 交点、多方位的不合理空间或违背透视法的错觉空间,给场景创造新的视觉空间效果带来 另一种可能性。其设计目的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一个多维的视觉空间。 在二维平面上产生空间感的方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 重叠 一个形象复叠到另一个形象之上时,就会形成一前一后甚至一上一下的觉得,这就产 生了平面的深度感(图4-39)。图4-39 重叠法(2) 大小差异 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由于透视的缘由,物体在他们的视觉中会造成近大远小、近清 楚远模糊这样差异似乎。同样,视觉中平面形象的基本形的大小差异愈大,产生的空间深 度感就愈强(图4-40)。图4-40 大小变化法(3) 倾斜变化 由于基本形的倾斜变化在他们的视觉中会造成一种空间旋转的效果,所以倾斜也 会给人以一种深度感(图4-41)。
图4-41 倾斜法(4) 弯曲变化 因为弯曲本身带有起伏变化,因此在平面的形象中即使有类似弯曲的颜色,就会形成有 深度的错觉,从而导致空间感(图4-42)。图4-42 弯曲变化法(5) 肌理变化 由于在人的视觉体验中,物体是近看清楚、远看模糊,所以粗糙的肌理比细密的肌 理有更近的觉得,因而肌理的差异也可以产生视觉上的空间感(图4-43)图4-43 肌理变化法(6) 明度变化 由于透视的缘由,近处物体明暗对非常强烈,而远处物体通常消失在背景色调之 中,因此就变得非常温柔。所以,明度变化也具备深度感,即跟背景色调相似的物体 有隐退之感,和背景色调变化大的物体则会有突进之感。这就是由明度的对比变化而 造成的形的空间感(图4-44)。图4-44 明度变化法(7) 投影效果 由于投影本身就是空间感的一种反应,所以投影的疗效也可产生一种视觉上的空间 感(图4-45)。 (8) 透视效果 在真实的空间中,由于人的视点是固定的,视野是有限的,无论在什么状况下,人 的眼球都没法见到物体的三个面,并且是愈在上面愈大,愈在上面愈小,所以透视关系 也能产生空间感(图4-46)。图4-45 投影法图4-46 透视法(9) 面的连接 在平面设计中,面的连接能产生体,面的弯曲可产生体,面的旋转也能产生体,而 体是空间中的实体,因此无法产生体的面都带有视觉上的空间感(图4-47)。
(10) 交错空间 两个平面彼此交叉,平面的二维空间就会由于他们的交叉而转为三维空间,空间感 由此形成(图4-48)。图4-47 面的连接法图4-48 交错空间法二、基本形形成的空间方式与冲突空间解析 1. 基本形形成的空间方式 (1) 平面空间 平面空间(二维空间)是借助平面形象来表达的,形象与场景平行,没有前后之分。在平 面上并列形象的大小比率差异并不影响空间的深度。如平面上的图与底或正负形(图449)。图4-49 平面空间(2) 幻觉空间 形象不与场景平行,在平面中形成立体错觉。如覆叠的形象能形成前后排列的空 间感(图4-50)。图4-50 幻觉空间(3) 暧昧空间 有些幻觉空间是暧昧性的、模棱两可的,形象忽前忽后,时凸时凹,把二维的关系 扩大到三维关系中来,使人产生闪动的错觉(图4-51)。图4-51 暧昧空间(4)矛盾空间 每个局部都符合视觉经验的空间效果,而组合后的整体却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 能完成的,仅仅是在平面上成就的特殊空间关系。这种空间打破了正常的自然规律,可 在空间关系上制造出独特、不合理的错视效果(图4-52)。图4-52 矛盾空间(5) 多视点空间 同一立体,可以设计多个视点,并置在同一平面上,是一种理念的空间,而不是 真实自然的空间(图4-53)。
有实战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