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地理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2)

2021-04-22 17:2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学生相互纠错

学生提问问题

从学生把握的常识和生活感受进入学习情境,引起师生思考和求证_,激发学-。

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读图、析图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增强学生作图能力、读图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研究地球外部圈层

课堂小结

请按照图1.27和资料1,回答以下问题

1、你觉得地球内部圈层主要有哪几层?各自的范围和基本特点是哪个?

2、举例说明为什么宇宙内部圈层是人类生存和演进的必要条件?

3、探究:你觉得岩石圈是属于宇宙的外部圈层还是属于内部圈层?

教师小结:(完整版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和地球之间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让我们清晰的了解到地球这个“精彩’的、充满朝气的家园。同时,也让我们清醒的感得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这个家园,过去那么,现在这么,将来也有极其。所以,请老师们一起行动出来,伸出你我左手,自觉的去呵护她、保护她、珍惜她、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每个同学,可任选一题,完成以下探究:(字数:200—300之间)

选题一:如果未来,人类真的发明了一种能到宇宙深处的“船“,你觉得,这样的”船“必须具有这些条件?

选题二:以“一颗小水滴的旅行“为题,写一篇地理小论文。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课后探讨

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员提取、分析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难题的能力

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研究精神。

初中语文高考开学第一课教案4

一、教学目的

“三圈环流”一直是教学的难点。由于本节内容空间尺度大、要素多,只凭课本中的截图,学生无法理解吃透,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现,也只好看得见,仍然摸不着,学生也并非依靠画面去想像,难以产生空间认知的概念,最后只是晕头转向。因此我们决定让学生动手,制作三圈环流建模。以此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思路

本次实验依据实验准备――小组分工――合作互助――模型展现――教师总结这5步完成。在实验准备阶段,由同学事先安排好实验所必须的材料;但是小组分工对材料进行加工,形成最终模型制作所必须的材料;但是,小组结合课本上“三圈环流的产生”相关文字介绍,合作完成模型;最终对模型进行展示,教师对模型制作中发生的问题进行点评。

三、教学准备

(1)地球仪。每个班准备10个橡胶地球仪玩具,其大小适中,并自带经纬网,学科性强,可以在实验的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地理认识。

(2)硬纸条。以打印纸为材料,上面将要绘制了4个平行气流、3个近地面风向和3个高空风向,只应该学生在上课时沿线剪下就能,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同时,在设计上,高空风和近地面风是不一样的,高空风成圆弧,最后偏转了90°,近地面风成直线形。这是由于高空风向和近地面风的原因略有差别,在制作前必须给学生详细强化。

(3)透明胶布、剪刀等。

(4)模型制作:①明确分工。在教学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2个老师负责剪纸,2个同学负责折叠,准备出4个平行气流、3个高空风、3个近地面风,另2个朋友负责阅读课本,了解三圈环流的产生过程;②合作互助。材料准备齐后,小组同学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模型。

第一步,赤道地区受热最多,近地面空气膨胀飙升,所以在赤道附近有回升的垂直气流;而极地终年严寒,空气堆积下沉,所以极地附近有下沉的平行气流。

第二步,赤道地区空气上升后,高空空气体积减小,形成高温度;极地地区空气下沉后,高空空气体积增大,形成低温度。在水准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高空空气由赤道流向极地(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制约,南风逐步右偏成东北风,在30°N附近高空偏转成西风。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不断在此堆积下沉。因此,30°N附近有下沉的平行气流。因此近地面空气体积减小,形成高温度。空气从而向南、向北流出,其中向南流的气流(北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制约,逐渐偏成西北风(近地面),低纬环流形成。

第三步,从30°N近地面向北流的气流(南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制约,逐渐偏成东北风(近地面);极地空气下沉,近地面空气体积减小,形成高温度,空气向南流出(北风),逐渐偏成西北风(近地面)。于是在60°N附近,从南边来的西北空气和从北面来的西北空气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因此60°N附近有回升的垂直气流。

第四步,60°N附近空气上升后,在高处分别流向30°N(高空风)和90°N(高空风),组成了中纬度和高纬度环流圈。

四、模型展示

模型制作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模型制作成果,并结合模型说出三圈环流的过程。

五、教学评价

初一地理教案_高中地理教案下载_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本次模型制作,体现了建模制作的下面优势:

一是教师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传统的课堂以教授主讲为主,学生只靠死记硬背掌握知识的要领,学习的兴趣不浓,效率不高。而本次“三圈环流”模型制作,让全体学员都参加进来,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动手制作,体现了政治学科的传统,大大提升了教师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是培养了学生的研究精神。完成本次模型,需要调用先前所学的“热力环流”、“风”、“地转偏向力”等知识,这只是“三圈环流”的瓶颈,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查阅相关资料,加深了对以前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教师的探讨精神。

三是将复杂、运动的物理事物进行分解,直观地呈现出来,深化了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通过本次模型制作,学生对三圈环流的产生过程有了非常直观、深刻的了解。

初中语文高考开学第一课教案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大洲是全球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表明中国和美国的经纬度位过程与技巧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教师学会从地图上学习数学常识的素养情培养教师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师生的自教学内容称述性常识“亚细亚”和“欧罗巴”亚欧大陆中国的政治位置时区与区时

运用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评析法掌握中国和美国政治位置及特性。原认知知识

豪感

培养教师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师生的自评价方式作业评价、小测试评价教学资源印刷资料小测试题多媒体资源flas_模型实物:地球仪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物理位置。教学难点学会利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教学关键

运用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评析法学会探讨某个未知区域各政治事物之间的互相

联系及该区域的地理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示的景观在那里?(播放一段关于中国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巴尔干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二)新授

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中国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起源2.亚欧大陆

中国和美国的台湾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全球上的台湾。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探讨后总结。提问世界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中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纬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两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美国洋,西与日本相连,西南与东欧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欧洲相望高中地理教案下载,是全球第一大洲。

我们借助对中国的学习,直到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必须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表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中国的学习,请老师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表述一下。学生借助读地图1-1,对美国的政治位置进行表述。活动分小组探讨,发表各自看法,然后进行总结。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纬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利用你所把握的表述中国政治位置的方式和方法来预测掌握美国的物理位置。(学生小组研究完成)

高中教数学案范文篇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难(洪水、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动因及危害;

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难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难的直接和间接制约,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探究的进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探讨问题的素养,能恰当评价地质灾难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遭受地质灾难时的应变能力;

3.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备环境保护观念和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初一地理教案_高中地理教案下载_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课前打算】将学员分组高中地理教案下载,使搜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课件演示】唐山地震图片,有配音。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看了有关唐山大地震的一些照片和文字资料,我们看到,陆地环境的差异有时异常激烈,这些自然现象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体现,它们通常给人类环境产生极大的侵害和骚扰,我们称为地质灾难。请老师们探讨,你所熟知的地质灾难有什么,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回答】略

【课件演示】主要地质灾害目录

【观看录像】地震基础知识

【提问】地球为什么会有地震呢?

【学生回答】(版块边缘,地壳不稳)

【观看录像】地震出现的原因

【教师总结】知道了灾难发生的缘由,我们不难了解世界灾难的分布。

【观看照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图”和“六大版块的分布图”

【提问】虽然我们很少亲临地震,但借助学习我们了解灾难实际上是月球内能在地幔的断层带以灾难波方式逐渐释放的过程,请你们发挥想象,地震会造成这些伤害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补充】我们很容易看见地震带来的直接伤害,而实际上,地震往往会带给其他一些间接伤害,这些间接的弊端往往导致更为惨烈的代价。例如地震造成的失火,引发的瘟疫等等。

【过渡】刚才我们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图,事实上全球火山的分布和灾难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些火山的基础知识。

【播放录像】“火山的基础知识”

【教师鼓励并回答】通过观看录像,我们知道了关于火山的一些常识,请你想起一下,火山的分类有什么?你认为这种的分类说明了哪些问题呢?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总结】科学家们之所以强调休眠火山,正好表明了我们针对火山喷发规律的不甚了解。要准确知道这方面的知识,还必须更多更深入的科学探究。

【过渡提问】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动经常的国家?火山喷发的缘由是哪个?

【学生回答】略

【课件演示】展示版块碰撞的动画。

【分组讨论】火山喷发也是破坏性很高的地质灾难,但是,除了伤害之外,火山喷发有没有有利的方面呢?请举例说明。

【课件演示】对火山喷发这些地质灾难应该有恰当的评价。(1)从灾害的角度看(2)从资源的视角看。

【承接过渡】地震和火山喷发是伤害比较大的地质灾难。它们分别是月球内部能量传递和火山活动在地表的展现,而此外两种地质灾难同样不容小觑。这就是崩塌和泥石流。

【课件演示】请你们看下边的这组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地质灾难给他们的生活和制造增添了极大的危害,我们必须切实的攻击,尽量降低这种伤害导致的代价。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地质灾难的出现也非常普遍。

【动画演示】请你们观看我国的地质灾害图。

【提问】这么多的地质灾难终究有些耸人听说,但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实,我们必须怎样进行防御呢?请你们观看以下的录像,看看中国在这方面做了这些工作。

【播放录像】日本灾难灾害的攻击

【分组讨论】在灾难多发地区的他们,应该怎样攻击地震?(分地震前,地震来临时和地震出现后三个阶段各需要做些什么事?)

【教师总结】请参考扩展资料“地震出现时的应变”,接着总结地震灾难的攻击机制(三方面)。

初中语文高考开学第一课教案相关文章:

★高三化学第一课教案范文

★高三开学第一课主题团日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上学期教案5篇

★地理高二开学第一课教案5篇

★高三化学讲评课教案5篇

★高三化学全部优秀教案范文

★2021高三地理教案5篇

★高三地理评课教案5篇

★高三地理教案设计范文

★高三地理会考前最后一周备课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