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杨振宁同学 这个学校只办了8年,就出了171位院士,2位诺奖得主,还有8(3)

2018-01-21 07:0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还在读高三的邓稼先

在父亲的安排下

跟着姐姐奔赴昆明求学

中 邓稼先

15岁的李政道

从上海辗转奔赴西南求学

中国为什么要养杨振宁_杨振宁同学_邓稼先

每日风餐露宿

靠着给人打扫茶馆

吃客人吃剩的食物

花了整整3年时间

终于赶到云南

成为吴大猷的学生

19岁的汪曾祺

辗转半个中国

赶到西南联大时

高烧超过40度

医生几乎宣布病危

所幸好起来

才刚刚能喝一碗蛋花汤

他就走进了考场

汪曾祺

就这样

8年零11个月

8000多名学生

从中国各地奔赴西南联大

明明在西南联大上学的日子

又穷又艰险

一不小心就被炸死了

这些学生们

却依然过得无比潇洒

那时经常有飞机空袭

听到警报就要跑

但是西南联大的学生们

偏偏要装作不在乎

每次空袭完了

“什么嘛,这个炸弹很一般嘛”

汪曾祺专门写了一篇

《跑警报》

还特意把这个跑字

详细地解释了一番

他说:“逃警报”和“躲警报”

都不如“跑警报”准确

“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

唯有这个“跑”字

紧张中透出从容风度

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翻译一下就是:

一个广东的姓郑的同学心更大

他很喜欢吃莲子

警报响了他也不跑

任凭炸弹乒乒乓乓

落在不远的地方

他就在图书馆的锅炉旁

慢悠悠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邓稼先和杨振宁

有一次一起赶去上课

正好碰上防空警报响起

他们被迫躲进了一个山洞

但即使是在山洞里

他们还依然有闲情逸致

悠然背起了诗歌

山洞里面漆黑一片

外面炮火连天、机枪四射

然而,邓稼先心中皎皎

背的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一次课堂休息时间

有一个学生

问另外一个学生

“爱因斯坦最近发表的文章

你看了没有?”

对方回答道:

“看了,你觉得如何?”

提问者不屑地摇头道:

“毫无创新,是老糊涂了吧”

对方也随之欣然点头

这个提问和回答的人

一个是杨振宁

一个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开拓者黄昆

当时的西南联大师生

他们连书本都买不起

一百多名学生

只能传抄五六本书教科书

然而,金岳霖却写了

整整一手提箱的情书

每次跑警报都带着

还经常拿出来跟别人分享

他们连自习的地方都没有

为了有地方读书

只能花上几分钱

在茶馆里赖到人家打烊

然而,汪曾祺就在茶馆的桌子上

写出了自己的头几篇小说

他们明明穷的揭不开锅

还心忧天下时时不忘

那时候,孔祥熙看他们条件困难

拨了十万大洋

给学校改善条件

但联大师生通过全体投票

一致同意

“将这笔钱捐给昆明人民

以报收留之恩”

电影里的停课听雨

在他们看来都是司空见惯

我想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短短的几句词

就是对当年西南联大师生

最好的描写

后来,从西南联大出来的学生

很多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杨振宁和李政道

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填补了华人在该奖项上的空白

邓稼先成为

中国的原子弹之父

所有人都知道

那朵蘑菇云

让中国强大起来了

朱光亚更是

把一生献给核事业

成为中国科技的“众帅之帅”

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潘际銮成为

中国焊接专业奠基人

申泮文成为

中国化学学科奠基人

杨振宁同学杨振宁同学

8年零11个月的时间

从这所存在时间最短的大学里

走出了2位诺奖得主

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100多位人文大师

23位“两弹一星”功勋中

这个学校有8位

部分西南联大老校友

现在的社会中

人人浮躁、物欲横流

就连高校也不例外

有些学生迷茫困顿

却忘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有些导师忙着做项目赚钱

却忘了教书育人的本分

在中国高校的教育

一次一次受到质问的时候

人们总会提起

那个明明物质条件极度匮乏

却创造了中国教育奇迹的

西南联大

可当你细细了解

你便会知道

这个世界上哪里有什么奇迹可言

他们有的

是余心所向、九死未悔的决心

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风骨

是舍生取义、死不旋踵的气节

是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胆魄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参考资料:

纪录片 《西南联大启示录》

吴二棒 :西南联大的师生到底有多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