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什么现实意义?_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意义_北京市两贯彻一落实(3)

2019-06-29 15:1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姜异康强调,省委是全省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始终保持政治上坚定清醒、工作上开拓创新、作风上求真务实,努力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和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信访举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信访举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要切实贯彻《关于加强全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主动推进“三个责任制”落实与教育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有机统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脱胎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现代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往社会主义进程中出现曲折,主要原因在于指导思想偏离了这个根本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这个思想进程反映了党对发展和科学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现阶段,就是要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力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这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必须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取得巨大成就,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全国农村还有部分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镇还有不少人处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我们必须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当前,特别要注意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形势下的新矛盾新问题,努力提高科学发展的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管党治党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统一思想就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理解把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等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的领悟和理解,切实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特点规律,牢牢把握当代中国进步的正确政治方向、科学发展道路和基本社会制度,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上具有共同的思想基点。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突出高质量发展,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加快“一城一区三基地”建设,着力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淮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更有作为、更加出彩。

广大妇联干部要把“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的成果落实到工作实际中,深入城乡农村社区,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同群众进行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地零距离接触,使“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真正成为让广大妇女群众深切感受党和政府关怀以及妇联组织温暖的节日。广大驻村干部严格落实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的“四同”要求,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群众面对面沟通,访民情、听民意、问民需,深入了解掌握困难村基层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生活、农村信访稳定等群众最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逐村建立村情台账,会同村“两委”研究分析问题根源,找准帮扶工作的切入点、突破口,研究提出帮扶工作措施,推进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我们五国高举发展旗帜,带头落实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对话合作,谋求联合自强。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哪些基本要求?】

知识要点归纳:

不想看长长篇大论就看我的吧,

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什么现实意义?_北京市两贯彻一落实_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意义

两个基本点: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3: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知识要点归纳:

一、科学发展观是唯物史观与中国新的发展实践有机结合的崭新发展理念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治国理政方略,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再一次飞跃和升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党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现改革开放,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观点.马克思主义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观点:社会是由物质生产力的进步所决定和推动的自然与历史的发展过程;社会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有机整体;社会发展进程是社会规律的决定性与社会主体的能动性辩证统一的过程;实现人、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理想状态,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所主导的持续的、和谐的物质交换过程;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等等.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是以这样的基本原理和观点为理论基础与思想源泉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七经济建设理论、政治建设理论、文化建设理论 2.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3.对“实事求是”...。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的最新回答,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又一次升华。党的十四大确定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具有历史视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科学发展理论.作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具有马克思主义面向整个人类文明的理论特征,吸收借鉴了世界上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上的经验教训.其一,它吸收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从二战后到现在半个多世纪发展的经验教训,反思了这些国家从经济增长发展论到综合发展论、从增长极限论到可持续发展论的理论与实践变化轨迹,吸收借鉴了关于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发展目标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社会与自然必须协调等诸多启示.其二,它吸收借鉴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比较和反思了“拉美模式”及20世纪80—90年代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道路,得出既要吸收发达国家的积极成果和有益经验,又不能照抄照搬,盲目追随,而必须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的启示.其三,它着眼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趋势,把中国的发展纳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之中,既积极融入又坚持独立自主,既扩大开放又立足自主创新.其四,它坚持发展的客观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把发展的要求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发展充分地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和经验,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对人类进步应做的贡献.

二、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基本内涵

恩格斯在谈到如何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质和内容时说过,这一理论“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科学发展观作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直接反映了现阶段中国发展的迫切要求,是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实和过程”得出的确切结论.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基本内涵,首先必须做到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准确认识”,即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比如,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但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没有根本改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能源、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突出;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面推进,但农业、社会发展仍是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问题仍很突出,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各项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但体制不完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改革攻坚面临的困难和障碍较多;社会发展出现新局面,但诸如就业、医疗、分配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矛盾凸现出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也明显增强.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经济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等等.综合国内国际的形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判断,强调必须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确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和思路,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策略,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形势和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意义_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什么现实意义?_北京市两贯彻一落实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一心一意谋发展”的问题.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党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发展这个主题,是因为新阶段新形势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我国经济在保持20多年快速增长之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的难度加大,需要付出更艰巨的努力;二是发展问题更趋复杂,改革攻坚阶段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现出来;三是本世纪头20年,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机不可失,稍纵即逝.因此,在发展问题上,任何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想法和做法,任何骄傲自满、盲目乐观、放松懈怠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要不得的、有害的,也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的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原因就在于如果没有这种发展,就只会有“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同样,如果我国现阶段不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不仅无法解决前进中出现的新问题,甚至难以保持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我们必须在这样的高度上认识加快发展的极端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