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山东省产业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2)

2018-01-17 23:0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五)技术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社会R&D人员达到44.7万人,比十一五末增长62%,博士学历以上人员17489人,比“十一五”末增长66%,硕士以上学历52632人,比“十一五”末增长80%。全省规模以上企业R&D人员35.4万人,比“十一五”末增长73%。高端人才引领作用日益显现,设置了84个“工业领域泰山学者”岗位,树立了30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虽然我省产业技术创新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但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一是创新投入和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0.89%,仅居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我省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6881件,仅居全国第六位,与发达省市差距进一步拉大。二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我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与我省大型企业形成鲜明对比,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技术创新人才不足。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户均不足10人,仅居全国中游水平;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2.7%,居全国第26位,低于全国3.5%的平均水平。四是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国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系列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各级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尚未真正形成。

“十三五”期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新兴国家也在加快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科技与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也带来了重要机遇,技术创新必须为工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核心动能。

二、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鼓励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深化产学研协同,着力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推动全省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将市场作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创新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等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提高要素配置及资源利用的效率,提升研发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企业主体。继续引导企业强化技术创新意识,加大创新投入,建立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需求主体、投入主体、活动主体、应用主体和受益主体。

3、协同创新。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协同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和高校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构建跨产业链、跨行业、跨地区的协同创新组织,在更大范围吸引和整合社会资源,全面提升我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4、重点突破。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瞄准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的关键节点,打造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创新平台,聚集各类创新资源展开联合攻关,攻克一批能够带动地区、产业、行业共同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新产品。

(三)目标

到2020年,加快构建创新链条更加完善、创新投入持续加大、人才支撑不断强化、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的技术创新体系,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1、创新投入持续加大。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2%左右,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2000亿元以上,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2%以上。

2、创新成果更加丰硕。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2%,新产品项目数突破3500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