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及解析:四 、巴山夜
统编版中学语文教师
海量教学资源,免费领取
初中语文资料表
(点击下面蓝字即可查看)
往期内容
巴山夜雨
钱歌川①我对雨虽不特别爱好,也不怎样嫌恶。如果头戴帽子在不大不小的雨中行走,我并不觉得难过,毋宁有一种超然的心情。②你只要不以打湿衣帽为意,便可悠然不迫而有余情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真的,那就和春蚕刚吐出来的丝一样光亮、细长,而且整齐地排列着,似乎要把天空和大地缝织起来。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③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听雨最好是在夜里,没有市声混杂,你可以清晰地辨出什么是芭蕉上的雨声,什么是残荷上的雨声。池中之雨清彻,瓦上之雨沉重。倾盆大雨如怒号,霏霏细雨如呜咽,一个是英雄气短,一个是儿女情长。④夜雨中又以巴山夜雨最出色。唐代诗人大半都有写巴山夜雨的诗句,尤以李商隐的一绝最为脍炙人口。他那一首诗,使得巴山夜雨更多了一重意义,令人联想到高贵的友情。于是乎雨又可话了。⑤说来奇怪,四川的雨,大都是夜里降落,天明又止。我初到四川,住在城中,房子是瓦盖的,夜来雨洒庭前树,仿佛伴我夜读。深夜人倦拋书睡去,梦中还在低吟“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之句。早晨出门,路面已千,夜雨化成朝云横在山腰,遮断树身,构成绝好图画。你想会有人不爱巴山夜雨么?⑥然而妤景不常,城中居不多时,我便被日本的炸弹逐到乡下。
乡下田地多而房屋少,于是我出建筑费,在本地人的地上盖茅屋,约定住两年,就把房子送给地的主人,如果再住下去,我另出房租。我知道这房子终将属于他人,不愿投资过多,能蔽风雨就不错了。⑦那茅屋从第一年就漏,愈漏愈甚。第二年,愈漏愈不成样子了。起初是一处漏,后来竟妤几处。南边漏水,恰在床头,只妤把床北移,雨水跟着追来,最后追到床铺靠紧北窗,无法再退。我既不能把床移到墙外,只好以困兽精神,作背水之战。所有的武器,一把雨伞而已。我把它撑在床头,像临到危险的鸵鸟,只要把头部遮住不受雨淋之苦便算满足。⑧巴山多夜雨,室内少睛夭,又熬了一年。我拱手把屋子送给那地的主人,满望他可以负责来修理。他果然满口答应,并说要换瓦,以作一劳永逸之计。我只希望早点动工,从春望到夏,从夏等到秋。直到秋尽冬来,房主人才叫匠人预备来兴工了。⑨瓦匠到来,第一步工作,当然是破坏。他们爬上屋顶,把茅草全给掀了。他们答应三天把瓦盖好第二天来钉格子,一片瓦也没有盖,但天气已有雨意。我提心吊胆过了一夜,满以为早晨瓦匠来,谁知直到下午还是毫无人影。天色暗淡,云雾翻涌,看去十分险恶,而时候已近黄昏。原来他们又在别家接了生意,过两天再回头来做。
⑩巴山之雨,与夜俱来。起初几滴,后来愈下愈大,万箭齐集;跟着竟像黄河决口,满屋泛滥。我将家中所有草席,全铺在床顶。睡不多时,忽听枕边有滴水声,伸头去看,床顶已聚水成渠。我除了把那一渠积水倾倒地下,别无办法。再也不能安睡,一夜中忙着疏浚,直到天明雨过方停。⑪张志和《渔歌子》描写渔翁,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似乎很可羡慕。读者读这些诗句时被诗人支配,欣赏那诗中有画,用不着设身处地去为渔翁着想。其实渔翁冒雨打鱼,在他本身并无诗情,也无画意,毋宁是不得已的苦事。你要是遇雨而在家安然读书,我相信你对雨不会发生恶感。⑫你对巴山夜雨,一定会觉得怪可爱的。然而,我可不能和你发生同感了。1.关于雨有无诗意,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2.本文题为“巴山夜雨”,但文章前四段并未直接描写巴山夜雨。请说明这四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3.第二段中画线的比喻句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3分)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4.文章第十一段,提及哪些读诗的方法?你更赞同哪一种?请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简要分析。(5分)1. 在作者看来,雨是否有诗意,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人的经验和心境。
只有在欣赏文学或现实中悠闲不迫的时候,雨才可能是有诗意的,如初到四川,居住城里,夜雨伴读,充满诗意;当它带来现实生活的妨碍,诗意就不复存在,如居住乡下,夜雨漏屋,饱受雨淋之苦,雨之诗意顿消。【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文①—⑤段写“如果头戴帽子在不大不小的雨中行走,我并不觉得难过,毋宁有一种超然的心情。”“你只要不以打湿衣帽为意,便可悠然不迫而有余情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 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夜雨中又以巴山夜雨最出色” 第⑤段最后一句“你想会有人不爱巴山夜雨么?”当作者悠闲不迫、有夜雨伴读时,认为雨是有诗意的;⑥—⑫段写作者现实生活“那茅屋从第一年就漏,愈漏愈甚。”“巴山之雨,与夜俱来。起初几滴,后来愈下愈大,万箭齐集……床顶已聚水成渠。我除了把那一渠积水倾倒地下,别无办法。再也不能安睡,一夜中忙着疏浚,直到天明雨过方停。”作者遭遇夜雨屋漏,饱受雨淋之苦,“然而,我可不能和你发生同感了。”这时候“雨”是没有诗意的。
所以说,雨是否有诗意,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人的现实经历以及人的心境如何。2. ①从雨写到夜雨再到巴山夜雨,渐次引出下文关于巴山夜雨的经历和感受;②从看雨听雨到话雨,表现雨的诗意和情趣,与后文中巴山夜雨带来的痛苦经验形成对比。【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语段作用的理解。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本文题为“巴山夜雨”,文章前四段并未直接描写巴山夜雨,是为了引出下文关于巴山夜雨的经历和感受,为下文做铺垫;前四段“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于是乎雨又可话了”从看雨听雨到话雨,写出雨的诗意,与后文中“床顶已聚水成渠。我除了把那一渠积水倾倒地下,别无办法。再也不能安睡,一夜中忙着疏浚,直到天明雨过方停”巴山夜雨带来的痛苦经验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主旨。据此理解作答。3. ①用梭子在丝中穿过的情形,生动写出了人在雨丝中穿行的情景。②梭子在丝中轻巧穿行的比喻,贴切地表达出雨中行走的惬意。
③与前面“织女机”和以蚕丝喻雨相呼应,前后一体。【3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而题干已给出赏析的角度,这就相对容易很多。“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人在细雨中漫步比作梭子在线中穿行,与前面“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真的,那就和春蚕刚吐出来的丝一样光亮、细长”相呼应,生动形象地表达出雨中漫步的愉悦舒畅、悠然不迫。易于读者的理解。4. 第一问:①根据诗中的画境,欣赏诗歌的诗情画意;②设身处地进入诗中的世界,去感受和认识诗所反映的生活现实。第二问:言之有理即可。【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个性化表达。第一问由“欣赏那诗中有画”分析,要根据诗中的画境,欣赏诗歌;“用不着设身处地去为渔翁着想。其实渔翁冒雨打鱼,在他本身并无诗情,也无画意,毋宁是不得已的苦事。”是说要设身处地进入诗中的世界,去感受和认识诗所反映的生活现实。结合这两种方法赏析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即可。如:苏东坡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只是截取了自己看到的边疆沙漠的一个剪影,大漠宽广无垠,是横向的辽阔,但这份辽阔又不是单调乏味的,在无边的沙漠中,有烽火台燃起的孤烟,“直”直地耸立,这是纵向的扰动,在柔美的沙海之上,在横向水平的天地之间巧妙地安排了这一根劲拔、坚毅的孤烟,没有树木,没有山峦,就只一缕孤烟,傲然挺立,如卓尔不群的气节;九曲回肠的黄河河道,是悠长而婉转的初中语文教案下载,不用“长”字不能写尽初中语文教案下载,天的尽头,又只有一轮“圆”的落日停在天边,为什么是落日呢,一则唯落日才敢直视,才给人温暖的感受,一则落日让人伤感,时空苍桑感更加强烈。正如《红楼梦》中香菱设身处地:“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领取7-9年级上下册语文课本
1
实在是怀疑他有没有真才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