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程序员为什么都穿得那么丑(2)

2018-01-03 06:0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1970 年代初就读于耶鲁法学院的两位嬉皮士

然而,计算机编程却是与学院研究前沿关系紧密的新兴行业,完全不存在任何职业着装传统,因此给了新兴的高校着装文化可乘之机。

经历嬉皮士运动的老一代程序员,直接把学院着装带到工作当中,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着装文化。程序例如 Java 编程语言的创始人詹姆斯·高斯林(下图左),其装束非常接近程序员的标配。

与之类似的,还有 C++语言的创始人比雅尼·斯特劳斯特鲁普,对服装品味同样不讲究。

程序员们随性的着装在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和扩散后,给美国社会留下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象。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电影里的「电脑高手」几乎都是一副自由散漫的扮相:

什么叫程序_程序_什么的有序集合叫程序

1993 年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反派程序

2007 年影片「虎胆龙威 4」中的黑客

而相比于见过世面但故意逆反的美国 geek,中国程序员的不修边幅更有底气:因为中国大学生几乎从未有过「体面人」的经历。

1952 年高校改制后,中国高校提倡「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民国时代高校流行的西装和学生装都被革除。

当 1960 年代的西方大学生穿着奇装异服在大学里反对正装时,中国的大学生还穿着「劳动人民的服装」或「军装」,最体面也不过「中山装」而已。

这套传统的服装语言,在改革开放后迅速遭到淘汰,但体面的着装文化至今仍未能确立。穿背心拖鞋上课已是中国高校常态。

有趣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第一代程序员,由于大多出身于传统技术行业,出于工程师「自觉」,反而是一副「复古之风」,普遍喜欢正装出镜。

机电技术员出身的「王江民」,作为中国程序员界的老前辈,留下的媒体照片几乎全是西装、领带、白衬衫、金丝眼镜

直到中国互联网行业开始快速发展,程序员与传统工程师的生涯轨迹偏离得越来越远,信科或软工专业的毕业生实现了高校到企业的直达,后来的几代程序员,在着装方面才逐渐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作为后起之秀的丁磊,服饰风格显得休闲了许多

穿正装,有什么用?

除了「着装文化」的影响,程序员不注重仪表的原因和工作性质也是分不开的。

程序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对产品的不定期维护(升级功能,修正 bug)显著延长了他们的加班时间。沉重的工作压力导致许多程序员一直处于精神疲惫状态,顾不上保养自己的个人形象。

同时,由于全天候生活在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社交状态下,程序员们自然也不需要注意衣着搭配。

一旦社交需求有所升级,程序员们并不会固守刻板印象中的邋遢形象。如比尔·盖茨这类公司老板,功成名就后,宅男气质迅速被商业精英的气息冲淡。

比尔·盖茨在 1984 年的办公照

比尔·盖茨「标准像」

谷歌公司的两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出席一些正式场合时也会以体面的西装示人:

反过来说,假如长期与世隔绝,那么即使你不是程序员,你的服饰品味估计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跌落到和程序员一样的水平,甚至更糟。

例如,在普通人眼中,狭义上的宅男(游戏宅、动漫宅)和程序员往往可共用同一张标准像,但二者的重合度远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