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傅科摆实验报告.docx

2019-08-06 04: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物理实验傅科摆实验_傅科摆实验_傅科摆实验步骤

文档介绍:班级:电气 112 学号: 1108140728 姓名:杨雪飞 大

演示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

傅科摆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傅科摆演示,观察和理解地球的自转规律。加深对科氏奥利力的理解。

简单操作:

1 、将单摆拉开一定角度(不要超过底盘限定的范围) ,使其在竖直平面内摆动。

2 、调节底盘上的定标尺,使其方向与单摆的摆动方向一致。 实验现象:

傅科摆实验步骤_傅科摆实验_物理实验傅科摆实验

经过一段时间(大约 1-2 小时),单摆的摆动面与定标尺方向的夹角发生变化(大约 10

—— 20 度)。

原理分析:

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其角速度 ω的方向沿地轴指向北极 ( ζ 轴)。处于北半球某点的运动

你老师给你们讲的是大学物理,那意思是整体系统内各物体所受x轴方向力之和等于各物体质量与x轴方向加速度之积.整体系统内各物体所受y轴方向力之和等于各物体质量与y轴方向加速度之积.实质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详细表述。t2~t3 时间内,物体反向 运动,且速度大小不变,即 x-t 图象中,0~t1 和 t2~t3 两段时间内,图线斜率 的绝对值相等傅科摆实验步骤,选项 c 正确. 答案 c9.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 1-3-20 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四个选 项中正确的是(f 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 表示物体的位移)( ).图 1-3-20解析由题图可知 0~2 s 内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前 2 s受力为正,且恒定傅科摆实验步骤, 2~4 s 内物体做正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所以受力为负, 且恒定,4~6 s 内物体做负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且恒定,6~ 8 s 内物体做负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正,且恒定,故 a 错误、b 正确。曲线运动教案1.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定义:轨迹是曲线的运动.(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性质: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故曲线运动一定存在加速度,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3)物体做直线运动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或所受合外力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4)物体作曲线运动条件:合外力。

垂直于一个平面, 这个平面是由 υ和 ?的方向所组成的平面, 所以 f 垂直于 υ ,使 υ发生偏转。

傅科摆的演示直接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地球的两级,傅科摆的摆动平面 24

小时转一圈,而在赤道上,傅科摆没有方向旋转的现象;在两极与赤道之间的区域,傅科摆

方向的旋转速度介于两者之间。傅科摆在地球的不同地点旋转的速度不同,说明了地球表面

傅科摆实验步骤_物理实验傅科摆实验_傅科摆实验

不同地点的线速度不同,因此,傅科摆可以用来确定摆所处的纬度。 实验拓展:

1851 年 ,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傅科 (foucaultjeanbernarleon) 为验证地球自转进行了一系

列壮观的实验 , 所用的实验装置被后人称为傅科摆 . 这也是人类第一次用来验证地球自转的实

验装置 . 该装置可以显示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科氏奥利 (coriolis) 力的作用效应 , 也就是傅科

摆振动平面绕铅垂线发生偏转的现象 , 即傅科效应。 实际上这等同于观察者观察到地球在摆下

的自转。

傅科摆的摆锤直径 0.30m, 摆锤质量 28kg, 摆线长达 67m,对于这

样的庞然大物 , 一般的大学实验室根本无法容纳得下 , 更不用说在课堂上当堂演示。

因地球自转角速度极小 ( ω ≈ 10-5/s), 故傅科摆振动平面偏转周期 t ≥ 105s. 为了达到既

傅科摆实验_傅科摆实验步骤_物理实验傅科摆实验

能模拟傅科摆在地球自转影响下产生的傅科效应 , 同时又可大大缩短演示时间的双重目的 , 可

以设计一匀角速转动的转盘来模拟地球的自转,然后考虑用置于该非惯性系中单摆的微小振

动来近似傅科摆在地球的南、北两极点的运动。

由于转盘的转动角速度可任意选定 , 从而可人为控制摆振动平面的偏转周期。 但角速度太

大时不便观察 , 太小时则周期过大使演示时间过长。 所以应合适的选择转盘角速度。 篇二: 大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一 锥体上滚

【实验目的】 :

1 .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 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

傅科摆实验步骤_物理实验傅科摆实验_傅科摆实验

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 .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 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

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 :锥体上滚演示仪

图 1,锥体上滚演示仪

【实验原理】 :

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

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

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实验现象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