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论革命时期的经验 湖南一师微信:纪念伟人毛泽东诞辰124周年(3)

2017-12-29 15:0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他在一切内外战争中“战无不胜”,以一个国家的力量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而且没有透支国力,反而刺激了本国经济发展,最终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赶出了中国,使中国和世界赢得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

遗产八

论革命时期的经验_党的经验_中国革命指什么

53个国家降半旗致哀

毛泽东逝世后10天内,共有123个国家的政府和首脑向中国政府发来了唁电或唁函,105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到中国使馆吊唁,53个国家降半旗致哀。论革命时期的经验联合国总部在毛泽东逝世当天降半旗致哀。曾有记者这样写道:“9月9日下午4时这一悲痛时刻,似乎地球也停止了转动”。

遗产九

书法

他的狂草书法,境界之高气势之宏,可谓空前绝后,足以让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狂草书法家在气势境界上输一大截!尤其是狂放不受羁绊束缚却又密不透风,整篇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的磅礴神韵,更是无人可及。

遗产十

诗词

他的诗词,充满力量,气魄之宏大,无与伦比。“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诗人柳亚子曾这样评价毛泽东的诗词。从寄托壮志到表露真情,从探索求真到峥嵘岁月,从残酷战场到烂漫美景。毛泽东的诗词,是中国的近代革命史的写照,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古人有云:“诗有史,词亦有史,庶乎自树一帜矣。”毛泽东的诗词,大抵就是如此吧。

主席与一师

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师学习、工作长达八年之久,在这里,他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愿,完成了由学生、教员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第一师范是一代伟人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他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起点。毛泽东1936年和斯诺的谈话曾回忆说:“我在这里发生了很多事情,我的政治思想在这里开始形成,我也是在这里获得了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的。”同时他与一师校友周世钊叙旧时曾深情的回忆说:“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这也是我们一师师生最为自豪的评价。

主席后来曾回忆说:我在第一师范的生活中遭遇的事情是很多的,在这段时期,我的政治观念开始形成,我也取得了初步的社会活动经验。确实,当时的第一师范作为湖南革命青年的大本营和湖南革命文化的策源地,毛泽东身处其中,视野越来越开阔,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刻。他认识到要救国救民,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要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努力,所以。1915年,他就以“二十八画生”的名义向长沙的高校发出了一份征友启示。经过两年的努力,在毛泽东的身边聚集了20多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成立了一个进步团体一新民学会。决心要改选中国与世界。新民学会不断的发展壮大,在五四运动前后,它成为湖南革命的领导核心,为湖南的建党和建团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中国社会正处在清王朝刚刚覆灭,军阀混战的动荡时期,这种内忧外患让毛泽东虽然身无分文;但心忧天下。他非常关心国家和世界的大事。一有时间就来到阅报室看报。同时,他自己也订阅了大量的报刊杂志,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求学的五年半时间里,一共用了家里162块大洋,而其中绝大部分就是用来订报买书了。也因为他对国内外的时事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也被同学们称为“时事通”。而且青年毛泽东读报有2个非常独特的方法,就是随身携带地图、英汉字典和笔记本,这样既可以明了时事,熟知地理,又可以学习英文。可谓“一举三得”。同学们都不喜欢借书给他,特别是新书,因为他喜欢将报上重要的内容记在报纸四周的空边上,看完后剪下来装订成册,随时积累资料。这个方法源自于他的恩师徐特立老先生提倡的“不动笔墨不看书”的方法,也因此静中求学,闹中求静,同学们都不喜欢借书给他,特别是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