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_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研究_后殖民理论 语境 实践 政治 微盘(2)

2019-08-28 02: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提出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关"邓小平的政治思想"、"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民主政治建设"、"民主与法制"、"反腐败问题"、"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香港、澳门回归与一国两制"、"人权问题"、"西方政治思潮"等课题的研究,推动了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取得的成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王惠岩著的《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和主编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论》,徐育苗著的《中外行政制度比较》,高放著的《政治学与政治体制改革》,曹沛霖著的《政府与市场》,王邦佐著的《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曹德本著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社会稳定》,谢庆奎主编的《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孙关宏等主编的《政府与企业:政治学视野中的中国政企关系改革》,林尚立著的《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周志忍著的《政府组织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李景治等著的《邓小平政治体制理论研究》,王乐夫、郭巍青等著的《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陈振明著的《政治学前沿》,郭定平著的《政党与政府》,陈显明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竺乾威著的《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周平著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分析》,王乐理著的《政治文化导论》,任剑涛著的《伦理政治研究--从早期儒学视角的理论透视》,杨龙著的《影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胡伟著的《政府过程》,蔡拓著的《现代主权观念的理性思考》,唐士其著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等。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界普遍认为,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将政治生活与人类社会的总体发展进程紧密地联系起来,也将政治学的学术价值提升到人类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因此,对于政治学的学科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政治学完全可以将这一概念作为基本框架,对于20多年来的理论探索进行系统的总结、提升和整合。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文明议题的引入对于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这种判断正在逐渐成为现实。"十六大"之后政治学界围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题的探讨方兴未艾,成果迅速涌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虞崇胜著的《政治文明论》,程竹汝等著的《政治文明:历史维度与发展逻辑》等。

党的"十六大"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始了迅速发展,这个时期的政治学也密切关注着这一进程中出现的政治问题。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加强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要求,将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推动我国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抓住重点,解决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这为政治学特别是行政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寻求全面体制保证。对于政治学来说,如何为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政治支持和制度保障就成为必须面对的课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敏锐地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这是党对自身性质、地位、目标和任务等问题认识的重大深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在本质上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党的建设问题,是从党和人民关系的角度重申党的生存之本的问题。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继续推进各项改革事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包含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五个以"的指导思想,使党"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总体目标以及加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五项能力的主要任务等,这些将对政治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们不仅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而且指明了政治学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研究_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_后殖民理论 语境 实践 政治 微盘

这一阶段的政治学研究依然保持着进入新世纪以来紧跟现实需要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研究重点依然是以政治文明为中心,另外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探讨也因为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和执政能力等新的视角的提出而不断得到深化。政治文明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成果主要有:秦宣等著的《邓小平政治文明思想研究》,李良栋主编的《中国政治文明研究丛书》,刘世军著的《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转型研究》,刘钰等著的《第三种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研究》等。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相关的著作也迅速涌现,如:霍钦宏、张伟荣主编的《政治文明与执政党建设》,陈冬生著的《中国政治的民主抉择:党内民主与政治文明》等。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如:宁骚著的《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政治学》,张德信、薄贵利、李军鹏著的《中国改革的方向》,徐勇著的《中国城市社区自治》,陈振明主编的《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徐湘林主编的《渐进政治改革中的政党、政府与社会》,黄卫平、邹树彬主编的《乡镇长选举方式改革:案例研究》,茅于轼主编的《公正透明:中国政府体制改革之路》等。

三、当前中国政治学发展应研究的重点问题

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必须坚定的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积极回应现实问题,才能获得巨大的生命力。党的"十六大"之后,无论从理论的突破还是从发展的环境来看,中国政治学都迎来了自恢复以来最为有利的一个发展时期。在此期间,现实中呈现的每一个问题,都将对中国未来政治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样,思考和解决这样的问题对政治学的推动作用也是巨大的。我们应当抓住这次难得的历史契机,审时度势,力争使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有一个大的飞跃。为此,当前和今后我国政治学发展应当重点研究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价值理念研究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军队和中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长期保持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指路明灯。中国*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是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理论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党人追求的*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理念指导下,尊重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加强和完善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各种政治制度的设置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运用。当前和今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国家政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有稳定的政权作为基础和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求运用法治方法来治理国家,即依法治国。法治的主要标志是国家机关及管理者要根据反映人民群众意志的法律进行活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把加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其次,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项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优越性通过各项制度的完善得到充分的落实和发挥。我国民主政治的制度安排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是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是要加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四是要在公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制度层面上加强创新,探索保障人民享有管理自己和公共生活权利的具体制度。此外,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更加合理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它是我们党顺利完成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根本保障。因此,能否不失时机地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提高执政水平,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科学全面地总结55年来党的执政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标志着党在自身执政地位和执政方式的认识上已经越来越深入,体现了对于执政条件和政治规律的充分认识和尊重。这不但对于现实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政治学自身理论的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从实质上说,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就是一个运用发展的观点科学地看待党的地位和自身建设问题。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是长期的,因此这一问题也必将是长期和不断发展的。所以,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将为政治学的发展产生持久的现实推动。

后殖民理论 语境 实践 政治 微盘_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研究_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四)建设服务型政府与管理现代化研究

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旨在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构建起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执行力。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铜川市市长杨长亚说,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中央与地方、部门和区域之间的多重关系,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合理设置和配置各级机构及其职能,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铜川市市长杨长亚说,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中央与地方、部门和区域之间的多重关系,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合理设置和配置各级机构及其职能,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

(五)中国转型时期政治稳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

政治整合则指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生产关系和政治秩序的稳定,在一定政治理念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式协调利益,缓解矛盾和冲突,把处于分裂状态或具有共同利益、目标的各种社会政治力量、政治集团、利益主体联合团结起来而进行的活动和过程。二者的功能性博弈,决定了政治秩序的环境和效率,同时也决定了政治冲突治理必须以“稳定、和谐、善治、善政”为价值指向及上述治理范式,这些都对政治冲突的治理限度提出了要求,而社会和政治的现代性运动则直接提供了边界。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可促进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协调,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帮助。

(六)国家统一战略与国家整合机制研究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我国国家统一战略的高度概括,在其指导下我们已经顺利收回了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但是,主权的回归仅仅是国家统一战略实施的第一步,而不是使命的终结。确切地说,一国两制是一项长期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其有效性不仅表现在收回主权的能力上,还表现在其实现国家整合的有效性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以"一国两制"为核心的国家统一战略和国家整合机制的研究还远远没有结束。首先,台湾问题至今尚未明确进入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轨道;最近"连宋"的破冰之旅透露出一些积极的讯号,政治学界应当抓住机遇加强理论研究,力争在祖国和平统一的事业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其次,香港和澳门在一国两制模式之下,随着社会的发展还会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社会问题,这些都需要政治学研究来提供一些积极的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