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思考(2)
(一)中国30多年来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要肯定30多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取的成绩。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政治改革所取得的进步很大,只是1989年以后,在那种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中国政治改革的步伐有所调整,但并不是停止不前的。中国30多年改革以来,在政治上,已经基本改变了过去那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局面;以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为突破口,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态势很好;社会团体的发展,形成了一大批介于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社会组织,例如私营企业主团体、工商业联合会等各种各样作为公民社会的团体的出现,有利于促进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把保护个人财产写进了宪法,改变了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在很长的时期内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私有制经济受歧视的局面。私有制在中国曾经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东西长期受到批判,而今天在宪法中明文规定了保护私有财产,试想一下,改革之初能行吗?按照传统的理解,社会主义是要消灭私有制的,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做这一工作。现在,不仅不消灭私有财产,还上升到法律的角度上对其进行确认和保护,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到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
其次,也要看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还存在的不足。中国革命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从农村开始。1980年2月广西宜州市屏南乡果作村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的第一个村委会。随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从农村拉开了帷幕。村民自治,使大数中国人享有了直接选举的权利,尽管直接选举是在中国最基层、相对贫穷的乡村里。20多年来中国农村的政治发展也并不像大家希望的那样一帆风顺,农村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同步地促进中国农村政治的发展,相反,在村民选举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宗族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后复活,开始干涉农村的事务,有的甚至直接干涉农村的选举;有的地方还出现贿选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并非是实行村民自治所想要的。实行村民自治,就是让村委会作为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宗族势力的干涉,难免会使村民自治变色,这主要在于村民的民主意识还比较薄弱。在中国这样一个经过几千年封建专制的国家里,一下子要发展民主显然是有困难的。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经济的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自由、平等、竞争等市场经济观念将会在政治的领域反映出来。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政治体制的改革,不要以经济为中心而忽略了政治体制的改革。
(二)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式道路
30多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搞“休克疗法”,而是实行渐进式的改革。俞可平把这种改革看作是一种增量改革,认为中国走的是一条增量民主的道路。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需具有足够的“存量”,以深化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作为重要的突破口[5]。政治体制改革是要有一定条件的,民众对政治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建国后,在很长时期内,人民对民主的认识有一个误区,以为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人民自然而然有了民主,对民主的形式并不重视。以至于建国后发生的一系列的错误,与民主的制度化是紧密相关的。在改革过程中,西方思想的进入,普通民众对此难以区分清楚,很容易被西方政治体制的外衣所蒙蔽,像精英主义与民粹主义这些思想,很容易影响人们。所以,中国政治发展需要培育公民的政治意识。
(三)政治体制改革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
尽管工人、农民、学生或士兵的代表由于无法适应国-党体制的需求而始终居于权力格局的边缘,105但这一在国家的时代对国家进行的创新不能说毫无意义——许多观察者相信:正是由于存在着上述政治实验,相较于苏联共产党支配下的官僚体制,中国“后文革”时代的政治制度具有更大的弹性和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摩羯座是一个对地位名利深具企图心的星座,当冥王星运行到摩羯座时,新的政治结构会出现,例如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民主体制代替原有的君主体制。人权民主派、反对派、持不同政见者受到皇帝党朝廷政府及其走狗帮凶的歧视和打击,被骂作汉奸卖国贼)、政党歧视(禁止多党竞选,非皇帝党党员无权竞选国家政府领导人,只能做奴才、、走狗、副手、助手之类的)、国籍歧视(凡是民主国家、以及敢于批评中国人权民主现状的外国人,都受到皇帝党朝廷政府的歧视)……总之,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歧视无所不在、多如牛毛……凡是批评或不赞成皇帝党一党独裁、极权专制的文化、政治、人群或反对派都受到皇帝党朝廷政府的歧视、排挤、刁难、报复、迫害、打击和镇压。
(四)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需要加快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同时逐步,协调发展。而且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先迈出一步。”[7]在高放看来,中国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为先,十一届全中全会本身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产物。“后来中国改革当中出现这么多的问题,这是因为政治体制改革没有始终起先导作用,以致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不配套。”[7]56政治体制改革不一定要做到先于经济体制改革,起码不能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要协调发展。
发展民主,固然要求一定的经济基础,然而并不能以此为由,说中国现在经济不发达,等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再发展民主政治。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发展。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没有取得相应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可是并没有取得相应的实际地位。“例如财政权,我国人代会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形式上通过一下政府的预算,并没有真正掌握财政权。而财政民主是民主制度的基础。如里没有财政民主,也就没有政治民主。又如,作为中国主要民主形式的机构,它的一套选举制度也是有待完善和规范的。人民代表大部分是官员。知识分子的代表有一些,真正底层的工人和农民代表则很少。在这种代表结构下,工人农民和普通大众的意志和利益由谁来代表?”[8]早在1987年的十三大上就提出了“要加强全国人大特别是它的常委会的组织建设,在逐步实现委员比较年轻化的同时,逐步实现委员的专职化。”[6]45邓小平强调十三大是全党的大会,要坚持十三大的政治路线。然而,20多年过去了,在具体的操作中并没有多大进展。“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6]35“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15]在实际的操作中,要经过多少年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么去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具体的思路,还应制定详细的措施。政策和法律制定出来了,要落实。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在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完全做到,比如,2009年进行的打击酒后驾车的专项活动就是一个例证。难道中国到2009年才制定交通法吗?显然不是,非要进行这样一个活动不可,是因为在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此类的情况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事情闹到了一定的程度才给予重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也是存在的。要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做到依法治国还需要不断的努力。
总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在成绩,也存在不足,需要不断完善。30多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民主的途径和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方面有了进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要不断地提高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洪模.改革开放的历程[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575.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6.
[3] 杜木礼.改革开放30年来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及特点[J].中州学刊,2008,(5).
[4] 马立诚.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90.
[5] 俞可平.中国政治发展30年(1978-2008)[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9:10.
[6]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5.
[7] 高放.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41.
[8] 孙关宏.中国政治学:科学与人文的探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39.
儿子不听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