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自信中汲取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2)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认为,习总书记讲话在已有“三个自信”基础上增加第四个自信即文化自信,意味着将我们民族的生活价值系统及其表达形式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层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滋养,获得活的灵魂。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认为,“四个自信”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把我们党对文化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正如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一个民族不竭动力因此,我们的自信不仅具有传统的和历史的根基,更是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
文化彰显民族生命力
习近平指出:“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文化作为一种基因、血脉和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渗透到人的活动的方方面面,也渗透到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影响更广泛深远。”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韩庆祥认为。
“文化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表示,将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上升到同一个高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文化自主和文化自觉。
习近平在九三阅兵会见连战时,强调命运共同体,国家强大民族强盛是两岸中国人的尊严保障。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一个全面复兴的伟大时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在自我富强的道路上已经汇集了具有丰富蕴含的中国经验,作为立足并擅长于经验研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而言,就应该立足于中国经验的本土实践,不仅要向全世界诠释好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更应该坚持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构建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家族财富、社会财富、民族财富、物质财富,终将一起化作精神财富、文化财富,以绵延不绝的传承力量,为推动人类的文明、世纪的进步、世界的美好,烙上鲜明的中国符号,做成载入史册的中国贡献。
感谢你把海浪带入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