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明创造的小故事 晏凌羊:本土版越狱“肖申克”、中国最牛死刑犯的传奇经历(4)
按照法律规定:被判死缓的罪犯,至少服刑14年。
也就是说,2009年李红涛已经被释放,开始新的生活。
李红涛离奇的故事被收藏进了凤凰卫视2006年出版的丛书中,并被作为“小人物故事见证大历史”的报道案例,写入了新闻学的素材中。
据后来各种访谈透露,这一期节目是由《冷暖人生》的金牌制作人朱卫民制作的。
朱卫民也是云南人,李红涛曾是他的“牢友”,当时,朱卫民带着摄像机进到监狱拍下了全部素材。
李红涛出狱后,去了哪里?他过得怎样?
有痕迹显示,他似乎涉足过科技公司,似乎还在昆明生活,似乎已经有了新的化名.....
有调查机构从国家发明检索系统可知,2009年出狱后,他还有至少可查的四项发明,集中在2014年,分别是网站创建方法和装置、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人机互动实时动态信息显示触控方法、一种监所全景监控仪…….
这真是典型的“哥已经不在江湖,但江湖里依然有哥的传说”。
4
李红涛的故事便是这样。
不知道大家在看故事的过程中,有怎样的感受?
我的感受是:李红涛的故事应该是真实的,这有很多资料都可以佐证,但他应该被过度赋予了过度的传奇色彩。
李红涛的故事曾经在凤凰卫视《冷暖人生》上被讲述过,可他最终没有火起来,最大的原因可能是这事儿经不起深挖或者不大好宣传。
能让一个犯罪嫌疑人两次越狱,几乎是在“打脸”司法机关,官方应该不允许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他的故事很离奇,但很难被改编成电影,原因或许也在于此。
有没有一种可能,像越狱这部分的离奇的情节也是出于宣传需要才这么说的?那个年代,尸位素餐、行贿受贿可能是比较......正常的一件事。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有人已经指出来了:他发明的无刷电机,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性不强。现在被广泛应用的是“永磁无刷”,不是他发明的“励磁无刷”。
我们分析整个故事,也不难发现他犯的罪谈不上“罪大恶极”,社会危害性也比较小,至多是打了公安机关的脸。站在看守所的角度,如果这样一个人被判处了死刑,肯定是想“保”的。
李红涛自然有两下子,但看守所的成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这种“成全”,其实有悖于“法治”精神,显得执法太随意,能大肆宣传么?不能。
这或许便是如今李红涛的故事不能再被人们提起和铭记、人们想再去探访他却发现他已彻底隐退的真实原因。
我们了解到的,可能是一个半真半假的故事,但已经够离奇。
李红涛无疑是幸运的,如果他的故事再早发生十年,遇上1983年的“严打”,估计他现在坟头的草都长一丈高了。如果晚十年,赶上刑侦、关押技术全面升级,他可能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囚犯。
如果他把聪明、执着劲儿都用在正道上,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是特殊时代产生的特殊“怪杰”。
你说他是给浙大长脸了呢,还是给浙大丢脸了呢?很难定论。
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曾出现过这样的死刑犯“怪杰”,只不过和大量对社会有危险性的囚犯相比,这种有过贡献的囚犯“凤毛麟角”。
日本历史上,就曾出现过一个死刑犯作家。
他的名字叫永山则夫,19岁时因在大街上用枪射杀了四个人入狱。
入狱后,本来从不读书的永山才开始读书,自学认字,并开始以自己艰辛的童年、少年经历为题材撰文出书,引起轰动,成了一名监狱畅销书作家。
关于要不要判他死刑,日本法学界吵了很多年,最后他们制定了一整套死刑判决准则,并命名为“永山准则”。
直到1990年,41岁的永山才被判了死刑,7年后执行。1997年8月1日,48岁的永山被处以绞刑,现场人士证言他在处刑时进行激烈抵抗,他的版税则按照他的遗嘱捐赠给了世界各地的贫困童工。
有个问题:如果他一直没犯罪呢?还会成为畅销书作家吗?
我觉得很难。
即使他能写得出同样水准的作品,也因为他的身份不如“死刑犯”吸引眼球,所以即使书写出来了也很难畅销。
而广大年轻人,也别因为看过一两个这样的传奇故事,就也想体验下自己的传奇人生。不能因为看过《新警察故事》里吴彦祖耍帅的样子,看过《肖申克的救赎》,就想挑战下“愚蠢”(你认为的)的司法机关。
事实上,中国现在的刑侦水平并不低。
一个刑警朋友告诉我说,今天在全世界通用的一种提取指纹法,是80年代中国刑侦技术人员自己摸索出来,推广到世界的。
警方真实的刑侦水平远比影视剧里展示的要高得多(跟军事题材的影视剧一样,不可能傻到把看家本领都播出来的)。
若是罪犯被判刑后,最痛苦的是失去自由,不能同亲人时刻相处,且实行军事化管理。你追求的越狱、捉弄警方等情节,几乎不可能发生。关键是,你失去自由,义务劳动,与社会脱节,还没钱。
李红涛的故事,当传奇看看就行了。哪怕你真觉得自己是个千古奇才,也得遵纪守法,珍惜亲人和自由,要遵纪守法,不能说为社会做多大贡献,至少不要作害社会、危害他人吧。
全文完
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啊。明天的文章已经写好,再带大家见识下各种鸟。谢谢你去头条、来次条打卡,感谢阅读,周末快乐。
想在南海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