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现象 完成"不可能任务" 剑桥博士首证超导电磁学新现象(2)
接过剑桥橄榄枝 见证学术圣殿的魅力
剑桥大学的申请充满挑战性,尤其要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考验,“提交预先准备的科研计划后,导师会对你进行考验。”王为从电磁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种研究高温超导体在高速运动状态下,悬浮力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构想。一通电话之后,剑桥大学的超导磁悬浮专家Tim Coombs教授对王为新颖的研究思路表示赞许。
而后,剑桥大学,这所世界顶级大学向王为抛出了橄榄枝,“这所诞生过牛顿、培根、达尔文、霍金,培养过98名诺贝尔奖得主的大学,一直是我心中的学术圣殿。”
2010年,王为踏上了去剑桥求学的旅途。同时,他也成功申请到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剑桥海外基金为剑桥大学博士设立的全额奖学金。全国获得这项奖学金的仅有29人。
成果
首证超导电磁学 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创造性思维是王为在剑桥的研究课题上能够脱颖而出的缘由,“我点子特别多,经常去敲导师的门,告诉他我有想法。”
为了考验王为的科研能力,导师Coombs教授将最为棘手的科研课题交给了他——超导无接触式充磁技术。这项技术采用全新的磁体充磁方式,利用交变磁场直接感应产生超导直流电流。在当时看来,这违背了电磁感应定律以及超导电磁学的经典模型,国际上超导专家普遍认为是“天方夜谭”。
为了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也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王为决定构思并搭建一套特殊的实验系统,并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研究。
“持续不断的努力以克服所有的困难!”这段话再一次写在了他的实验笔记上。
王为清晰地记得,实验验证成功的那天他激动得一夜没合眼,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了超导无接触式充磁的可能性,也首次证明了一种新的超导电磁学现象的真实存在,他的猜想得到了证明。
这一超导无接触式充磁技术的实现,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磁体充磁方式成为可能,从而能够替代传统的昂贵的磁体直流电源。可应用于超导风力发电、核磁共振磁体、超导磁悬浮车等领域,使超导磁体电源的成本大幅降低。
2014年,王为在英国剑桥大学哈默顿学院青年研究员申请人中名列前六,在英国工程师协会优秀博士生奖申请人中也排名前六。
与此同时,研究超导无接触式充磁的博士毕业论文也饱受赞誉,王为被剑桥大学答辩委员会评价为“为电气工程和物理学科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务实
学成归国入川 做科研不急躁不跟风
博士毕业后,王为回国了。
一篇含金量足够高的毕业论文和剑桥大学博士的光环加持,他原本可以在更广阔的天地驰骋,“去剑桥留学是国家提供的奖学金,现在学成了我必须回国。”
对热衷科研的王为来说,时光对他的改变,似乎只是从一个实验室换到了另一个实验室,那颗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心未曾变过。
2016年,王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2016年,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政策建设一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四川大学国家级双创基地是全国四个位于高校的国家级双创示范平台之一,也是西部高校唯一(另外三所分别位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作为在超导领域已有10年经验的青年力量,王为被学校任命为超导与新能源中心副主任。2017年,王为获得四川大学优秀青年学者科研基金,也是当年电气学科唯一获此基金的青年学者。此时,距离他加入四川大学,不过两年时间。
目前,他正在将超导无接触式充磁技术应用于医疗核磁共振、超导风力发电机、超导磁悬浮技术等领域,并同时开展了超导电机、超导磁悬浮、超导磁共振磁体等方向的研究。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都不做跟风的研究,而是做5年以上前瞻性的研究。”这是王为从学术界前辈那学来的科研理念,“我很赞同这个说法。”这是他作为科研工作者想传递给学生的观念:日新月异的科研环境下,依旧要秉持创新理念,即便没有立竿见影的科研成效,也切忌盲目跟风。
但是你也要说的和做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