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美国大选结果公布时间 美国减税 | 特朗普税改政策会倒逼中国减税吗?(3)

2017-12-21 08:1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就企业减税而言,特朗普设想的是大幅下调所得税税率至15%,下调投资边际税率;个人所得税方面,他希望将现行的8级税率简化为4级税率。财长努钦倾向于将最高个税从39.6%下调至37%,但特朗普的各位顾问仍未就具体事宜达成共识。

此外,也有白宫官员对外媒透露,特朗普有意对美国公司留在海外的利润征收10%的税率,以寻求收回现金用以刺激国内投资。目前,美国企业的离岸利润储备规模高达2.6万亿美元左右。

按照此前的逻辑,一旦海外利润汇回美国,就要被征收高达35%的税。但如今特朗普希望以10%的优惠税率吸引海外资金流回美国,用于创造就业、加速投资。

减税法案的通过需要经过国会的立法程序, 若通过众议院表决,但被参议院否决,则可能陷入两院漫长的拉锯。若总统否决,但参众两院 2/3 以上代表可以再否决总统对法案的否决,即强行通过法案。历史上,法案提出到最终签署生效耗时 3 周到 11个月不等。

兴业研究分析称,短期内,减税3个季度后,投资同比增速将有所回升;复苏期通常在减税第二年后迎来投资增速的峰值;衰退期大约在第三年后才达到增速峰值。

特朗普减税的背景与 1986 年里根减税的背景有颇多相似。兴业研究分析认为,经济处于复苏周期,货币政策处于加息周期,两人均为共和党人。虽然紧缩的货币政策与扩张的财政政策可能有所冲突,但1986年减税后的4年内,美国的消 费、投资、就业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提振。

减税或难过国会这一关

然而,致命的问题在于,相比里根时期,美国联邦债务规模已经急剧膨胀,联邦债务/GDP 比值从 1986 年的不足 50%飞升到了当前的 103% 。特朗普的减税激进程度也远超里根。在沉重的债务负担下,美国当前的财政状况能否承受如此激进的减税仍然存疑。

如今,特朗普的政策能否推行,也取决于其能否说服国会。目前执掌参众两院的共和党希望借助所谓的调和程序(Reconciliation)——即不需要民主党投票来通过减税法案,不过使用这一规则的前提是,相关的税收和开支政策不能使联邦赤字在10年内增加。即便暂时获得通过,预期将增加财政赤字的特朗普减税法案未来也可能因得不到民主党支持而过期。

主流观点认为,只有永久性的减税才可以吸引全球企业来到美国,加大投资。如果大家都预计最终税率又将逆转,那么这种减税的意义可能就要大打折扣。美国大选结果公布时间

2012年,美国平均税率为29%,在G20国家中排在第三。一些倡导减税的人士表示,美国的税收系统不利于创造就业和鼓励投资。

当相关统计也表明,大致来说,税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联邦政府收入将在未来10年减少1000亿美元,因此,20个百分点的减税幅度将使政府收入减少2万亿美元。为此,为特朗普竞选提供税收政策建议的经济学家摩尔(Stephen Moore)预计,原定15%的税率“最终可能以17.5%收场”。

努钦和科恩定于周二与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众议院议长瑞安(Paul Ryan)、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哈奇(Orrin Hatch),以及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来自得克萨斯州的布雷迪(Kevin Brady)见面,讨论特朗普的税改提议。

美股狂欢要多久

不论税改最终结果如何,市场的预期仍然高涨。外加周一中间派候选人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在法国总统选举首轮获胜后,市场风险情绪重燃。尽管支持“脱欧”的候选人勒庞(Marine Le Pen)同样挺进决选,市场认为马克龙将最终获胜。欧元和欧股大涨,美股也闻讯上扬。

不过,市场的预期并没有去年那么乐观,尤其是担忧特朗普的刺激政策力度或远远不及预期。

“由于各界对于特朗普改革的预期过高,美股估值已经十分昂贵,尽管盈利仍可能上升,但强美元和停滞不前的油价可能使得盈利未来承压,对美股持中性态度,偏向于适度低配。”牛津经济研究所宏观策略分析师Louis Mullen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美国公司总体净盈利在2014年三季度达到顶峰,历史上而言,见顶后的2-3年内市场会出现重大调整;此外,薪资增速上升可能也会打击企业盈利,同时强美元也将影响跨国企业盈利。

有美股交易员对记者表示,近期仍然较为看好金融股和科技股。一季度银行财报皆较为亮眼,其中最后公布财报的摩根士丹利一季度利润飙涨70%,固收业务收入更是接近翻番。

未来,美国企业营收有望将进一步上涨,彭博统计,标普500明年每股收益增幅同比为8.11%,未来两年为10.35%。不过,值得担忧的是,公司债务占盈利之比已经在近年内快速上升,主要因为实际利率持续维持低位。同时,公司倾向于发行更长久期的新债,募得资金主要用于股票回购,而不是投资新产能,这就对美国企业盈利的可持续性打了一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