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怎么写出一个好教案?(附答案)(2)
一、铺垫孕状.
1.口算
7.2÷0.12
0.38×1000
0.87-0.49
530+270
5.6×1.01
4.2÷3.5
3.9+2.03
26.1-3.5-7.5
2.计算(1) 142×5+182÷13 (2)(300+22.5÷5)+14.9
3.五年级三个班去植树.五一班栽了53棵,五二班栽了50棵,五三班栽了47棵.这三个班平均每班栽树多少棵?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
我们早已学会了用测量工具来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当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检测结果要求不非常精确时,也可以用的方式.板书:
2.步测.
(1)请你们看书115页“”第二段.
(2)互相讨论.提问:你了解了哪些?
(3)汇报.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
①步测是由人走步,然后借助所跑的步数计算一段距离的长度的方式.
②用步测的方式检测距离时,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一步指两脚尖间的距离.板书:1.走一步的长度
③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厚度,需要下面几个步骤.
用测量工具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
板书:(1)量一段距离
用均匀的步子沿着直线走上三、四次,记好经常跑的步数.
提问:为了测得非常具体,走的之后要切记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要根据以前迈步的大小,迈步要均匀,防止步子忽大忽小,向前走时,尽量直线行进等.
板书:(2)反复三、四次
根据每次跑的步数,算出平均每天跑多少步.
板书:(3)算平均步数
根据这段距离的宽度跟经常的平均步数,求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板书:求平均步长
3.教学例1.
出示例1:沈强走50米的距离,第一次走79步,第二次走81步,第三次走80步.他平均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
(1)读题理解题意.重点理解50米与79步、81步、80步的关系.使学生理解三次走的距离不变,步数却不同样.
(2)指名板演.提示:可以分步解答,除不尽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订正.提问:①79+80+81表示什么?
②(79+80+81)÷3表示什么?
③50÷80=0.63表示什么?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模板4
教案示例
课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跟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推论概括的素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式,熟练的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
教学难点
熟练的进行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填空:1米=厘米 1公顷=平方米
1时=分 1吨=千克
2.导入 :【演示动画“名数的产生”】他们俩究竟谁高?同学们想不想给她们做个裁判呢?好,老师一起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名数、单名数、复名数.
(1)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位小朋友所说的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这些数有什么种类?(即有数又有单位名称)
教师指出: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具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数跟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2)观察同学们说出的这种名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测量的结果,有数有单位;不同点:有的名数只具有一个单位名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
教师明确强调: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
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3)让学生分别列出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举例.
2.教学例1.
(1)出示例1 3米=厘米
教师提问: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
3米是多少毫米?5米是多少厘米?你是如何想的?
教师说明:由米至厘米,是从初级单位至低级单位,要用高级单位里面的数除以进率.
学生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单位名称变了,数的大小变了,实际的多少没变.)
让学生举出几个由初级单位转换为低级单位的举例.
(2)教师出示2吨50千克=千克
教师设问:这几道题目与前面的题目相比有哪些不同?(是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引导学生探讨交流:怎样将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学生汇报:你是如何想的?
使学生明确:首先把2吨变换成千克数,因为1吨等于1000千克,所以2吨=1000×2=2000千克,再加50千克,就等于2050千克.
(3)4千米180米=米 7米6厘米=厘米
补充:5平方米2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5时30分=分 3日12时=时
(4)引导学生总结:由初级单位名称改定成低级单位名称时,要用高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再加上低级单位的数.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模板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的意义.
2.掌握的应用.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剖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的意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
的反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 口算.
(27+73)×8 40×9+40×1 14×(10+2) 10×6+10×4
2. 用简便方式推导.(说明根据什么简算的)
25×63×4
3. 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5+5×80 (1250+125)×8
让学生说明是如何算的?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
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既利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知道了乘法的既一个定律可以让运算简便,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最近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1)出实例6:演示课件“”出实例6 下载
(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
(3)教师提问:从后面的事例你看到了哪些规律?
(4)学生明确:每组中的两个算式都可以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18+7)×6=150
18×6+7×6=150
(18+7)×6=18×6+7×6
(5)教师出示:20×(15+9)=480
20×15+20×9=480
20×(15+9)=20×15+20×9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中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6)反馈练习:按题要求,请你写出一个等式.(投影出示)
(__+__)×__=__+__×
教师提问:像符合这些条件的式子也有许多,那么这种算式到底有哪些规律呢?
引导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规律性
启发学生提问:首先是等号右边两个数的跟同一个数相乘.
其次是等号左边两个加数分别同一个数相除再把两个积相乘.
最后是等号左右两边的两个算式相等.
3.教师概括运算定律:两个数的跟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加,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
4.反馈练习:
横线上可填几?为什么?
(32+35)×4=__×4+__×4
(62+12)×3=__×__+__×__
教师:为了简便易记,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 用字母怎样表示?
根据练习学生能够得出: (a+b)×c=a×c+b×c
使学生明确:有的题两个数的跟同一个数相乘比较简便,有的题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加,再把两个积相加比较简便.
5.教学例7:演示课件“”出实例7 下载
(1)出示例7:102×43
启发学生想:能否把算式改成的方式,然后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引导学生对比:(100+2)×43,102×(40+3)这两种算式哪种非常简便?
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跟,再应用可以让计算简便.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模板相关文章:
★ 2021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模板
★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
★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1文案
★ 2021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2021模板
★ 新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模板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范文五篇
★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五教案例文
★ 最新中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