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委员会 聚焦:2017年理论视野中的10大热点(4)
学者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的是由较低层级供需矛盾向中高层级供需矛盾的转变,从“数量短缺型”供需矛盾向“优质不足型”供需矛盾转变。我国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突出体现在农村,因此在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显然是非常必要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意味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户在中国社会中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历史现象,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消失。
国外学者认为,十九大是中国共产党一次具有“全球意义”的代表大会,影响着世界,中国将全球发展与内部发展联系起来,将变成拉动世界经济的“牵引船”。十九大报告不仅是中共的行动纲领,也应成为国际社会改革发展和反腐的“参考书”,值得世界各国仔细揣摩学习。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委员会人民总是被放在第一位,这一点在报告中体现得非常明确。中国共产党的威信源自始终坚持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准确把握国家和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面临的现实问题和任务,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监察体制改革:确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
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
学者指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全国推开,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基于试点工作在北京市、山西省和浙江省稳步推进的实践成效上作出的重要决定。监察体制改革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深刻改革,涉及政治权力、政治体制、政治关系的重大调整。从政治权力看,改革前,行政监察机关隶属于各级人民政府、履行行政监察职能,主要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改革后,监察机关从人民政府中分离出来,专司国家监察职责。从政治体制看,监察委员会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同级党委、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上一级纪委监委负责,必将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路径,使党领导下的国家政权机关既分工负责又协作配合的制度更加完备。从政治关系看,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有利于强化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充分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确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监察委员会实质上就是反腐败工作机构,和纪委合署办公,代表党和国家行使监督权,是政治机关,不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学者强调,监察委员会也应接受来自各方的监督:首先是自我监督,通过监察权行使过程中的实体和程序规范实施监督,比如监察法规定留置时长,要求留置期间全程录音录像,且监察委内部设有监督机构等;其次,监察委员会与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之间相互制约和监督,是加强权力监督的重要方式;再次是来自人大的监督;最后,社会监督也很重要。
美丽中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绿色革命
11月27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12月5日,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学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理念和价值取向,体现了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我们党和政府从小处着手投资公共厕所,是帮助人民追求更美好生活目标的具体做法,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提升。“厕所革命”不仅让广大游客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成为推动整个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的重要切入口,也让“美丽中国”形象深入人心。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故事证明,退化了的环境是可以被修复的,这证明了中国的环保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印证了我们党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行之有效。世界开始重视中国各地正在进行的环保工作以及“美丽中国”理念,在环保领域,中国这样的大国提供了世界急需的领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