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案下载(【范文】一位教案编写工作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课文样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您可能需要编制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有哪些特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材样本,欢迎分享。
初中物理教案1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弹性以及弹性的条件
(2)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功机
(3) 知道变形越大弹性越大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弹簧测功机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功机掌握弹簧测功机的使用和弹簧测功机的使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通过弹簧测功机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什么是弹性,弹簧测功机的正确使用。
难点:弹簧测功机的测量原理。
三、 教学方式:探索性实验法、对比法。
四、 教学设备:尺子、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功机
五、教学过程
(一)弹性
1、弹性和可塑性
学生实验,注意出现的现象:
(1)将尺子的两端放在书本上,轻按使其变形,感受手感,卸压,尺子恢复原状;
(2)拿一根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感受一下手感。松手后,橡皮筋又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3)拿一块橡皮泥,用手挤压使其变形,松开,橡皮泥会保持变形的形状。
(4) 拿一张纸,把纸揉成一团,然后展开。纸不会变回原来的形状。
让学生分享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解释如何分类,并要求每个班级举一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状的特点分类)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变形,不受力时会恢复原状。物体的这种特性称为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可塑性。
2、弹性
当我们按下尺子并拉动橡皮筋时,我们会感觉到它们施加在上面的力。这种力在物理学上称为弹性。
弹性力是物体由于其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力。弹性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而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变形,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撑物的压力和绳索的拉力,本质上都是有弹性的。
3、灵活性的限制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恢复。使用时不能超过弹簧的弹性极限,否则会损坏弹簧。
(二)弹簧测功机
1、测量原理
它是根据弹簧上的张力越大,其伸长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2、 让学生总结一下弹簧测功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测功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被测力不能大于测功机的测量极限,以免损坏测功机
(2)使用前,如果测功机指针未指向零点,则应调整指针位置使其指向零点
(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功机标度的每一个大分度代表多少N,每个小分度代表多少N
(4) 轻轻拉几下挂钩,看是否灵活。
5、探索:弹簧测功机的制作和使用。
(四) 课堂总结:
1、什么是灵活性?什么是可塑性?什么是弹性?
2、弹簧测功机的测量原理
3、如何使用弹簧测功机。
(五)巩固练习:
1、 乒乓球落地后会立即弹起。使乒乓球从下往上运动的力是乒乓球的发生造成的。
2、弹簧上的张力越大,弹簧就越长。它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它是按照这个原理制作的。
3、关于弹性的正确说法是()
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物体才能产生弹性
B.物体只要变形就会产生弹性
C.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弹性不可能是无限的
D、弹性只与物体变形程度有关
4、 以下哪个力不是弹性的()
A、绳索对重物的拉力 B、万有引力 C、地面对人的作用。支撑 D、人对墙的推力
5、两名学生同时用4.2N的力将弹簧测功机的挂钩和按钮拉向两侧。这时弹簧测功机的读数是肯定的。
(六) 布置作业:
六、 课后反思:
1、成功的地方:
2、 不足:
3、改进措施:
附:黑板设计:
一、 弹性:
1、弹性和可塑性
2、 弹性力:物体因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力。
3、灵活性的限制
二、弹簧测功机:
1、测量原理:弹簧上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
2、使用方法:
(1)识别范围和除法值
(2)检查指针是否为零
初中物理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之间的力作用是相互的;了解力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有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与难: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作用,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困难)
教具: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手推车、钉子、锯片、气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式:问答式教学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新班级介绍
先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要探究的内容“力”,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后的段落,再让学生说出课文中常用的词义。 “力”字。(然后让学生体验以下过程)
1、学生握紧拳头。
2、 同桌或后桌同学互相握手。
3、全班举起桌子站了10秒。
让学生说话是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首先,让学生谈谈他们对力的理解,并说出一些他们常用的力的动词,如:push、pull、press、grip……然后说明人们对力的理解始于日常生活。它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捡物、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地感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权力”的话题。
(多媒体投影):什么是力
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力量?(多媒体投影)
1、 观察与展示:(多媒体投影-展示一组动态图片)
①在刚才学生的经验中,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的力。
②然后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之间会产生力吗?在生产中,你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力吗?(教师组织,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
③学生思考并引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多媒体投影)
④ 刚才同学们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接触产生的力的作用。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举一些不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
A.苹果离开树后会掉下来;
B、钉子不接触磁铁,钉子仍能被磁铁吸住;
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可以产生力,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可以产生力。
⑤学生总结: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拉、提、压等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的同学对“函数”有疑问,老师这样解释:在物理学中,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斥、吸引力,通常都叫做函数。)
2、总结:(多媒体投影)
受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教师解释: 综上所述,无论两个物体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会产生力。当一个物体受到力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其施加了这种作用。受力的物体称为力物体,受力的物体称为力物体。(多媒体投影)
(学生从例子中知道如何区分这两个对象)
3、以上记录和分析的多媒体投影,加深学生对物体受力的体验
4、鼓励学生根据经验提问:物体能产生力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从阻碍概念理解的主观感受出发,例如:握拳时,手不接触其他物体,肌肉也紧张,认为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强大的作用(如何对付它,让学生握拳,体验手指和手掌的挤压。手指和手掌是两个物体)。
学生得出结论:单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二、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观察与体验:(多媒体投影与学生实验相结合)
再次提问引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一个人倒在地上是如何站起来的?
1、学生实验:
① 让所有学生在课桌上举手鼓掌
②学生双手拉弹簧
2、(多媒体投影)
①学生站在滑板上推墙后的场景;
②游泳时手脚向后划,为什么人会向前?
③ 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的情况,引导科学分析得出结论;
3、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因此,施力对象也是受力对象;受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4、用法:划船时桨向哪个方向划?为什么船能前进?(多媒体投影)
5、提问讨论:
A和B一起吵架物理教案下载,A用手打B的脸颊,脸很痛,手也不痛。他的脸有压力,但他的手没有压力吗?
6、这样做:
学生吹完气球后,放手,气球会飞出手中并分析原因。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多媒体投影-火箭)
原因:气球向后压出气体,反过来又向前推动气球
三、力的作用
先问一个问题: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如何知道物体是否受力?它会产生什么影响?
老师讲解什么是运动状态的变化,从学生实验中总结出结论(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1、学生展示:两名学生传排球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学生介绍:
(1)轻轻按下气球
(2)轻拉弹簧
(3) 使锯片弯曲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提问讨论:
(学生实验) 学生用手按压桌面,桌面看不到变化,所以提出了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一定是能产生效果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多媒体投影帮助解疑。)
四、识知知智: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面向整体,重视个体,激活学生思维物理教案下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穿插在过程)
1、当马车是马车时,马车随马移动。可以看出,小车受力,但马不受力。
2、踢球时受力的受力对象是什么?此时受球影响的物体是什么?
3、人站在地上不动,会不会软弱?
4、 磁铁能吸铁钉,铁钉也能吸磁铁?
5、为什么玻璃掉在水泥地上会碎?
6、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受力?
7、 让学生吹气球然后放开。气球会飞出手来分析原因。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讨论总结(多媒体投影)
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
独自存在;当物体之间发生力时,必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力可以发生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而不是直接接触
力也可能发生在接触的物体之间。
3、 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是相互的,可以利用这个知识
解释一些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例子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作用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六、 老师结语:
有些力量很小:小蚂蚁带着面包屑,毛毛雨下;分子在吸引和排斥。有些是强大的:狂风巨浪,巨响,火箭起飞,星辰移动,宇宙奇观,威力如此美妙!关于力,还有更多神奇而奇妙的力学现象。学生返回后,根据探究问题进行探索。如果发现新问题,我们一起讨论!
七、探索问题
1、如何比较力的大小?
2、如何测量力?
3、 你能用你学到的东西来设计一个测量功率的工具吗?
【初中物理教学计划样本】相关文章:
1.初中物理教学计划
2.初中物理教学计划:质量
3.老爷子教初中物理教案
4. 初中物理教案设计
5.初中物理教学计划zhq8990
6.盛华和宁化初中物理教案
7. 初中物理教案:什么是力
8. 《电压》物理教学课文样本
人家10多20年的东西拿出来照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