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昼夜的(3)

2018-02-10 23:0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B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影响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由于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故地球形成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都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故选B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及原因分析,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注意因果关系。

3.A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速度。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时候是近日点1月初,和1月初日期最近公转速度最快。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4.C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二氧化碳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故选C。

5.D

6.C

【解析】试题分析:

5.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地面辐射,读图,图中①是太阳辐射,②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所以④对,D对。A、B、C错。

6.结合前面分析,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图中所示的③,大气逆辐射,所以C对。A、B、D错。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7.D

【解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气温较海洋高,故陆地盛行上升气流,海洋盛行下沉气流,故①正确;晚上,陆地气温较海洋低,则陆地盛行下沉气流,而海洋盛行上升气流,故④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并结合白天、晚上的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即可分析。

8.A

9.B

10.B

【解析】

8.据图可知,①气压带位于30°附近,可判断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故选A。

9.据图可知,②风带位于30°N-60°N之间,可判断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实际风向为西南风。故选B。

10.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B正确;热带雨林气候是终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受西风带影响,热带沙漠气候是受副高或信风带影响,ACD均错误。故选B。

11.A

12.B

【解析】试题分析:

11.读图根据风向的偏转方向判断,①为北半球信风带②为北半球西风带,两地风向都向右偏,在北半球A对、B错。③为南半球的信风带,④为南半球的西风带,都向左偏,在南半球,CD错。故选A。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_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_公转产生的现象是什么

1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为北半球信风带②为北半球西风带,③为南半球的信风带,④为南半球的西风带,故选B。

【考点定位】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名师点睛】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1)大致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2)高低气压相间分布。

(3)信风带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4)一般地,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30 °纬线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60°纬线附近;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90°纬线附近。

13.14.D

15.16.A

17.18.A

【解析】试题分析:

13.14.如果该图为三圈环流中南半球的低纬环流圈,S线代表近地面,则①为高空中的背风;②为受动力因素影响,盛行下沉气流;③为东南信风;④为大气受热力因素影响,盛行上升气流。

15.16.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③为蒸发,④为地表径流;夏季风属于环节①,环节④大于环节②,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是环节③。

17.18.如果该图为太平洋上的洋流示意图,S线代表某条纬线,则①为北太平洋暖流,②为加利福尼亚寒流,③为北赤道暖流,④为日本暖流,故E处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