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学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走走停停很难取得成功。比如烧水,到80度就停,等水凉了再烧,没烧开再停。如此重复,需要能源和电力,而且很难喝水。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高中一年级必修物理教学计划。让我们一起学习,希望对有需要的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课程计划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万有引力定律,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让学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问题和卫星问题。
3、 了解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讲解(我国近年来在航天工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风云一号、风云2、神舟一号、二号、三号等)。
能力目标
用图片或自制教具展示卡文迪什扭平衡的设计方法,渗透到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论教育中。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卡文迪什扭动量表的设计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卡文迪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克服困难,克服困难的。
教学设计方案
一、 教学过程设计:这部分是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主要通过实例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 教学过程:
(一) 解释示例问题
例1:已知地球半径为,地球自转角速度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相对地球同步同步通信卫星从地面到赤道上方的高度是多少?
解:请学生回答有关地球静止卫星的知识:
1、同步卫星的周期为24h;
2、同步卫星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角速度;
3、地球同步卫星必须在赤道以上;(问学生为什么?)
从万有引力定律:
解决方案必须: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要充分讨论,充分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建立一个清晰的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
例2:已知地球的质量为,地球的半径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万有引力常数是多少?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
解决方案必须:
学生解题后,老师提出问题:
1、谁首先测量了万有引力常数?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补充说:卡文迪什是最富有的学者,最有见识的富翁,并对卡文迪什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亨利卡文迪什是英国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的一生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或许这位科学家在人生中算不上杰出人物,但他不愧是科研界的一颗璀璨之星。1731年10月10日,卡文迪什出生于法国尼斯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英格兰公爵的后裔,因为他的母亲喜欢法国的气候,他搬到了法国。卡文迪什两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由于早年失去母亲,他养成了过于孤独和害羞的习惯。
2、万有引力常数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
教师可展示扭力秤实验图片,详细讲解物理问题。(教学建议中的信息)
需要注意两个地方:
(1)两个1公斤重的物体之间的引力很小,他是怎么解决的?
(2)小读怎么解决?
3、 测得的万有引力的值和单位是什么?
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观察到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为什么?请学生讨论并举例。
询价活动
组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完成以下探索活动。同时,在完成问题 1 的基础上,分组设计了一种测量引力常数的方法。
1、万有引力常数测量的历史过程。
2、 设计一种基于观测和数据访问的引力常数测量方法。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2
一、设计理念
在旧教科书中,关于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的“曲线运动”教学,通常演示小球做圆周运动的离心现象,演示砂轮火花轨迹的实验。采用通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位置的切线方向,由于轨迹是瞬时的,实验有效性较差。新教材中通过曲线轨迹实验论证了曲线运动的方向,然后速度方向就是曲线的切线方向。与旧教科书相比,可以得到最终速度的具体轨迹和“方向”,
作者通过简单的自制设备,让学生通过探索的过程获得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并获得如何自己绘制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方法,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 作者还在课堂上设计了自行车挡泥板,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体验所学应用的体验,以及知识的价值。学生还需要观察自行车的挡泥板,验证其作为课外作业的设计,体会STS的意义,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教学基本要求: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能画出轨迹图中速度的(粗)方向,知道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以及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开发要求:掌握合外力的速度和方向与曲线弯曲的关系。
本课是整章教学的基础,但不是重点内容。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将认识到物体在曲线中运动的速度是一直在变化的。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为曲线的切线方向。
本模块的知识内容有三点:1、什么是曲线运动(章引);2、曲线运动为变速运动;3、物体进行曲线运动的条件;4、Sports 合成与分解。
三、研究分析
初中的时候,我已经学会了什么是直线运动,什么是曲线运动。我也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但我不知道曲线运动的特点和原因。由于初中速度概念的影响,虽然学生在第一模块中学习了速度的矢量性质,但在实际学习中往往忽略速度的方向,这意味着学生难以掌握“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学生分组实验时,小钢球容易滚落,需要学生认真配合。几何绘图可能很难开始,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学生的主要学习行为是观察、回答和实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中位移和速度方向的分量向量表示,理解曲线运动中的匀速运动。
(2)知道什么是联合运动和子运动,知道它们的同时性和独立性。
(3)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规则。
(4) 将作为一种图形和计算方法来解决位移和速度的合成和分解问题。
(5) 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6) 将决定轨道弯曲的方向(开发要求)。
2、流程和方法
(1)体验发现问题的过程——猜测——询问——验证——结论——交流;
(2)体验和体会研究一个问题从粗到细,从定性到定量,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
(3) 尝试将数学和几何原理应用到物理研究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主动仔细观察,关注身边的科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我觉得科研问题源于生活实践,得出的结论为生活实践服务,感受学以致用的感觉。
(3) 初步感受不应该是主观的,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4)养成仔细试验的习惯。
五、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为切线方向”的实验过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将被标记。
难点:如何得到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切线方向。如何绘制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教师的指导和服务。在教学媒体设计上:以实验教学为主,多媒体为辅(投影题和练习题)。在教学程序中,基本遵循加涅信息处理模型。注意-告知学生学习目标-激发和回忆先决学习-展示刺激材料-提供学习辅助工具-引导作业-提供作业-提供反馈-评估作业-促进保留和迁移,通过问题链将教、学、学、实践,评估。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发现问题-猜测-探索-验证-结论-应用。在查询方法中:突出融合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认知过程:突出人类学习和认知规律,即从粗研到精研,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理念上:强调科学研究源于生活实践,为生活实践服务;承认“结论必须有科学依据”。
七、法律学习指导
1.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应该从力与运动的关系以及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来理解。当物体沿曲线运动时,无论速度是否变化,其速度方向一直在变化。运动状态肯定是在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合外力肯定不为零。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向量的合成与分解,就像力的合成与分解一样,遵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3. 弹丸运动是在恒定外力作用下做匀变曲线运动。恒定的外力是改变速度和速度方向的原因。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第3章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动能的定义,能用动能的定义来计算物体的动能;
(2)理解动能定理反映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3)能够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
(4)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流程和方法
(1)用归纳演绎推导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了解理论探究的方法和科学思维的意义;
(3)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比较牛顿运动定律,掌握运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动能定理的归纳推导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2)通过动能定理的应用,我们可以实现量变(过程的积累)和质变(状态的变化)之间的哲学关系。
教学重点: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的推导和理解。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七节 动能与动能定理
1、对“动能”的初步认识
在追求守恒量的过程中,众所周知,物体因运动而产生的能量称为动能。我们先来猜想与动能有关的因素有哪些?它应该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你能通过实验粗略验证你的猜想吗?(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是什么)。
方案一:让滑块从光滑的导轨滑下物理教案下载,与静止的木块碰撞,推动木块做功。
实验:(1)让同一个滑块从不同高度往下滑;(2)让不同质量的滑块从同一高度往下滑。
现象:(1)当高度大时,滑块将木块推远,对木块做更多的工作;(2)质量滑块将木块推远,做到木块的工作量很大。
实验结果:
(1)高度越大,滑块滑到底端时速度越大。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速度越大,外功能力越强,说明滑块由于它的运动而具有更多的能量。
(2)滑块从同一高度滑动,结束速度相同。之所以做功能力不同,是因为滑块的质量不同。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滑块对外做功的能力越强,也就是说滑块运动所产生的能量越多。
总结: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也越大。
方案二:举起的锤子落下时,锤子可以钉在板子上。高度越高,锤子越重,动能越大,钉子越深。
2、“动能变化”成因初探
我们之前已经了解到,当一个力对物体做功时,它会对应于某种形式的能量变化。例如,重力做功对应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力做功对应弹性势能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物体的动能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1)多媒体演示实验:
实验一:小球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做正功,动能增加。
实验二:小车在粗糙表面上滑动,由运动变为静止。由于摩擦阻力做负功,小车的动能减少。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要求学生观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施加的力,每个力所做的功,物体动能的变化?
(3) 得出结论:外力(牵引力、阻力或其他力等)所做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3、定量探索: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
(1) 用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出以下物理情况:外力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
多媒体显示:
情形1:质量为m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与运动方向同方向的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发生位移L,速度从V1增加到V2
场景2:质量为m的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L,速度从V1增加到V2
场景3:质量为m的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水平外力F和摩擦力,产生位移L,速度从V1增加到V2
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推导进行分组,将结论填入下表,并用文字表达分组的结论:
身体状况
综上所述
1
2
——
3
学生发表自己的结论(每组的子结论)后,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动能定理的具体内容。及其对动能概念的理解。
结论:合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分析总结,解释规律
1、动能
(1) "" 是一个新的物理量
(2)是物体最终状态的物理量,和物体初始状态的物理量。差值正好等于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3)物理量定义为动能,其符号用EK表示,即当物体的质量为m,速度为V时,其动能:EK=
(4)动能是一个标量,单位为焦耳 (J)
(5)含义:动能是标量,也是状态量
(6) 动能是瞬时的,是一个状态量:有一个动能的值对应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计算: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质量173㎏,速度7.2㎞/S。它的动能是多少?
答案:EK=mV2/2=4.48×109(J) 通过计算进一步了解动能的物理意义。
2、动能定理
用动能的表达式,前面介绍的W=mV22/2-mV12/2可以写成W=EK2-EK1
师生讨论了物理意义,最后得出结论: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被称为动能定理。
(1)内容: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该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EK2-EK1
(3)讨论:
① 合力做正功时,物体的动能如何变化?
②合力做负功时,物体的动能如何变化?
③如何计算物体受变力作用时的动能变化?
④如何计算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动能的变化?
回答:
①合力做正功时,物体的动能增加。
②合力做负功时,物体的动能减小。
③当一个物体受到变力作用时,这个过程可以分解成许多小段,每段按照恒力运动为一条直线分段求解。
④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可以把这个过程分解成许多小段,每段按照恒力运动作为一条直线分段求解。
3、应用练习
例如:一架质量为5.0×103㎏的喷气式飞机,起飞时从静止状态开始滚动,当位移达到L=5.3×102m时,速度达到起飞-起飞速度V=60/s,飞行器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平均阻力是飞行器重量的0.02倍。Seek: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思考:
(1)这个问题描述的飞机的过程是什么?答:飞机的起飞过程。
(2)飞行器的初速是多少?最终速度是多少?工作位移是多少?Vinit=0Vend=60m/sL=5.0×103㎏
(3)起飞时有多少力?大小和方向是多少?
答:四力。重力、支撑、牵引力、阻力。其中牵引力和阻力起作用。牵引做正功物理教案下载,阻力做负功。
(4)如何解决共同努力?答案:两种方法:①W点=F在L②W点=F到L-fL
解:飞机起飞的初始动能EK1=0,最终动能EK=mV2/2,合力有W=F和L
根据动能定理:F和L=mV2/2-0,根据飞机起飞时的力F=F阻力-f阻力
F pull=mV2/2L+f阻力=1.8×104(V),飞机受到的拖曳力为1.8×104(V)。
4、拓展训练:
(1)本题,飞机起飞时牵引力的换算是什么?(讨论完毕?)
答:牵引所做的功转化为飞机起飞的动能和飞机与地面摩擦的内能(即摩擦力所做的功)。
(2)这个问题可以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吗?和上面的解决方案有什么区别?(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示例问题)
(3)一个物体的运动是由多个运动组成的,能不能用动能定理求解?怎么求解?(举例)
高中必修物理教案的相关文章:
1.高一必修物理教学计划样本
2.高一必修物理教学计划样本
3.高中一必修一二三物理教学计划2020样文-5068少儿网
4.初中物理教学计划
5. 《当前》物理教学计划与教学反思
6. 初中物理教学计划“现状”与教学反思
7.《速度与运动》初中物理教案样书
8.声音物理教案的制作与传播
9.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5068少儿网
更主要还在世界上赢得一片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