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报道】“清华人·基层梦”2015基层成长论坛举行(9)
靳慧慈:清华十年 学以致用清华新闻网4月28日电(研通社记者陈 苏)4月28日,清华102周年校庆之际,已经73岁高龄的水利系1956级师姐靳慧慈一早就和儿子、儿媳和孙女赶到清华园。从1956年本科入学,到1965年研究生毕业,长达十年的清华求学生涯,靳慧慈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时光都留在了园子里。“当时课程特别多,种类也很多,因为水利......
untitled document世纪清华:自强不息 再铸辉煌(2001年4月19日 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四月十八日电世纪清华:自强不息再铸辉煌——访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中新社记者王锦娜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之际,本社记者在绿影婆娑、春意盎然的清华园采访了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教授。“清华精神伴我再起航”——记首位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的青海大学在职教师李长忠●新闻中心记者 周襄楠1月25日,已经43岁的李长忠在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参加了清华大学2010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给他拨博士帽上的流苏的是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胡和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的测算是15年之后,我们的耗煤量会达到60亿吨,我们的用车辆会达到4亿辆,清华的倪维斗院士告诉我说,这意味着我们将在用光所有资源之前我们就用光所有的环境容量,这意味着在中国雾霾还只是刚刚开始,堵车只是刚刚开始。叶立润 1952年~1955年在复旦大学物理系学习,1955年9月调往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习,1956年毕业后到清华大学工物系工作,在实验核物理教研组任教。
“新清华学堂”是清华大学为迎接百年校庆,由校友捐资建设的重要文化设施。清华百年校庆校友访谈工作启动【新闻中心讯 学生通讯员 谢谦】4月17日下午,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校友访谈工作启动会在就业指导中心大报告厅举行。
资源统筹提供有力保障●特约记者郑妍增强资源统筹能力,建立持续稳定的资源配置机制,提高后勤保障与服务水平,是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重要内涵,也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2012年,全校总收入继续增加。教育基金会积极争取各类捐助,支持人才培养和学校建设。清华科技产业稳步发展,所得税优惠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这一政策将有利于形成高校良性产业化循环。......
人事制度推动深化改革●特约记者郑妍面向新百年,我校把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谋划深层次人事制度改革,制订了《关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本着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的原则,在全校分批分阶段全面推进,部分院系已开始实施。一年来,我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以高端人才工作带动教职工队伍建设整体......
科学研究取得显著成绩●特约记者郑妍2012年,学校科研工作坚持自主创新,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今年初召开的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我校17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奖,居全国高校首位,其中自然科学奖3项、技术发明奖7项、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其中我校作为第一单位或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获奖数量达到11项,自动化系教授戴琼海等完成的“立体......
陈植是梁思成在清华学堂里的同班同学,当年就异常活跃,担任清华学堂青年学会会长,但由于他身材矮小,在清华同学毕业册的人物介绍专栏这样写着,他是“青年不会长”。参评对象要求在清华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累计10年以上,工作量饱满、选课学生量大面广、教学效果好,强调立德树人、师德高尚、深受学生欢迎和同行好评。
学科建设迈出新的步伐●特约记者郑妍一年来,学校以布局调整为重点,完善和优化学科结构。在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人文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医学院成立基础医学系、药学系;在经管学院成立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将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系更名为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特别是深入分析工科发展,调整和整合相关学科资源,成立新的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系和材料学院;为促进临......
qu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