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重庆市艺术奖_王子云艺术奖_云的艺术字(7)

2017-02-13 09:0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组团西行抢救国宝

“七七”事变使国土沦陷,无数珍贵文化遗产惨遭破坏。刚刚回国的王子云立即上书,呼吁对珍贵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1940年,重庆国民正式组建了以王子云为团长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这可谓是中国第一支考古团。自此,王子云的命运便与国难、大西北紧紧相连。

王子云此番远行西北,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走遍了渭北高原、大漠深处、雪山边缘。王子云艺术奖一路考察下来,灿烂浩淼的马家窑彩陶、秦汉瓦当、敦煌经卷、汉唐石雕、北朝造像、唐三彩、宗教石雕等璀璨的文化遗产,让他无比震撼惊叹!5年时间,他的足迹遍及川、陕、豫、甘、青,行程10万余公里,几乎踏遍了所有古墓古寺、山窟洞穴。每到一处,考古队便对文物进行了抢救式的复制、拓印、照相以及速写摹画。他把对祖国艺术的无限热爱,融入到一座座石膏模型,一张张墨色拓片和一幅幅五彩的画卷之中,艰辛的考察岁月换回的是300余幅壁画摹本、200余张洞窟照片及近千幅各类题材的写生稿件、五万余字的《唐陵考察日记》和昭陵、顺陵的单体石雕石膏像复制品等。他抢救性发掘的诸多“国宝”,则全部捐赠并陈列于多个博物馆。

甘为伯乐桃李芬芳

这次拓荒式的艺术考察,举办的多次展览,极大振奋了抗战时期的民族自尊心,并且开创了中国美术考古的新局面。也正是这次考察,让王子云和妻子何正璜相识并喜结连理。这位同样学习绘画、才华横溢的女艺术家,长达半个世纪陪伴其身边,与他患难与共。文采奇佳的何正璜还用日记记录了这次考察的点滴经过,这一系列文笔优美、富有哲思的考古散文,被转载到世界各国的考古学术刊物中,引起热烈反响。1945年考察结束后,两人又投入了紧张的资料整理中,编写《汉唐陵墓艺术》《秦汉瓦当图录》等书稿。其中,《敦煌莫高窟现存佛窟概况之调查》被誉为我国“第一份莫高窟内容总录”,为“敦煌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子云甘为“伯乐”,一生桃李满天下,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国画家王青芳、吴冠中,文艺界的王朝闻、艾青等大家,都是他的学生。“”期间,王子云饱受屈辱,但仍坚守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情怀。年近八旬,他在手颤病加重的情况下,仍夜以继日工作,赶写出大量著作。其中,45万字的《中外美术考古游记》影响深远,而《中国雕塑艺术史》更是我国雕塑艺术研究的开山之作。其至死不渝的付出,让无数珍贵的美术史实,以及在天灾人祸中几乎被湮没的罕世之作重现于世。1990年8月16日,94岁高龄的王子云伏案写作时,溘然长逝,永远离开了他奋斗终生的艺术事业。

王子云是西安美术学院著名教授。我国著名画家、雕塑家、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和考古学家,他是以开创者的姿态成就了多项事业,被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国际艺术界名人录》。他的爱国壮举,令人钦佩。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法国留学的他即返祖国。为了保护和抢救散布在祖国各地的文化瑰宝,特别是西北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亲率“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五年艰难跋涉,对川、陕、豫、甘、青等省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存考察,作测绘、摄影、椎拓、著录和石膏翻制。不仅是捍卫民族遗产,也是对美术考古和美术史研究的重大开拓。

相关记述

贾平凹在《老西安》书中这样记述:“翻阅他的考察日记,便知道在那么个战乱年代,他率领了一帮人在荒山之上,野庙之中,常常一天吃不到东西,喝不上水,与兵匪,和豺狼搏斗。我见过他当年的一张照片,衣衫破烂,发如蓬草,正立在架子上拓一块石碑,霍去病墓前的石雕是他首先发现其巨大艺术价值……”这件汉代将军“马踏匈奴”的石雕像,对当年激励抗日士气,产生了巨大作用。

巨著

王子云从事学术研究,一部部著作面世。至93岁完成的《从长安到雅典——中外美术考古游记》一部书,就有60万字,图片600余幅。这部巨著付印出版时,学生纷致贺词。吴冠中题“春夏秋冬,苦雨凄风,治艺不辍西复东;植树种花,白头园丁腰弯,谁数硕果遍中华。”艾青题:“踏遍地球历尽千辛万苦,为追寻人类美的创造。”刘开渠题:“万里足迹,一生的道。这幅幅记行程的画、这篇篇心血凝固的书,是美术创作家王子云,是雕塑史家,不,同样是美术教育家。我回忆他的谆谆教导,我那时便走美术的路……”王朝闻在接读老师的新著目录,函复说:“你考察对象的广泛,论证对象的普遍……因此,我乐于拜读你将出版的这部新著,间接接触欧洲我没有直接接触过的雕刻,学习你勤奋的工作精神”。李浴题:“人是我师,书是我师,我师我师,永师我师。”其实不止学生,堂弟王青芳、侄儿王肇民也是由他引领,成为著名画家的。[1]