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钾离子通道阻滞剂 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临床应用再评价(2)
2.奎尼丁(Guinidine)与心律失常:奎尼丁为金鸡钠树皮的生物碱,是奎宁的右旋体,为氮杂双环类分子结构,其最佳的几何结构如图1所示:A为基态,B为2价阳离子激发态。奎尼丁电生理特征:1.阻断钠内流(INa),降低0相除极速率,减慢传导;2.阻断钾通道(Ik),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延长有效不应期;3.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加快窦性心律,加快房室结传导,缩短房室结不应期;4.频率依赖性:心率愈快,抑制作用愈强。
延迟整流性外向钾流(Ik)包括快速、缓慢延迟整流性钾流;(分别用Ikr和Iks代表),单纯IKs阻滞剂显著延长中层M细胞APD,而对心内膜及心外膜APD影响小,从而增加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扩大或肥厚心肌3层心肌之间APD有效不应期差异会更加显著,形成早期后除极—引起透室壁折返,是尖端扭转型室速(Tdp)重要的发病机制。
奎尼丁虽为IA类药物,但也有阻滞IKr、IKs的双重作用。小剂量的奎尼丁(血浓度3-5μmol/L)除阻滞INa外,阻滞IKr,主要延长M细胞APD,而不延长心外膜和心内膜APD,造成QT间期延长,TDR加大,TdP发生率增加。加大奎尼丁用量,阻滞IKs,心内膜和心外膜APD也延长,虽造成QT延长,但TDR缩小,不容易诱发Tdp。小剂量奎尼丁诱发TdP,见于治疗初期,加大剂量时反而不诱发TdP,提示奎尼丁促心律失常作用是可以克服的。
2.1奎尼丁与房颤 是最早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制剂为硫酸奎尼丁( 0.2g/片)。主要用于房颤与房扑的复律、复律后窦律的维持和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因其不良反应并在,维持窦律时死亡率增加,近年已少用。应用奎尼丁转复房颤或房扑,首先给0.1g试服剂量,观察2h如无不良反应,可以两种方式进行复律:①0.2g、1次/8h,连服3d左右,其中有30%左右的患者可恢复窦律;②首日0.2g、1次/2h、共5次,次日0.3g、1次/2h、共5次,第三日0.4g、1次/2h、共5次。每次给药前测血压和QT间期,一旦复律成功,以有效单剂量作为维持量,每6~8h给药一次。对新近发生的房颤,奎尼丁复律的成功率为70%~80%左右。复律前应纠正心力衰竭、低血钾和低血镁,且不得存在QT间期延长。奎尼丁晕厥或诱发扭转型室速Tdp多发生在服药的最初3d内,因此复律宜在医院内进行。
2.2 奎尼丁与Brugada综合征 2013HRS/EHRA/APHRS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建议,奎尼丁可用于有ICD置入指征,但存在禁忌证或拒绝ICD治疗和(或)用于有室上性心律失常发作史,且需要治疗的患者(Ⅱa类推荐)。共识新增建议:24 h内出现2次以上VT/VF的BrS患者即使用奎尼丁治疗(Ⅱa类推荐);也可用于电生理检查可诱发室颤的特发性1型Brugada心电图表现患者(Ⅱb类推荐),推荐大剂量奎尼丁1200-1500mg/天。
Brugada综合征电生理特征及奎尼丁的作用 Brugada综合征患者右心室外膜失动作电位的平台期,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加,右胸导联心电图呈特征性马鞍状(A)或穹窿样(B)ST段抬高。正常对照犬外膜和M细胞复极1期和2期呈峰谷穹隆样,钾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使复极2期内向、外向离子流失去平衡,外膜层细胞APD90明显缩短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加,奎尼丁(钾通道阻滞剂)则减小吡那地尔造成的2相电压和跨壁复极离散度,恢复了平台期内、外向离子流的平衡并由此延长APD90(代表复极化程度达90%时的动作电位时程)。钠离子钾离子通道阻滞剂
大剂量奎尼丁目前仍不能作为Brugada综合征常规治疗措施,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证实其临床价值,普鲁卡因酰胺、氟卡尼、普罗帕酮以及丙比胺等可诱发隐匿性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样改变,诱发或加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属于Brugada禁忌症,胺碘酮与β阻滞剂也不适合Brugada综合征,ICD或右室前壁心外膜射频消融可能有效,前者减少猝死后者减少室速或室颤发生发展。
2.3奎尼丁与早期复极综合症(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ERS)/特发性室速室颤 1953年Osborn就发现低温状态下实验狗心电图呈现J波,J波呈现后自发性室速或室颤发作,J波意味着损伤电流也被称为Osborn,心内膜与心外膜动作电位时程显著失同步-复极离散度增加。早期复极心电图特征:连续2个或更多的导联呈现J点抬高伴切迹或曲折(J波或Osborn波)及ST段抬高,上述特征通常呈现在下壁或侧壁。早期复极心电图特征比较常见,如男性、青少年、运动员、低温/高钙、心动过缓、左室肥厚、QRS增宽、短QT间期、特发性VF等。
而你仅代表了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